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分析
2019-02-19郑洪星
郑洪星
(四川省凉山洲会理县木古镇人民政府,四川 会理 615131)
0 引言
绿色发展之路之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追捧,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绿色产品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符合了绿色环保的需要。因此,农业领域要积极推动改革,促进无公害农业发展。
1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药残留问题
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中,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农药的过度使用。具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生产农业的农药使用量要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在2017年,我国农业农药平均使用量达到了30万t。农民为了让作物更好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农药来预防病虫害,但是由于农民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没有严格把控农药使用量,只是前面的追求农作物的产量,使得农作物中含有严重的农药残留,影响了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运用。
1.2 废弃物污染
在农业生产其他的层面,也存在污染物过多,生产过程不环保等现象,比如,农膜使用量,在2016年,我国仅一项作物生产用膜量达到了3.8kg/667m2。不仅仅农膜使用量较高,其不合理处理率更高,进而导致了土地污染。还存在生产的附属品处理不当的情况,特别是秸秆等废料处理问题[1]。
1.3 意识不足
很多农民没有意识到绿色生产的重要性,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掌握不到位,进而无法在农作物种植中的进行相应的运用。同时,农业生产各部门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视度不足,没有把其放在农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中。
2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策略
2.1 实现生产投入减量
种植区要依靠科技进步,农业创新等发展动力,减少农业用水和用药。大力的推动农作物生产节水节药节肥工作。在灌溉工作中,可以抛弃以往的大水漫灌,采用滴灌喷灌以及其他系别的节水措施。确保能因地制宜的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实现绿色环保农业。在用药工作中,要加快新药品的开发,提升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业用药的安全性和质量。有效的减少农业农药的用量,依靠科学技术和物理方式实现农药的减量提质。在用肥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实现科学施肥、绿色施肥、高效率施肥。要按照不同的区域,分品种,分时间的进行施肥,从而实现优质农作物农业的增产和增量。
2.2 合理处置废弃物
对于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要进行合理的处置。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土壤的肥力,减少土地污染,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比如,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农膜的使用,种植者应该采用环保农膜、加厚农膜,确保能够实现专业化回收,从而有效的控制白色污染。另外要注意生产废料的使用,对于秸秆等废弃物要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采用肥料化处理、生态纸浆、菌棒等再利用处理模式,提升产业附加值,也进一步的促进农作物绿色种植技术的提升。
2.3 实行科学施药
首先,选择科学喷药工具,要逐步的淘汰老式的喷药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逐渐向精准农业领域发展,精准施药技术极大的提升了农药施药效果,也降低了农药量[2]。所谓的精准施药技术的优点就是副作用小同时农药利用率高。其具体方式有静电喷雾技术、对靶变量喷雾控制技术、无人机低空喷雾技术等。比如说,无人机低空喷药技术就是利用无人机进行低空喷洒农药,机械的运用可以确保农药的均匀喷洒,低空作业可以保障农药精准喷洒,避免其他无关作物的污染,有利于无公害绿色种植。
2.4 建立相应的制度
制度是关键,没有制度规则就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检测制度和体系对无公害农业的进展起到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健全相关检测体系和制度,能够有效的提升各单位对无公害农业工作的重视度和质量。建立农民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学习制度,提高农民对其的认识和把握,更好的运用管理技术[3]。
3 结论
无公害技术使得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的实现了节水、节能、低污染以及可回收等工作,同时产品自身无毒无公害,其满足消费者最需要的优质物质需求,还能节省环境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此文,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发展无公害农业。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文中部分结论值得进一步的商榷,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