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分析与研究
2019-02-19秦秀娟
秦秀娟
(山西省长治市农业机械质量监督管理站,山西长治 046000)
1 设施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情况
(1)土壤耕作,采用微耕机、手扶拖拉机和人工进行,虽然调查统计全市设施农业耕整地机械化水平79.4%,是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环节,但人工耕作仍是主要方式。
(2)种植,全市仅有穴盘精播机63台、移栽机14台,因此无论是育苗还是移栽主要依靠人工。
(3)灌溉,膜下灌溉技术利于消除土壤板结,降低室内相对温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效地保证室内的气温和地温。
微灌技术是一种微小流量的灌溉,其特点是灌水量少,一次灌水延续时间长,灌水周期短,所需工作压力较低,能够较精确的控制灌水量,能把水和养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去。具有节水、节能、节地和省工、省肥、省钱及增产、增收的优点。它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
以上技术投资大,传统仍以大水漫灌方式。
(4)施肥,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各类蔬菜整个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需肥量,按比例施用氮、磷、钾及微肥,充分满足植株对肥料的需求。值得注意是需要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多用液肥和微肥。这样,可以提高抗性,减少病害,改善品质,实际多采用化肥。
随水追肥技术,将植株所需的肥料按一定比例加入到蓄水池内,随灌溉施入到植株根系部位。该技术能够减少用水和工时,避免有害气体对蔬菜产生危害。并适用于施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不适用氨水、碳酸氢铵、硝酸钠等易挥发的化肥。
补施气肥技术,利用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或发生剂补充适量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蔬菜生长和雌花分化,同时改善品质。
(5)采运,采摘运输目前以人工方式进行,采摘运输机械化装备投入较高,考虑成本问题,不易实现。
(6)环境调控,主要技术是补光灯和通风设备,空间电场、CO2气肥装置和增温降温设备等技术很少应用。
(7)植保,以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农药为主,易造成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和人身伤害,先进的物理农业技术鲜有应用。
全市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29506台(套、个),其中耕整地机械4143台、卷帘机6060台、穴盘精播机63台、移栽机14台、植保装备5590台、灌溉施肥装备2494台、采摘运输装备2411台、通风设备2740套、空间电场144套、CO2气肥装置360台、补光灯2554个、增温设备886台、降温设备822台、遮阳幕1225个。
所有先进的实施农业装备广受欢迎,尤其是穴盘精播机、移栽机、采摘运输装备、增温设备等。
2 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工作亮点
(1)屯留县麟绛镇龙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了“非试管植物快繁技术(植物克隆技术)”,“鸟巢温室植物气雾培综合技术”等一系列国内高端技术,使蔬菜产业一举跨入“植物克隆”新阶段;东酪余民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东李高鑫玉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的“防虫网移动棚蔬菜无公害种植技术”已累计推广66.67余hm2。
(2)长子县惠民农业科技示范园同北京源添利、以色列海泽拉、法国太子、荷兰瑞克斯旺、日本坂田等多家知名公司合作引进优质蔬菜品种20多个,并示范成功国内最先进的穴盘轻基质无土育苗技术。
3 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农业机械化在我市刚刚起步,各个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1)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我市仅25.2%,其中环境调控机械化水平只有7.5%,采运机械化水平只有6.1%。
(2)资金筹集困难。设施农业一次性投资大,除去温室大棚前期建设不仅有建造成本,还有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加之设施农业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投入,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3)适用机具少、可靠性差。大棚蔬菜品类繁多,研究通用设备很难,每一个品种的领域又很小,如果让企业针对每一个单点去研发,投入大而产品销量又不大,这也使得企业研发动力不足。
4 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建议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发基金用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购买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购机补贴,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设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在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实践证明,科技成果的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推广工作至关重要。所以要建立试验示范模板,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来带动实施农业发展。
(3)加强宣传培训。农机推广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先进设施农业机械化科技知识技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场会、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手段,提高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引导、帮助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成果,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
(4)切实搞好技术服务。协调生产厂家搞好售后服务,减少购机者的后顾之忧,使农机技术推广在农机化成果和农业生产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成为连接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