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消费升级的特征、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9-02-19陈浩农
陈浩农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消费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去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2018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这其中,消费是强大国内市场很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今年元月29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0部门对外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推出24条稳消费、扩消费的具体措施。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将消费问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本文就我国当前消费升级的特征、制约消费升级的因素与潜在问题做些分析与探索,进而提出促进消费升级的对策。
一、消费升级的特征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我国已经发展成为消费大国,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0%。今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8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与消费总量相比,更引人注目的是,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特征显著。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这几年都是下降的,2018年降至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消费升级体现为多方面,基本的是食物消费升级。新世纪以来,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很明显,表现为:以谷物为主体的主食消费量下降,肉蛋奶等副食消费量上升,瓜果蔬菜类食物消费增加。食物消费方式也发生巨大变革,人们在外饮食消费快速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食物消费升级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主食消费已接近他们的水平,但副食消费水平差距巨大。与日本相比,主食消费结构接近,但水产品消费量差距较大。就是与中国香港相比,内地居民副食消费量差距也较大。
从“物质—服务”升级视角看,消费内容优化明显,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2018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升至49.5%。例如,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广电影视制作业等行业保持较高增速,2018年电影总票房突破600亿元,增长将近10%。旅游消费持续升温,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速度都超过10%。文化消费、教育培训消费、卫生消费,增速都持续上升。信息消费,量质齐升。2018年信息消费规模约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1%,约为GDP增速的2倍,在最终消费中占比超过10%,占GDP比例上升至6%。信息消费市场出现结构性改变,信息服务消费在信息消费中占比上升至46.8%,短视频等新应用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超过70%。今年一季度,信息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稳步增长。
中高档商品、升级类商品消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商品消费朝高品质方向发展。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商业企业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0.9%和10%,增速分别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和1.7个百分点。
从城乡结构来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年缩小,2018年农村居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3.9个百分点。
消费新业态迅速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国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实现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8.2%,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以今年春节期间(2月4日至2月10日,除夕至初六)消费为例,数据显示消费升级特征显著,消费规模增长迅速。中国银联发布的春节消费数据: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达1.1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1.4%。根据中国银联的分析,今年春节消费呈现两个新特点:一是老百姓舍得花钱,二是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增长迅速。滑雪、健身等运动深受消费者青睐,赏话剧、看电影等文娱消费支出大幅上涨。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春节假期七天,我国电影票房达58.4亿元,观影人次达1.3亿。旅游消费持续火热,旅行社、大型景区售票等与旅游相关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超过九成。出境游也火热,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春节期间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253.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9%。春节期间,内地居民因私出入境共722.2万人次,同比增长15.97%。
今年“五一”小长假,进一步佐证消费升级特征显著。中国银联5月5日发布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达1.2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42%。“五一”期间,餐饮消费红红火火,服务消费和新兴消费均蓬勃发展。
二、消费升级的制约因素
消费升级特征虽然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制约消费升级的因素与潜在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供给缺口与不足
我国经济发展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就供给侧来说,主要是“产能过剩”与“供给缺口”并存。一方面是低层次产品和产业过剩,吃穿用消费品与传统生活服务供大于求,甚至滞销严重;另一方面是优质产品稀缺,高品质产品和产业供给不足,产品升级缓慢,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难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不能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阻碍消费增长。供给缺口与不足,导致相当部分消费者转移到国外购物,据说有上亿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去海外消费。服务行业的高端供给甚至是短缺的,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例如,养老服务的优质供给就很稀缺,优质养老院难找,一床难求。农村的优质商品少、优良服务少等问题更严重,表现为:食品安全难以保障,源头追溯难,农村集贸市场的大部分食品经营户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商品维修难、退换难等问题依然困扰农村消费者。假冒伪劣现象继续存在,虚假宣传、过期产品、“三无”产品问题发生率还是较高,消费者对此深恶痛绝。
(二)收入分配不均
根据消费函数理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我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去年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当前居民收入的主要问题依然是收入分配不均,已成为影响消费进一步增长和升级的重要原因。收入分配不均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格局中,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导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依然偏低。2015年美国、英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分别达到75.6%、68.4%,分别比我国高14.0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第二,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位于高位。1.城乡差距仍然较大。虽然城乡间差距逐渐缩小,但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仍然达到2.69。2.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差距仍然相当大。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处于最高20%的收入群体为高收入组,最低20%的收入群体为低收入组,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0640元,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40元,高、低收入组收入之差也达到11倍。3.居民财产差距更为突出,以房产等为主的财产更多地向少数富裕阶层倾斜。我国目前可能尚无居民财产差距的权威数据,但根据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据说我国居民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已经很高。
(三)家庭过度负债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居民家庭消费观念不断转变,伴随着的是家庭负债规模迅速增加,并且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态势。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提供的数据,家庭债务收入比从2011年的58%上升至2017年的65%。另据资料介绍,截至2017年10月底,我国家庭各项贷款余额约为39.56万亿元,其中消费贷款约为30.67万亿元。2017年全年住户部门存款增长4.60万亿元,而贷款增长7.14万亿元,其中以房屋抵押负债为主的中长期消费贷款增加4.60万亿元。
推动家庭负债规模迅速增长的主要是住房支出、汽车购买。就一个家庭而言,储蓄、消费和负债应该是平衡的,负债一定得有个适度规模,过犹则不及。适度负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不同时期的消费,提高居民家庭福利水平,过度负债,则会带来各种风险,加大消费者还债压力,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阻碍消费升级。家庭负债规模迅速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消费升级的制约因素,让无数家庭有钱不敢花。
以上制约消费升级的几个因素与潜在问题,归根到底是个供求问题,也就是供给侧、需求侧问题,是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供给缺口与不足,收入分配不均导致需求不足,同时家庭过度负债之类的新经济现象,也加剧了对消费升级的制约作用。
三、促进消费升级的对策
根据对制约消费升级的因素与潜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必须同时立足于供给侧、需求侧,并且营造优良的消费环境,多管齐下,推出系列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措施。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渠道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增加优质供给,提高供给水平,优化供给结构,使供给跟上消费升级步伐。
第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扩大中高端消费品供给。
第二,加快供给创新步伐,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提高消费增长质量。为此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原始创新,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科学管理科研经费,提高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
第三,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品牌建设,力争形成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企业,产品逐步达到并且超越国际标准,树立中国品牌形象。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尽快增加服务产品,补齐服务业短板,在教育、医疗、家政、养老等新兴服务消费领域,要增加公共财政支出。服务产品的开发要考虑各类市场的需求,不要盲目地针对高端市场。
第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从较长时期来看,中国粮食供给不是多了,而是不足,决不能盲目地压减粮食面积,而是要加强耕地保护,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产量,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牛羊肉和水产品,尽量从非耕地资源得到。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科学确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积极鼓励农业走出去,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稳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稳步增加居民收入的基本目标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要达到这个目标,主要是不断做大财富“蛋糕”,同时认真分配好“蛋糕”。在“蛋糕”大小一定的前提下,关键是不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缓解收入分配矛盾,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还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步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加的协商协调机制。合理、适时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
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第一,继续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优化税收政策设计,努力构建税法统一、税负公平、调节有度的税收制度体系,加大税收在再分配方面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说,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快构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扩大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加快改革完善财产税体系,同时对遗产税、赠与税等也要探索,适时推进。还要加强和完善税收征管,提升税收征管能力,提高征管效率。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再收入分配方面的调节器作用。要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减少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开支。切实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努力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宅制度,让群众尽快实现安居宜居,大幅降低住房方面的支出。第三,积极引导慈善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取缔腐败带来的非法收入。
此外,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期货、黄金、外汇、保险市场,拓宽人民群众的投资理财渠道,提高理财的专业化水平,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时加强法制建设,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提供法治环境。
(三)营造优良的消费环境,改善消费政策
第一,加强对居民金融风险的宣传教育,深刻认识债务风险的危害,转变居民家庭的消费理念,正确认识家庭负债这个问题。引导居民合理配置资产,降低债务杠杆,加强对消费信贷部门的监管,规范家庭负债行为,防止负债增长过快对消费升级的负面影响。收紧房地产信贷,高度重视高房价对居民其他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
第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稳定汽车消费,推动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推动降低过路过桥费用。推智能家电,促进家电产品更新换代。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进一步扩大信息消费。
第三,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严格监管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依法执行最严厉的惩罚制度,创新巨额惩罚制度、内部举报人制度,让造假者付出惨痛代价,加强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尽最大努力减少假冒伪劣产品对商品市场的冲击,以最严厉惩罚实现“天下少假”。
第四,积极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健全农村流通网络。
第五,建立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加强消费信息引导,加强消费领域大数据应用。
第六,努力促成一批城市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内外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吸引境外购物回流,例如当前上海正在加速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