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与转换成本

2019-02-19◆泰安/

上海质量 2019年2期
关键词:垃圾箱被调查者变革

◆泰 安/ 文

2月20日,上海召开了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出席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16个区的逾万名干部群众视频参会。召开万人动员仅仅为了垃圾分类这件“小事”,足见这件事情不简单。

从产业链条来看,垃圾分类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再利用等各个环节。从管理职能来看,涉及到住建、城管、市容、环保、教育、工业与信息化、发改、交通、公安、国土等多个管理部门。从保障措施来看,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再造、居民分类意识培养、公共财力保障、法律制度完善等各项工作。从覆盖人群来看,涉及到每个社区街道、每个家庭、每一个人。推动垃圾分类实际上是开展一次复杂的系统性的社会变革,称之为“垃圾革命”并不为过。

经济学理论认为,任何变革都会产生转换成本,变革能否顺利完成,关键在于转换成本的分担与补偿机制是否合理。在垃圾分类这场变革中,最难的环节在前端,即处于整个链条源头的家庭垃圾分类。这是因为,在其他环节都可以由比较明确的责任主体来完成,可考核、可监测,可约束性比较强,新增成本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测算,并予以分担和补偿。如为了实施分类清运,需要分别新增多少干、湿垃圾收运车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精确计算,由财政予以补偿。

而对于前端的每个家庭,要实现垃圾分类,有两项成本数量巨大且难以测算。

第一项是行为转变成本。不可否认,从混合投放到分类投放的转变中,家庭成本会相应增加,如要添置垃圾箱篓、增加垃圾袋、额外花费时间精力予以辨识等。根据去年年中进行的调查,在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被调查者中超过33%的人认为“需添置垃圾桶很麻烦”、24%的人认为“需额外花时间很麻烦”,因而在推广垃圾分类时我们需要考虑对这些家庭承担的成本予以弥补。而目前实施的“绿色账户”参与度还不够高,在非试点小区内不足20%。

第二项是社会监督成本。在国外,居住以单体房屋为主,每家房门(或院门)放置几个分类垃圾箱,谁家没有进行分类或是分类不正确一目了然。而在上海,居住以小区楼房为主,一个小区设立几个垃圾投放点,很难分清楚谁家分类谁家没分。这就容易造成法不责众,最后影响全体。大约14%的被调查者因为“别人不分,我分了也没用”的想法而放弃垃圾分类。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监督制度,帮市民分担行为转换的成本,方能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共建的大体系。这方面,上海具有自身的优势,动员力与执行力强大的政府、热心积极数量众多的志愿者、愿意改善环境的市民,这些都是成功的关键要素。我们有理由期待,垃圾分类工作将成为上海深化社会治理的一个样板,成为全国城市环境整治的一个样板。同样,此次垃圾分类中形成的经验也可以为超大系统的质量改进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猜你喜欢

垃圾箱被调查者变革
洗扫车垃圾箱体及过滤装置优化研究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垃圾箱的变化
基于PLC的自动降解垃圾箱压缩粉碎模块的设计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智能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