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政府资金管理

2019-02-19贾若曦

山西财税 2019年9期
关键词:村级资金农民

□贾若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中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这是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使命。

一、以全新的视角思考乡村振兴战略

(一)采取新发展理念,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乡村产业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和农业的资源为依托,通过因地制宜、市场导向、联农带农、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等原则,利用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组织、协调、管理、服务等职能,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动农户与产业化组织相联结,帮助农户与公司、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打造产业融合载体,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有效解决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市场新要素增加与农民分散经营的矛盾。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提供重要支撑。

(二)提高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因素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受益者,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高低,并最终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培养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意识,掌握一定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观能动性,生产出具有较高质量和附加值的农产品;同时,借助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和城乡收入差别过大的问题。

(三)构建和谐农村,维持社会安全稳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也为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提供了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农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减少由农民外出打工造成的农村空心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村级财务公开和财务监督的加强,提高了村民参与民主自治和管理集体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了水、电、路、网等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能力,村里的各项公益和福利事业才能得到发展,农民的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问题才能得到较好地解决,也才有实力为保证村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维系社会安全稳定,为构建生态宜居的和谐农村提供财力保障。

(四)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乡村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

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经济基础也涉及上层建筑,既涉及物质文明也涉及精神文明,贯穿道德、文化、法律等诸多环节。马克思主义唯物辨正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使乡村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才有能力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推广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才有能力在乡村建设健康的文体活动场所,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有效地抵制低俗有害的娱乐方式,破除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共同理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

(一)乡、村两级社会组织在振兴乡村经济中未能发挥主导作用

振兴乡村经济的主体,应该在乡、村两级社会组织,因为其在振兴乡村经济的第一线,最清楚农村的经济现状、资源情况、制约因素和客观需要。应该按照基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客观条件,根据发展的轻重缓急、先后顺序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项目,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解决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确保乡村经济的振兴。而现在除了少数乡村振兴资金直接下拔,由乡村直接安排使用外,许多涉及农村交通、水利、文化、卫生、体育、林业等方面的资金绕开了乡、村两级,直接投入,乡村两级不知道上述项目资金的具体数量、用途。没有相关建设资金使用的话语权和建议权,投入和需求发生脱节,从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二)涉农资金使用分散,未能统一规划使用

目前,通过各种途径分配下达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及产业发展资金总量庞大、部门繁多、渠道分散、分割严重。据不完全统计,除各种涉农直补资金外,一些涉农资金总量庞大,总量在数亿元以上,包括中央、省级、市级、县级。这些资金涉及众多的下拨部门和管理部门,涉及农委、林业、民政、人社、残联、住建、教育、水务、交通、卫生、文化、财政等十多个部门,一百多项资金,部门分割严重,资金使用分散。同时,在某些省份采取全省统一标准“一刀切”的做法,并未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乡村人口数量,结果人口多的村庄负担重不够用,而人口少的村庄资源闲置。例如,有的村虽然建起了卫生所,但由于村庄人口少没有配备村级医生而长期闲置。采用一刀切的做法,没有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实际工作中执行。

(三)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导者

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是振兴乡村经济的核心,振兴乡村经济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然而,目前广大农村干部的市场经济知识严重缺乏,管理经济的工作能力普遍不强,这无疑成为制约乡村经济振兴工作的瓶颈。有些村干部将农村经济发展定位过高,认为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要有大投资,搞大项目,哪怕负债也在所不惜,完全脱离实际;有些村干部思想保守,缺少经济头脑和创新意识,对村级经济发展缺少长远规划,过于谨慎保守,不愿大胆招商引资,与外部开展合作经营……这样的村级领导显然无法带领村民改变乡村旧貌,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四)乡村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目前,乡村资金管理制度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村级集体资产登记存在露洞,管理混乱;一些国家和有关部门投资建设的乡村基础设施,由于移交问题,没有在村集体的资产中进行登记,如大量国家建设的农村公路产权就不明确,还有一些村集体所有的荒地、林地的统计也不精确。二是村级财务监督滞后,有的村不按时公开财务,没有规范的公开场所,有的村虽然公开,但财务报告质量低下,内容不详细、不全面,令人看不清、搞不懂,流于形式。三是村级会计人员工资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四是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不规范,涉农资金不能及时发放;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对涉农资金以及村级财务监管滞后,资金使用存在监管漏洞,影响使用效益。

(五)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结合不紧,影响了农业综合科技能力的提高

在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推广机构与农业教育院校建立有联系紧密的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例如,美国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推广计划,建设了以农学院为主体的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体系。各州立大学的农学院不仅从事农业科技的研究和人才培养,还建立农业推广中心,下设若干办公室,负责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工作。在基层地区也都设立农业推广站,使农业科研、教学与推广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速度。在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推广机构与农业教育研究机构未能很好地结合,没有形成对重大农业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和推广的合力,各个农学院、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科技企业分散的科研、教学和推广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进步,对乡村振兴战略未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乡村在振兴乡村经济的中主导作用

乡村自身对如何振兴乡村经济有最大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要充分调动乡村的积极性,使其熟悉情况、了解实情,从而才能依据本地的经济资源具体情况和客观需求,规划村级振兴战略和实施项目。因此,要改变过去资金、项目直接投入项目实施单位,乡村两级不知情的做法,要在资金使用、发展方向、项目规划和项目实施上给予乡村最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由其根据自身的发展计划制定项目规划,并通过乡财政所上报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审核批准后将资金通过乡财政所下达到村级;同时,将一些上级部门下达的资金通过乡财政所直接下达到村级,由村级保证项目的实施并由乡财政所实施监督。

(二)整合集中涉农资金统一使用

要改变多部门、多渠道分散下达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的做法,整合涉农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合力,确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问题。对于跨县、乡、村行政区域的交通、水利、电网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通过部门预算编制,并经人大通过后由部门统一安排,并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完成后会同财政验收并进行绩效评价。其他可以在村级范围内实施的建设项目和部门的项目资金,在部门预算编制完成并经人大通过后,统一下达到县级财政,由县级财政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乡财政所下达到村级,由村级两委组织实施、乡财政所监督实施,并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和进行绩效评价。对实施不力的村级项目,停止今后年度的财政项目资金拨付;对实施效果好的项目进行公示并给予奖励。

(三)加强乡村资金监督管理

应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实际制定具体监管办法,以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对本级和上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其他部门、其他渠道下达的财政性资金实行全面监管。市、县两级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流程,细化工作标准,建立资金反馈制度,对于市县级下拨的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所要按月编制市级资金使用情况反馈报表并上报县级财政部门,汇总后统一上报市财政部门。为了避免财政干部在同一地方工作时间过长,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建立了乡镇财政干部定期交流制度。这些资金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对加强乡财政监管起到积极作用。

(四)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教资金,用于农民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提高农民的综合科技素质。定期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入户,向农民介绍最新的适用农业科技,对农民所种植和养植的农产品进行指导,有针对性低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与素养,培养新型农民。要加强农村会计人员培训,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确定培训内容,针对农村会计人员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特点,提供多种培训内容和形式供其选择,并制定灵活的培训时间,分期分类进行培训,以满足农村会计人员的不同需求。另外,创新培训内容,每年将党和国家的重大支农惠农政策与落实政策用到的会计技能和实务操作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五)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一是按照有关政策的要求,继续安排好农业科技经费支出,搞好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联系科研机构和农业生产环节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二是制定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通过技术入股、联合经营、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资产优化组合和资源高效整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益。三是发挥市场导向功能,调动社会资源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多种形式结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搞科研,培养“公司+农户”“科研+基地+农户”“互联网+农户”等多种科技推广模式,培养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集团化产业化发展,将分散的农户和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扩大科技成果应用范围。

(六)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智能农业

目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有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的引擎。根据国务院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加快农业的智能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与农业的融合创新。根据国家规划,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完善的一体化智能农业信息网络和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推动智能农业试点建设和推广工作。同时,结合“互联网+”战略,引入成熟的电子商务技术和先进的新商业推广理念,在乡村中普及网络建设和计算机技能,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释放农业产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插上新技术的翅膀。

猜你喜欢

村级资金农民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袁湖村的“1+X”村级民主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