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效果研究
2019-02-19张苗森
张苗森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佳木斯 156300)
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苗床土的准备工作成了水稻种植的难点之一。无处取土、无好土可取等不利情况显现的越发的严重。因此,使用其它的介质代替苗床土成了重要的工作之一。而近些年新出现的苗床育秧基质可以很好的代替,但是基质的种类众多、成分种类多样、管理方式多样,对于育秧的效果和秧苗素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基质进行试验筛选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浓江农场科技园在2018年承担了我们农场的水稻苗床育秧基质的筛选试验工作,为农户选择放心、可靠、质优价廉的育秧基质做好基础工作[1]。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
水稻,品种:龙粳31,主茎11片叶。
1.2 供试肥料
育秧基质,常规壮秧剂。
1.3 试验设计和安排
在同一育秧大棚内育秧,试验共设2个处理,苗床管理与常规生产相同。具体处理如下:
处理1:基质育秧,面积180平米(半栋棚)。
处理2:常规壮秧剂育秧作为对照,面积180平米(半栋棚)。
1.4 耕作栽培管理
本田4月7日放水泡田,4月14日耙地。
采用大棚育秧,4月12日播种,5月10日移栽。插秧规格30cm×14cm,5~6株/穴。
肥水管理:全生育期施肥量为30kg/667m2;基肥:尿素4.4kg/667m2,磷酸二铵8.0kg/667m2,硫酸钾6.6kg/667m2;返青分蘖肥施尿素4.4kg/667m2;穗肥施尿素2.2kg/667m2,钾肥4.4kg/667m2。本田花达水插秧,插后灌浅水扶苗,之后全生育期采用浅湿间歇灌溉,分蘖末期及时晾田,黄熟末期排干。
化学除草采用3次施药,4月14日第一次封闭灭草,用60%氟基丁草胺150ml/667m2;5月2日第二次封闭灭草,用35%丙噁丁草胺100ml/667m2;6月5日第三次封闭灭草,用40%五氟·丁草胺100ml/667m2。施药后保持水层3~5cm,保水7d。
病害防治:在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防治叶瘟,在水稻抽穗前(破口前)3~5天防治穗颈瘟,在水稻抽穗后15~20d防治粒瘟、枝梗瘟。药剂防治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作业,防叶瘟垦易100g/667m2;防穗颈瘟垦易100g/667m2;防粒瘟、枝梗瘟拿敌稳17g/667m2+安泰生17g/667m2。
虫害防治,水稻插后一周,喷施30%氯氟·毒死蜱20g/667m2预防水稻潜叶蝇。五月末六月初人工消除田间四周及池埂上的杂草,同时喷施30%氯氟·毒死蜱20g/667m2防治负泥虫。水稻生育后期田间发现稻螟蛉幼虫啃食叶片后使用55%氯氰·毒死蜱14ml/667m2、2.5%溴氰菊酯3ml/667m2进行喷药防治[2]。
1.5 调查项目和方法
(1)出苗情况和出苗率调查
(2)秧苗素质调查
3.1 ~3.5叶期对秧苗素质进行调查。
(3)产量性状调查
水稻成熟后,测定株高、有效穗数/m2、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然后测定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条件
2018年终霜5月2日,初霜10月9日,无霜期159d,≥10℃活动积温2726.5℃,积温初日5月8日,终日10月6日。4~9月份水稻生育期平均气温15.9℃,比去年同期偏低0.3℃,总降水量650.3mm,比去年同期偏多103.9mm;总日照时数1195.1h,比去年同期偏少45.7h。
2.2 出苗情况调查
2.3 秧苗素质调查
移栽前取植株样,调查秧苗素质。对比表3中数据发现常规壮秧剂育秧对照(ck)的株高、根数、叶龄、茎基宽、百株地上地下鲜、干重均是最高,各叶片长度、叶鞘高度、叶耳距离也明显大于基质育秧处理。
常规育秧对照的株高较基质育秧高2.02cm,根数多0.67条,叶龄进程快0.11个叶,单株茎基宽较基质育秧宽0.2mm,百株地上、地下鲜重较基质育秧分别重1.60g、1.36g,百株地上、地下干重较基质育秧分别重0.3g、0.13g。以上数据说明,水稻使用基质育秧效果不如常规壮秧剂育秧,秧苗素质有所降低。
3 结论
(1)在本试验中,使用基质育秧,水稻出苗情况正常。但由于基质中营养物质较为匮乏,后期稻苗生长受到限制,秧苗素质不如常规壮秧剂育秧。
(2)基质育秧处理的水稻产574.7kg/667m2,比常规壮秧剂育秧产量降低3.7%。秧苗素质差的稻株,生长状态不佳,积累有机物能力较弱,后期田间产量也随之降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