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公园科普教育功能初探

2019-02-19吴能义谭文丽

新农民 2019年26期
关键词:农耕科普公园

吴能义,谭文丽

(1.海南省桂林洋热带农业公园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100; 2.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0)

农业公园是以经营公园的思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和绿色村庄,将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农耕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1],其本质是农业的公园化。它是“农业+旅游”的新业态,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升级版,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好的实践性探索。农业公园兼具农业生产、科技研发、示范推广、科普教育、生态环保、休闲观光、度假旅游等多种功能。科普教育功能是农业公园区别于一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重要特征。对于农业公园经营主体而言,大力提升科普教育功能,是增加农业公园游客量、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措施。

1 农业公园科普教育功能主要表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休闲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观光旅游,而是需求把传统休闲与文化的传承、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等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对于广大的青少年中小学生而言,对农业科普教育具有更加迫切需求。农业公园正好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农业文明、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业生产的机会,是贴近“三农”的科普教育基地。农业公园科普教育功能主要有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美学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几种表现。

1.1 知识教育功

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园形态,涵盖农学、生态学、生物学、民俗学、建筑学、景观学、旅游学等多个学科,是涉及生物、土壤、气象、建筑,以及现代生物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宝库,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地方民族民俗文化、现代景观文化等的展示平台。游客到农业公园旅游,不仅观光、休闲,还可以学习到农业科技文化知识。农业公园是开展农业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对于青少年更是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受各种升学考试的影响,中小学教育更注重应试知识的传授,而学习农业技术、感悟农耕文化、传承农业文明、训练劳动技能、陶冶健康情操、养成劳动习惯的关注度不够,现代青少年迫切需要用第二课堂和休闲时间来“补课”[2]。

1.2 技能教育功能

农业公园一般会规划建设有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等相关设施,体现其农业技术培训、推广教育功能。就农业种养殖技术而言,往往包括各种动物与植物的认知,作物播种、育苗、栽培、管理、釆收、储藏、加工等培训活动,还有作物的组培、无土栽培,动物的繁殖、饲养,微生物的观察、培养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环境的污染与防治,以及配套的检测、化验、分析和培训活动等。技能教育功能的发挥,大大推动了广大农民从业技能的提高,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1.3 美学教育功能

农业公园是一个集生物景观、生态景观、生产景观、生活景观和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审美场所,由园林景观、花卉植被、特色农作物自然区分,整体布局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把山水、动植物等的形体、色彩、肌理、声音等提升到审美的高度。如以乡土文化艺术为主题的美学教育,一般有艺术作品展览、插花、压花、编制、陶艺、根雕、异石、瓜果雕刻、民居设计与装饰等多种形式。建置农业美学的体验空间,让游客可以欣赏农业景观的的形式美,也可以欣赏到农产品的自然美与人工美、农业劳作的节奏美与韵律美[3],产生壮观、优美、自然朴实、气韵和意境美的感受,促进游客审美意识的提高。

1.4 道德教育功能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农耕文化在生产劳作、家居生活、休闲娱乐、传统习俗、乡音俚语、人际交往、子女教育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精神内涵;农耕时代的乡贤文化、家风家训、乡规民约等,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人们耳熟能详的耕读传家、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传统理念,也可成为塑造新时代家风和新型农民精神世界的有益元素。农业公园高质量的农耕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参观、研学和实践体验,了解祖祖辈辈的生存状态,感悟时代的进步和祖国的变化,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2 农业公园发挥科普教育功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公园经营主体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科普教育资源挖掘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服务质量不高和主题活动缺乏等问题,制约了科普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2.1 科普教育资源挖掘不足

当前,农业公园科普教育功能普遍存在重景观建设轻资源挖掘的现象。很多景观建设也只是照搬照抄国内外的经典样式,往往缺乏对本地民俗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致使“千园一面”,不管大江南北的农业公园都一律建成 “江南水乡”景观、徽派建筑民宿,完全没有体现当代文化特色。对于现代农业高科技的展现也显单薄,农业公园中不乏农作物新品种、农机新设备、种养殖新技术,但缺乏导游的讲解,游客走马观花只能“外行看热闹”,并不解其中“门道”,身在其中没有得到科普。

2.2 科普教育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很多农业公园由于经营者科普教育意识不强或因规划设计人员不重视科普教育理念,公园自规划设计时,只注重休闲娱乐功能,忽视科普教育功能,建成后,科普教育基础设施严重缺失,不仅没有相对独立的科普场所(科普馆、展示厅等)基础设施,也没有通过引导牌、展示牌把科普教育功能融入各功能区各项目,游客只是“游”,没有“学”。

2.3 科普教育服务质量不高

除农业公园硬件建设之外,游客还渴望优质的科普教育服务,他们希望通过旅游获取愉悦的同时也能增长自己的一些科普知识。农业公园不仅仅是待人热情让游客得到宾至如归就可以了,更要提供专业化的科普教育服务。在一些农业公园中,讲解员因自身知识结构所限,无法胜任向游客讲解农业科学、文化的工作,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获得相关知识的需求。

2.4 科普教育主题活动缺乏

科普教育主题活动是实现科普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通过举办一年一度或者不定期的展示地方特色农产品或当地民俗民族文化的节日、庆典、休闲赛事等活动,吸引游客参加,寓教于农,寓教于乐。但当前,农业公园科普教育主题活动举办时间短,主办方的经验不足,活动的规模、形式和影响力有限,与科普教育功能不相匹配[4]。

3 提升科普教育功能的对策建议

农业公园科普教育功能的提升受到当地的政策法规、经济条件、社会文化水平、教育条件、旅游业发展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从农业公园经营主体的角度,在外界条件不易改变的情况下,更多还需依靠农业公园自身的“修炼”。

3.1 加强科普教育功能规划,促进科普教育资源开发

进行科学规划,首先应对当地的农业资源进行深入调查与全面评估,然后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侧重科普教育功能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农业公园规划中应尽量多融入一下科普教育的元素;二是在农业公园内设置针对科普教育活动的游线;三是农业公园规划融入先进的科技元素,如集声、光、电为一体的高科技,使科普途径更丰富、更生动。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功能区划的方式实现,如设置科技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耕采摘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民风民俗体验区等。

3.2 完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强化产品科普化趣味化

完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了解农耕文化、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科普场所。建成乡村风景美丽(有田园风光、山水景观和社区美景)、农耕文化浓郁(有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耕文化的场所)、民俗风情独特(有特色的饮食文化、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丰富的节庆节日、多彩的民间工艺、悠久的村规民约、特色的建筑民居)、历史遗产有传承(乡村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健全,保护传承措施完善,保护传承效果良好)、产业结构合理(耕地与农林用地保护状况良好,农业产业及内部产业结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优化(农业公园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型农业科教园区。

3.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科普教育服务质量

农业公园是一、二、三产的综合体,涵盖多种学科,对人才提出很高要求。人才资源是农业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农业公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定期给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自身素质的同时,增强科普教育服务意识。对于一些吸纳当地农民就业的农业公园,对职业农民来说,他们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要专门开设职业农民培训班,针对从业岗位给予专项培训,使其能够快速掌握农业公园的相关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3.4 举办科普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农业公园吸引力

对于青少年学生及城镇家庭居民,农业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增强农业公园吸引力。要多举办一些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知识性的科普活动,让游客通过项目的设计可以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眼、耳、口、鼻、手等众多触觉系统,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角度来打动和感染游客。如以动植物为主题的南瓜艺术节、珍奇蔬菜文化节、盆景艺术节等,以节日习俗为主题“三月三”踏青游,中秋赏月诗会、泼水节等,以秋收为主的丰收节等。

4 结语

科普教育功能的提升,是增加农业公园游客量、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措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普教育要紧扣农业公园的主题,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特色,突出知识性,让游客游有所值、游有所获。如何实现传统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乡土气息”与现代农业的“高、新、奇、特”有机融合,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农耕科普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科普达人养成记
在公园里玩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