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稻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019-02-19张渭才
张渭才
(罗定市植物保护站,广东 罗定 527200)
水稻作为世界层面上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我国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而罗定市作为广东省主要稻作区,做好该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意义深远。通过分析水稻栽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
1 南方稻区水稻高产影响因素分析
1.1 水稻种植问题
水稻机械化种植可以有效控制密度,发挥土壤肥力与光热资源的作用,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一旦种植密度过大,土壤肥力不足以支撑水稻生长,植株之间相互影响光合作用,直接影响到水稻干物质的合成,降低水稻产量;同时,南方稻区机械化水平程度存在差异,除过水稻主产区外其他地域机械化程度不足,同时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影响到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1.2 种植管理问题
化学肥料为水稻生长提供足够养分,缓解土地肥力不足的情况,大幅度提升水稻产量。水稻种植时,过量的去使用氮肥和钾肥使用不足等情况,造成水稻施肥过度,出现土壤污染、水稻倒伏等情况;水稻病虫害发生频率增加,直接对水稻产量与质量产生影响。部分农户缺少药物使用常识,觉得药量越多越好,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到水稻田生态圈的自我调节。
2 南方稻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做好水肥管理,增加水稻产量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首先要降低每亩氮肥的使用量,同时还要尽可能提高其对氮肥的吸收效率,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和记录,进而得出关于水肥的标准化、量化施用模式。实践证明,由于水稻生长阶段的不同,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会不同,同时对N、P、K等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和比例也不尽相同[1]。
一般情况下,前期水肥施用量应占到总量的70%~80%,加上适度灌水;在水稻种植中期需要进行搁田控水,待水稻出穗后再施以20%~30%的氮肥。同时要注意以有机肥为主,再配合适量无机肥,具体使用原则还要以当地气候、水稻品种、种植条件来决定[2]。
2.2 创新栽培技术,发挥秸秆还田优势
水稻秸秆作为有机物,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这些都是水稻生长所需的元素。其可以将土壤条件与自然条件相结合,逐步增加土壤肥力,农田土壤养分增加,提升有机质含量,同时还不会对土壤组成产生破坏,出现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纤维物质,潮湿环境下这种纤维物质会与微生物发生反应,土壤和秸秆完全融合时要考虑土壤形状,选择科学的方法改善土壤性状,提升水稻秸秆还田的效果。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良土壤性状,但这个改良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技术时要求农户合理安排时间。如果提前水稻种植时间,就要提前7~14d完成秸秆还田。同时,依据耕地土壤肥沃程度情况调整秸秆还田,确定秸秆数量。农户根据上一季产量判断农田肥沃程度,准确控制秸秆投入的数量,做好土壤养分控制工作。此外,还要进行土壤润湿处理,提升土壤环境质量,促进水稻种子成活率的提升;水稻秸秆经过粉碎处理后,如果秸秆量过度使用,反而不会推进水稻生长,如果粉碎不彻底也会影响到技术应用效果,过度粉碎则会大量吸收土壤养分,延长秸秆降解时间,对土壤透气性产生不利影响[3]。
2.3 重视技术推广,提升稻区稻田产量
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的前提,就是构建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有机融合政府、技术研发与农业推广经营,提供技术推广与支持,帮助农户掌握栽培推广技术。要主动与地方政府联系沟通,并与推广企业与培训学校做好技术衔接,奠定技术推广的基础。同时政府应该将水稻推广部门和创新部门不断结合,从而构造出更先进的农技技术推广方式,从而提高农民的认同度,而各个部门之间更应该充分的发挥各自优势,增强专业部门对农技工作的辐射带动能力和推广力度,才能有更好的水稻推广工作效率和成果。[4]
重视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有力的培训方式帮助推广人员熟练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同时,集中培训种植户,构建种植户+基地+企业的联动模式,利用全方位、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走到田间地头去,做好农户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大幅提升农户种植水平。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并勇于创新,在现有推广模式上构建多方位推广机制,借助现有资源,提高技术推广质量。基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要利用自身条件与资源,在一些不具备设置站点的地区配备技术人员,使得农业部门设备与人员得到高效率的利用。
3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南方稻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从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为切入点,从多个层面入手,给出提升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我市水稻种植提供借鉴,为提升我市水稻产量与质量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