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上海保险行业发展,助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2019-02-19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上海保险 2019年5期
关键词:保险行业金融中心保险业

许 闲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2019年1月17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自从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目标以来,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对比纽约、伦敦、香港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一是金融市场大而不强,虽然市场功能齐全且交易量大,但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并在整体上缺乏全球性的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二是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作为全球投资、融资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三是吸引金融人才集聚的金融发展软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同时,全球各个国际大都市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都纷纷加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力度,上海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2019年4月,上海市保险学会与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联合举办“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专题研讨会,为保险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政策建议,与会专家学者、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加快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建设可以成为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

一、上海保险业发展的已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当前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保险业回归保障初显成效,行业发展的国内需求动能充足,上海作为国内保险公司总部聚集地,率先受益于保险业转型成功的红利。我国2018年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3.8万亿元,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随着居民保险意识不断觉醒,保障需求不断加大,拉动保障性保险高速发展,例如保障性质较强的健康险2018年保费收入达5448万元,同比增长32%,远高于行业总保费增长速度。二是上海正在受益于保险开放的政策红利,发展外部动能支持充足,由于区位、营商环境、市场、历史等因素,上海一直是大多数外资保险公司入华投资的首站,目前上海共有28家外资保险法人公司、36家外资保险省级分公司及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4家外资保险公司上海代表处,外资保险法人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市场份额接近20%。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要求加快保险业开放进程后,上海推出“扩大开放100条”,较全国标准更大力度地开放了保险业,更加巩固了上海作为我国保险对外开放“桥头堡”的地位。三是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初显成效,自贸区、保交所等改革配套基础设施相对成熟,保险专业人才储备较为丰富,具备加速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现实可能性。

与其他较为成熟的国际保险或金融中心相比,上海保险业仍存在一些短板亟待补齐:一是我国实行外汇管制导致资本项目限制较多,与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不匹配;二是上海的金融税收政策并无优惠,部分细分行业税负甚至显著高于国际水平,对部分外资保险公司吸引力不足;三是保险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风险管理和资产价格发现功能较差;四是行业相关数据不够透明,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等等。

二、保险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加快建成上海国际保险中心以助力2020年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可考虑在以下两个方面推进保险业改革:一是进一步扩大上海在区位、市场、保险科技、人才、营商环境的固有优势,盘活上海乃至全国的存量资源;二是对标国际成熟金融中心,补齐短板,在国际上进行制度竞争,加大市场吸引力。

(一)激活上海存量资源,从推进在沪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吸引金融央企总部、建设保险科技中心、加强宣传等四个方面入手

1.通过推进数据开放提高在沪金融机构运营效率,激活存量资源

上海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大型传统金融机构,但由于经营思路固化、人才不足等因素,部分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有待提高。在沪传统金融机构多年经营积累了大量金融客户核心数据,若进行数字化转型可以大幅提高运营效率。参考国际转型经验,由政府牵头要求金融机构开放数据可以有效推动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可考虑准许上海互联网企业和创业公司开展部分金融业务,倒逼在沪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2.贯彻做实上海金融中心的城市定位,吸引央企总部和监管机构搬迁至上海

上海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交给上海的历史使命,是国家级战略,需要全国配合。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金融央企总部和监管机构设在北京,这与现代市场化的管理体制不相匹配,因此建议有条件的金融央企将总部与核心部门搬迁至上海。上海也应该与中央相关部委积极沟通,争取金融央企总部及监管单位尽快搬迁至上海。

3.建立包容、与市场共生的监管体系,尽快建成上海保险科技中心

任何国家的金融行业都是接受政府高强度监管的行业,我国也不例外。对于违法乱纪等行为,监管部门应一如既往地严格监管;但是过于僵化的监管可能阻碍行业健康发展。建议监管部门可按照监管与市场共生的监管理念,对于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持包容态度,参照英美“监管沙箱”机制的实践,可考虑对金融创新采用“负面清单”模式监管,在严控金融风险的同时鼓励金融科技发展。上海在保险科技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不仅有众安在线这类独角兽,也有上海保交所和中国保险信息技术公司上海分公司等行业层面的基础信息服务供应商,上海完全有能力将以上保险科技资源整合,成为国际保险科技中心。

4.加强保险行业正面宣传,提高上海保险在国内外的美誉度

由于国内部分保险企业对代理人管理不善,我国保险行业声誉不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保险对外宣传小组,利用新媒体等媒介,重点宣传保险行业在风险管理、财富代际传承的重要功能,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二)补齐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短板,加强上海保险市场的国际吸引力

1.推动再保险业务跨境结算便利化,通过上海保险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

再保险行业是国际上高度竞争的行业,国际再保险公司对于资金跨境转移的便捷程度要求较高,因此大多愿意将国际业务放在资金流动限制较少的地区承接。上海可利用好保交所和自贸区等跨境结算基础设施,为外资再保险公司收取的、与我国实体经济确实紧密结合的再保险保费,提供快速保费出入境服务。具体举措包括推广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将再保险纳入经常项目、在保交所挂牌等。与此同时,上海保险业可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跟随国家战略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直保与再保险业务,并出台政策鼓励外资再保险公司将沿线国家的业务放在上海承接,带动上海保险业发展。

2.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取消再保险行业增值税或增加抵扣项

营改增对在我国开展业务的内外资再保险公司造成了较大困扰,实际上提高了再保险行业的税负水平,参照成熟国际保险中心的再保险税收办法,建议可考虑不再征收再保险保费增值税或增加再保险增值税的抵扣项,落实李克强总理“必须保证所有行业税费只减不增”的要求。同时参照香港、新加坡等地个人所得税负较低的情况和做法,建议可考虑对上海的保险高端专业人才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以提高上海对于高端保险人才的吸引力。

3.贯彻落实简政放权,进一步吸引外资中小保险公司,丰富保险产品

目前我国保险产品种类仍有待丰富,这与我国保险公司的设立与经营成本较高,抑制了中小保险企业产品创新有关。建议进一步简化中外保险公司在沪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审批程序,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即优化上海保险市场的营商环境,以吸引一大批产品创新能力较强的外资中小保险公司,倒逼我国内资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提高居民对于保险产品的获得感。

4.加强行业数据完整性,营造公开透明的国际形象

目前我国银保监会披露的保险业相关数据虽然较为及时,但数据完整性有待提高,例如再保险行业的数据披露较少,这对再保险行业开展业务造成了一定困难,也降低了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国际吸引力。上海保交所可以作为主体,参考国际标准,进一步丰富再保险相关数据,并尽快出台业务数据的使用规范准则。

猜你喜欢

保险行业金融中心保险业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推进我国保险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关于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某金融中心冰蓄冷系统的应用与经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