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19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
2019-02-19李兰发
李兰发
(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南阳 473000)
1 浇好麦田“三水”
一是浇好越冬水,要在日均气温在3℃以上时进行,要做到小水细浇、浇透浇匀,避免大水冲刷麦根和田间积水造成冻害。二是浇好拔节水。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对于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弱的麦田,应在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以促弱转壮;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适宜麦田,应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偏大旺长麦田,要坚持肥水后移,在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以控旺促壮。三是浇好灌浆水,灌浆初期土壤墒情差时要及早浇好灌浆水,保证籽粒灌浆需水。小麦成熟前15d内不要进行麦田灌溉,同时遇强降雨天气,也要做好麦田排水防涝工作。
2 搞好麦田中耕镇压,控制旺长
对整地质量较差的麦田、秸秆还田地块,要镇压配合浅锄,以沉实土壤,破碎坷垃,弥合裂缝,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发育。早春及时锄划,搂除干枯叶,提高地温,增强透光,促苗早发根,早生长。但秸秆还田麦田,在锄划时要注意预防搬动秸秆,伤害麦苗。对于群体较大的麦田,提倡在麦田土壤返浆前后进行镇压,可以控制旺长,弥补土壤裂缝,提墒保墒。
3 及时防治杂草
麦田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影响小麦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威胁我市小麦生产的重要农业有害生物之一。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组织发动群众,全面开展麦田杂草防治。
(1)以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麦田,可选用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锐超麦)5~6.5g/667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40~50ml/667m2,或使甲合剂(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0~25ml/667m2与20%2甲4氯水剂125~150ml/667m2混配)、或苯甲合剂(48%苯达松水剂55~75ml/667m2与20%2甲4氯水剂100~150ml/667m2混配)。对猪殃殃发生密度较高的地块,可选用5.8%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麦喜)进行喷雾防治。
(2)以禾本科杂草为主麦田在春季不提倡化学防治,要以人工拔除为主,在其抽穗前对发生区麦田进行一次以上拉网式拔除,不漏地块、不留死角,力争控制危害。
4 科学追肥
由于今年小麦播期推迟,小麦春季生长时间将缩短,包括穗分化时间缩短,甚至灌浆时间缩短。所以更应强调增施肥料,分次追肥,以促进小麦中后期生长。一是对底肥充足、地力肥沃、保墒能力强、墒情充足的麦田,一般春分蘖较多,如无脱肥、失墒现象,仍可以推迟到拔节期实施第一次肥水。二是对底肥一般、地力中等、墒情适中,群体冬前较小,春季增长量不大的麦田可适当早管,掌握在起身期、两极分化前实施第一次肥水。三是对底肥不足、地力较弱、失墒较快,冬前群体较小,春季增长量又小的麦田,掌握在返青末起身期初实施第一次肥水。追肥量高产田纯氮肥用量掌握在7~10kg左右;中产田在6~8kg;低产田在5~6kg。地力高的适当减少施肥量,地力低的适当增加施肥量。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小麦关键期间喷施2%~3%的尿素水溶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5 加强冻害麦田的管理
我市春季多发倒春寒,严重影响小麦生产,要科学防控、积极应对。一是是对于冻害麦田要以促为主。对于死苗死蘖相对较多,但不需要毁种的麦田,要在新根新蘖长出时提前进行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并亩追纯氮4~5kg/667m2,第二次肥水管理时再追纯氮4~5kg/667m2。二是小麦分蘖节已经干枯死亡,冻害重,死苗死蘖严重的麦田,建议及早毁种。对于毁种麦田可采用三种种植模式:一是一年两茬模式,可种植叶菜、根菜、瓜类、油葵、糯玉米、豌豆等作物。二是一年一茬模式,可种植甘薯、大豆、花生、地膜春玉米等作物。三是套种模式。对于尚有一定产量的麦田也可采取套种春播夏收和春播秋收作物模式,提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