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器换人实践与思考
——以萧山区为例
2019-02-19诸传华
诸传华
(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农办,浙江 杭州 311221)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2016年2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意见》,杭州市政府办公厅2016年7月下发了《关于促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实施意见》,省农业厅相继下发了农业领域“机器换人”2016~2018年推进行动计划、示范工程建设及建设规范。萧山区自2016年以来开展了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设,全区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现以萧山区为例,就农业“机器换人”实施情况作一分析。
1 萧山区农业“机器换人”主要成效
自2016年以来,萧山区按照省市业务主管部门要求,扎实开展了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到2018年底,农机总动力达43万kW,农机原值达5.87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87%,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36%。全区基本形成了以市场化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农业生产中耕整、排灌、植保、收获、农副产品初加工和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用无人机植保作业、智能化微喷灌系统、农业物联网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与装备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农机合作社、工厂化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和维修中心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壮大;农业“机器换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 萧山区农业“机器换人”主要措施
(1)抓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的文件精神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统一部署,自2016年以来,萧山区切实抓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示范基地建设,到2018年底,已成功创建3个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3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
(2)提升农业“机器换人”服务水平。全区2016~2017年在插秧机和油菜收割机上安装了北斗农机信息管理终端80多套,可通过该平台实现机具实时监控、作业轨迹回放、作业面积统计、作业质量核查、综合数据分析等精细化管理服务。2018年有2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开展了水稻机插和油菜机收作业服务,共完成水稻机插面积1260 hm2,早稻机插补助170元/667m2、晚稻机插补助150元/667m2、机直播补助50元/667m2。同时,规范做好农机化促进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2018年共23个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项目共示范应用新型农机280多台,总投入购机资金460多万元,共计补助200万元。此外,通过出台农机合作社设施农用地政策,支持、规范了农机合作社用地问题,一般农机合作社可使用设施农用地667m2,建育苗中心的可增加667m2,建烘干中心的可再增加333.33~666.67m2。全区目前拥有农机合作社26个、水稻育秧中心10个、稻麦烘干中心12个。
(3)提高农业“机器换人”农机装备水平。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规范执行为重点,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长效投入机制,为农业“机器换人”提供了资金支持与机械保障。按照“阳光购机”要求,规范、有序地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2018年,通过手机APP和补贴系统共受理通过手机APP和补贴系统共受理农户(组织)260户,补贴机具1298台,共补贴资金439.7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73.44万元,省级资金38.1万元,市级资金75.39万元,区级配套52.81万元。同时,出台了区级购置补贴政策,对我区主导产业迫切需要的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给予补助,粮油蔬菜机械补助50%、其中首台补助80%;其他机械补助30%、其中首台补助50%。2018年共补助4台53.22万元。
(4)提升农业“机器换人”队伍素质。每年深入镇街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等农机从业人员开展安全与技术教育;同时,强化农民素质培训,不断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年培训量达2500人次以上,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3 萧山区农业“机器换人”存在问题与思路对策
萧山区通过全面实施农业“机器换人”工作,使农机化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但对照目标与任务,仍存在差距,计划到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还有较大的难度,主要表现为农机技术进步跟不上农业发展要求;农机社会化服务跟不上农业生产要求;农机队伍素质跟不上农机装备发展要求;农业生产条件跟不上机械化作业要求。为此,萧山区要按照省市农业“机器换人”工作要求,以农业机械化向高级阶段迈进和全面实现农业“机器换人”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深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强化农机行业管理,使萧山区的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工作得到很好的推进和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农业“机器换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加强对创建乡镇、基地指导、服务,做到组织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
(2)加大扶持力度。要进一步用好农机项目政策、购机补贴政策、新机具政策、农机安全生产补贴政策,进一步向农业“机器换人”工作倾斜,向示范乡镇、示范基地倾斜。
(3)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机推广、安全监理、教育培训、信息宣传等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业务知识更新培训,进一步提升乡镇农机员和农机操作人员业务素质。
(4)推进服务组织建设。要通过项目建设、政策扶持以及培训指导等措施,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要落实好设施农用地政策,保障农机存放、维修等场所建设用地,保障农机服务组织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