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内容和措施
2019-02-19姜焕友
姜焕友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大杖子镇人民政府,河北 承德 067306)
现代林业工程造林工作开展时,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并推进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时,通过编制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造林管理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 现代林业工程造林的主要内容
现代林业工程造林工作开展时,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造林工作顺利开展,借助管理体系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金等,并利用管理工作明确各部门、各组织的责任与工作内容,实现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发挥各部门的积极作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相互配合与协调。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施工管理,施工管理实施效果会对造林项目效益产生影响。造林过程中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能否顺利实现,利用造林管理优化整个生产管理体系。开展造林工作时如果不重视管理工作,极大可能影响到造林效益的达成,甚至出现较大程度经济效益。通过实施造林管理工作,可以优化林业生产效益,奠定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现代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措施
2.1 重视工程设计,顺利推进施工流程
对于造林工程施工,应该重视对图纸的设计和选择。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更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凭证。在进行图纸设计之前,应该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包括施工的影响因素和当地的条件进行勘察,并对重点位置进行针对性处理。提前做好计划,最终将施工的图纸呈现在详细的施工计划方案中。通常情况下,在利用造林技术进行施工时,需要控制相应的参数。
造林施工应该严格按照开挖、块体去除的流程进行施工,在开挖时,应该以工程侧向作为施工的起点,同时在出口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块体去除之后应该及时使用相应的材料进行回填处理,以免造成渗透积水问题;对于造林施工方式的确定应该根据工程施工当地的粘土性质、石料条件等内容进行确定,确保各项施工流程的连续性,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造林施工时应该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案进行处理,对造林工程进行相应的填筑,通常为保证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会采用交错上升的方式进行施工。
2.2 造林抚育管理,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林业结构,在合理配置和重新配置森林资源的同时,各地区的森林生态保护措施日趋成熟,对森林资源进行一系列保护和培育,有关部门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林业结构,避免发展的不足,划分林区。构建立体化林业发展模式,丰富林业经济,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森林防火意识,有必要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及时发现森林火灾隐患。从天然林和生态资源的保护水平出发,通过防火隔离带和屏障带的建设,遵循自然生长繁殖规律,确保救援计划和工具的安全。森林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及时有效的检查,通过人工栽培和模拟,避免了森林资源保护和栽培的可能危害。在对隔离带进行设计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有效避免树种单一,以免造成病虫害的快速传播。尽量使用各类树木混交的种植方式,通过多种防护工作,保证隔离工作的质量。同时对于病死树应该要做到及时隔离,做好害虫幼虫的防护工作,有效避免有害生物发生迁移,对周边树木造成危害。一旦幼虫长成成虫,将会提高迁移效率,对周边树木的危害将会进一步增大,整个防治工作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2.3 造林后续管理,保证造林施工质量
根据区域化布局和基础建设大规模发展的思路,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明确重点,为高起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必须坚决防止过度发展某种产业而导致其他产业无法生存和进行盲目的发展。比如大规模种植经济林而导致水果没有市场。
盲目发展畜牧业非但没有获得经济上的效益,还破坏了环境,加重了退耕还林的工作。所以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必须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托资源优势来进行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工作原则后续产业发展所需要遵循,只有了解清楚了地方资源优势,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才能打造现代支柱产业,以确保农村发展与林业工程能够紧密的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增强退耕还林的经济效应,推动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创新为动力,做好科技示范工作,密切关注科学研究和发展,加强技术服务,提高后续产业的科技含量。
3 结语
开展现代林业工程造林工作时,通过构建现代化造林管理体系保证造林工程的高品质,详细规划造林工作的章程与准则,形成完整的统一规范模式,提升工程造林工作质量。有鉴于此,文中以现代林业工程造林为切入点,给出提升造林管理质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