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进唐河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
2019-02-19汪洋
汪 洋
(唐河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总站,河南南阳 473000)
1 唐河县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发展休闲农业与农村资源综合开发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城乡居民休闲观光需求相结合,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休闲农业已成为都市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止目前,朱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吃、住、游功能于一体,吸引了郑州、南阳、平顶山和襄阳等地的自驾游游客,年综合收入500多万元。此外,我县现已发展玫瑰、桃、野生茶叶、栀子、金花葵、杭白菊等高效特色农业。一是玫瑰项目。由唐河县花盛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具体种植,北京农科院提供技术指导,现已种植玫瑰33.33hm2,后续发展将近万亩玫瑰,力图将玫瑰产业打造成我市的玫瑰基地;二是野生茶叶项目。2010年唐河县政府招商河南唐瑞野茶资源开发公司入驻我县,承包了我县马振扶乡境内的大尖山近两万亩野生茶园,生产绿色无公害的“一品唐红”系列野生红茶,近几年来省、市、县相继给予该公司扶持资金200余万元,年销售红茶近千万元,产品不但销往全国,更远销国外;三是金花葵项目。2016年我县豫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有关专家进行合作,计划投资6000万元共同开发,现已种植金花葵33.33hm2;四是杭白菊项目。2012年我县从浙江桐乡引进杭白菊种植以来,至今已种植面积达到333.33hm2,目前已建成杭白菊初加工厂2个,其中位于古城乡魏庄村的加工厂规模较大,年加工干花600t。
2 存在问题
我县休闲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营主体少、规模小、层次低,整体发展方式粗放,与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认识滞后。大多乡镇政府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要性、紧迫性、前瞻性认识不够,还没有认识到休闲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二是缺乏规划。尽管去年聘请北京农学院编制了《唐河县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但休闲农业部分比重小,规划较粗,各地推进落实不够。县区和休闲农业企业更是缺乏高水平、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大,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忽视了整体效益、长远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三是品位档次低。有些园区缺少整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论证,没有正确的定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很少;大多数农家乐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和乡村饭店差不多。部分休闲农业主体没有把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起来,还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乐式低水平经营阶段,经营项目单一,缺乏特色。四是文化内涵少。唐河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不少农业观光园里,只是品种介绍、采摘、游玩、餐饮等,文化元素缺失或嫁接不够,使游客无法领略到文化元素和氛围。
3 对策建议
3.1 强化政策支持
鼓励各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创新担保机制和信贷模式,扩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合规利用PP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模式、发行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投资休闲农业。
3.2 加大公共服务
依托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产业基地,分类、分层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科技支撑,依托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一批设计研究中心、规划中心、创意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宣传推介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构建完善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监测统计制度。
3.3 加强规范管理
加大休闲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力度,逐步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我市和县区地方行业标准,推动本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范有序发展,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行业组织服务,加快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