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合力培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2-19高天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合力培育价值观

高天乐

(济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001)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社会主义公民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闻名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2]青年一代是社会建设中最具有时代性标志意义的群体,其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时代发展的诉求,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的核心内容。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新时代条件下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值得深思的话题,特别是难以形成培育合力这一须亟待创新的方面。本文结合新时代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核心内容要求,透过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所存在的问题,致力于分析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培育途径。

一、“国家精神”“社会责任”“个人要求”三位一体的青年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从国家层面出发阐明了青年成长成才的国家精神方面的目标要求,分别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方面阐释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标明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标定了青年成长过程中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的国家精神和价值目标。当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正确厘定个人、社会与中国梦的价值关系,自觉承担起国富民强的伟大责任。青年一代正处于敏感时期,对于接收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欲望,同时也处于价值观形成和波动的重要时期,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易摇摆不定,因此这一时期对青年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高度的必要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我国社会层面的价值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状态,突出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精神要义,为青年的价值取向规定了方向。青年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应积极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近年来,我国社会高度发展,为青年发展提供了良好际遇,也使他们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有利于社会和高校更好地对青年展开核心价值观培育并增强培育效果,强化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个方面阐释了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价值要求,从公民个人层面锁定青年作为社会公民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价值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5]无论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还是青年实现个人成长成才目标,无德则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6]青年明德修身,必须旗帜鲜明、求真务实的追求真善美,乐于实践、有过则改,踏踏实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并充分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滋养、努力向先进榜样人物看齐,学会助人、学会自省自律,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实干兴邦。

二、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合力培育的现状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发挥着凝聚社会共识和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对国家和社会繁荣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群体是社会生活中最具活力的受教群体,十八大以来,随着时代要求和施教主体时代意识不断增强,目前在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呈现上坡的良好态势,全社会对于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注度不断增强,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内化外行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青年群体逐渐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我国培育青年核心价值观取得进展做出一定贡献。但是,在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难以形成培育合力。下面着重从两方面对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合力培育现状展开论述。

(一)培育已取得的进展

就已取得的进展而言,培育主体在培育过程中分别发挥了积极作用。这里所说的培育主体是指在对青年群体实施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青年作为培育客体,与之相对应的发挥施教作用的培育主体。主要体现在:

1.国家政策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政府根据时代要求适时发布相关政策、方针,及时发表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开展的各项指导意见,例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发布,再一次引起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此外,有关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各地级政府、部门等积极开展有关价值观的培育活动,领导视察、部门监督、走访高校等都对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开展起到推进作用。党员干部高度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方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并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增强了全社会号召力。

2.社会宣传力度逐步增强

社会是青年进行实践“最好的大学”,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对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各地市纷纷加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的大型电子屏和宣传栏等随处可见,网上宣传、公众平台等都体现了新媒体对传统宣传方法的补充,青年群体也是互联网使用的领头羊,利用现代互联网加强对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教育占较大优势。

3.高校逐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对于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工作,高校发挥教育主力作用。相对于社会教育来说,高校教育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制定的教育体系是完整的、组织严密的,因此,高校教育为青年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教育提供相对稳定环境是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7]近年来,我国高校也纷纷践行总书记讲话,将其落到实处,有关价值观的宣传力度逐渐扩大,并逐步将价值观教育引入课堂教学,成为高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理论立足于实践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良好的培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成为每个高校追求的目标。

4.奋发进取的家庭氛围越发浓厚

对青少年群体来讲,家庭是接受教育的第一主体,父母的教育方式、行为实践以及让孩子接触的环境对于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父母责任意识和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对孩子物质条件的提供以及精神生活的丰富都成为父母培育孩子形成良好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对于青年大学生群体来讲,在校时间居多,与家长沟通相对减少,传统的教育理念对接受新鲜事物越来越丰富的学生群体来说是不易被接受的,近年来学生家长不断响应社会号召,加强自身学习,在社会先进文化和家校沟通教育的影响下,家长不断改进对孩子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5.不同类别的部分培育主体间进行了有效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对青年价值观的培育也需从这三方面出发,并主动形成三方面的合力,发挥培育最大效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形成家庭、高校、社会全方位育人,新闻媒体作为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主流方式,发挥先进文化及精神文化产品的育人化人作用等。各教育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意见方案,对社会和高校的培育工作提出新要求,有利于统筹协调高校、媒体的主力教育宣传作用。此外,家庭、高校、社会媒体间的配合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需进一步成熟发展,但近年来在部分领域的进展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例如在家庭和学校配合方面,家校沟通越来越普遍,“家校通”“微信群”等网络传媒的普遍应用使家庭能够及时了解青年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并积极发挥家庭的监督作用。“网络公众号”的普及为家长及时了解校园动态提供便捷。在家庭和媒体配合方面,社会宣传力度的增大有效促生了各种关于先进文化和道德素质建设的网络公开化讲解课堂,充分满足了部分家庭对积极健康、形式创新教育内容的需求,促进了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学校和社会媒体方面,学校积极响应健康网络等号召,为学生设置网络公开课,促进学生接受先进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利用大众传媒传播正能量。

(二)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讲,合力培育的形成和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地方政府和基层管理单位在青年价值观培育工作上管理方式不到位,使各培育主体的效用得不到最大发挥,部分的管理机制又把握的过于严格,体现不出良好适时变通,加深了培育工作的难度。

从社会层面来讲,虽然社会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能够较好地运用到价值观培育活动中,但是社会培育活动中有关价值观宣传的内容大同小异,过于复制化,缺乏新思路,使培育内容缺乏感染力。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新媒体加强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培育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主流价值观的网络媒体平台还有待运用与推广。

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过多重视学生的校内教育,忽视校外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仅仅追求教学任务量的完成,对学生课堂之外的价值观培育等需加强关注。有些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有待提高,不足以胜任培育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工作。此外,虽然目前学校正在往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方向进步,但是还未真正从重视学生智育的传统理念转变到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上来。

从家庭层面来讲,整体缺乏规范性。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部分家长自身存在价值观多元现象,对孩子的培育一意孤行,因此孩子价值观的初期形成便呈现歪曲现象;另一方面,有些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智育成绩,考试成绩得分高就会对孩子做出完美评价,忽视道德素质对孩子的重要性。

从青年个人层面来讲,青年群体缺乏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青年群体仅仅从理论层面坚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但在现实实际中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习惯于关注他人的价值观培育。此外,青年对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方法掌握欠缺系统化、科学化,影响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影响自我教育的效果。

2.培育方法相对单一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高校的教育理念目前还处于向创新性教育模式的初步转化阶段。例如多数高校课堂采用正面灌输理论知识的方法,将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传于学生,忽视了从实践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践行,缺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现实活动相结合。201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弘扬高尚师德师风,积极探索新教育教学理念。”[8]因此,在我国高校目前有关价值观培育工作中,要加强思想政治道德建设课程的设置与创新,将价值观教育与其他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教育新形势,以课题教学的创新为依据,提高青年学生群体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发芽指数可以衡量种子的发芽数,反映种子的发芽速度,还可以用来检测种子的活力。不同浓度的海水对厚萼凌霄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数据见图3。

3.培育主体对合力培育的认识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培育主体是培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对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各要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促进系统的整体效果。虽然价值观培育中部分培育主体进行了相互配合,但是相互作用的实效性不强,培育主体更多的是注重自身作用的发挥和效果的实现,导致价值观培育形式化,造成合力作用缺失。归其根源主要是培育主体的合力意识有待提高,缺乏系统理念与整体观念,没有意识到合力培育的重要性。这样导致了各培育主体之间形成失衡状态。各培育主体不仅在培育过程中的“效率”远不及“耗力”,导致资源浪费,而且易产生冲突。因此,建立培育主体间相互合作的衔接内引机制是保证合力培育有效进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需要建立一个长效保障机制,保证合力培育的实效性。

4.合力培育保障机制不完善

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社会、高校、家庭等培育主体都对培育工作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部分主体之间有配合的趋势,但是较成熟合力培育模式还未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源自于国家和社会组织对合力培育的保障实施机制不够完善,使各培育主体的培育活动仅停留在合作表面,因此合力就难以继续发展,不利于合力培育工作的开展,易形成后劲不足局面。

三、构建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五位一体”合力育人体系

青年价值观各培育主体作用发挥和教育模式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值观培育的成效。开展价值观培育工作仅仅依靠某一培育主体的力量是远远达不到时代要求的,事实上,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以及青年个人各要素都将对价值观的培育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代培育青年价值观要注重“多管齐下”,构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年个人“五位一体”的合力育人体系,从而避免教育过程出现漏洞和偏颇。

(一)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主导作用,强化制度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还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9]我国国家单位是党和政府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政策制度是社会各界群体遵循的行为准则,也为其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保障。推进制度创新,为青年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创新评价体制机制

青年价值观的合力培育评价机制应坚持以国家政策为主导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青年主体的发展特点为依据,建立科学有效的合力评价机制。一方面,创新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需围绕合力培育中各培育主体的培育目标是否明确,责任心强弱,职责分工是否合理及相互配合和协调意识是否恰到好处;培育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是否根据青年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科学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情况的多元化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合力系统内部是否合理、是否和谐有序地运行培育工作;受教主体是否具有接受能力及较高的积极性等。另一方面,创新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要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应采取综合性评价方法对培育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如调查评价法、定向评价法、制定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方案等。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国家主流意识价值理念能否得到广泛认同并长期保持稳定性须通过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对其加以规约。一方面,要充分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政策的各个方面都有利于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应用于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过程,防止具体政策与核心价值观脱轨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有效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据统计,青年人对我国依法治国的态度中36.1%的青年持中肯态度,认为我国依法治国有成效也存在问题,32.4%的青年认为依法治国刚刚起步,并不成熟,仅有19.8%的青年对“依法治国比较完善”持肯定态度,另有11.7%的青年对此问题表示没有看法。[10]因此,不仅要运用法律法规的权威将核心价值观对青年的具体要求转化为青年心中必须认同并遵循的刚性约束规定,使青年人明确社会鼓励什么又约束什么,从而影响并制约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高青年群体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和网络媒介的优势,加强社会宣传

社会是人们之间关系的集合体,社会中存在各种文化力量、各种矛盾斗争,但其中也有相互之间的协调与融合。总的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处于主流地位,但是,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社会文化多元等原因,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使部分青年在进行价值选择时易摇摆不定。对于青年群体来说,其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体验、自身发展的辨析能力等都还不够成熟,对环境的判断和选择能力相对较弱,为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中各教育主体对培育青年价值观的关键作用。

1.社会团体组织要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青年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必须从青年抓起。共青团应该是先进青年的组织,帮助广大青年确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应该成为团组织的首要任务。这是党对共青团工作第一位的要求。[11]共青团组织要创新利用各种资源帮助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严格审批青年团员和有意愿入团的青年,坚决纠正价值观偏离现象。此外,社会组织也要为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提供一定人力和物力支持,确保培育工作顺利进行。

2.优化社会网络媒介,加强社会宣传力度

在当代,互联网和大众传媒是一种普遍的宣传方式,也是青年群体易于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这也使青年价值观的培育面临新的时代挑战。网络是把双刃剑,运用网络进行健康先进教育宣传的同时也要把网络环境给青年带来的不健康一面放到现实社会生活中通过社会教育主体的力量协同起来予以纠正,为青年价值观培育创造绿色网络空间。因此,社会组织要及时净化网络环境,增加社会正能量的宣传力度,广泛传播社会先进、积极正面的榜样力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为培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阵地

青年群体中大学生占比例较大,校园是他们生活的基础环境,加强社会主流文化融于高校教育工作,并积极优化家校教育合作方式,对合力培育青年学生价值观具有促进意义。在学校教育中,授课教师对培育青年学生价值观起较大的直接影响作用,在当前文化多元背景下,部分教师在培育过程中易出现知识脱离社会的现象,这就要求加大对高校教师社会文化素养的培养力度,增加社会实践、培训的机会,促进教师队伍更好地融入社会、教师自身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影响作用,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先进文化的融合力度。

此外,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合力作用、优化家校教育合作方式对培育青年学生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家校合作最终目的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双方合作积极性、态度、层次等都对合力培育过程产生很大影响。家校合作应为积极主动的,双方要及时沟通,互相了解学生状况,及时制定培养方案。家校合作还应该是全方位的、有阶段针对性的,对学生不同成长和发展阶段的培养目标、着力点既要有相通融之处,又要体现各自的优势方面,但落实最后的目标都是培养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问题,二者相互协调、综合互补,加强青年学生的全面教育。

(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保证作用,有效进行监督配合

家庭作为青年群体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重要环境,为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家庭整体的家风和父母亲人的言行举止各方面都对青年的行为、日常习惯、心理素养、价值观念等产生潜移默化作用。因此,青年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必须渗透到家庭教育中,不仅需要有家长的言传身教,而且教育方向与内容不能偏离正确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家长自身首先需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及时关注国家动态、社会发展、时代要求,从父母的善言说教、榜样引导层面出发积极培育青年形成良好价值观念。此外,家庭教育作为青年价值观教育的起点,是影响社会教育和高校教育的关键因素,健康向上的社会和高校教育一旦遇到消极的家庭教育就会对青年的正面教育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家长应与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其他教育主体及时沟通,社会和高校等培育主体也应以当代现有的家庭结构模式为基础及时了解青年的家庭状况,使青年价值观的培育主体协同多元化,形成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全力发挥教育主体作用,青年在接受社会和高校教育中家长积极发挥有效监督作用,促进价值观合力培育的成熟发展。

(五)促进青年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青年自身在其价值观教育中作为积极接受理论知识学习、自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积极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存在于培育过程中。当代青年要立足当下,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发扬古今中外优良传统,担负历史责任走在时代前列,以勤学求知、崇德修身、明辨是非、知行合一、持之以恒为路径,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

1.青年个人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国确立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所在,青年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主动分析国内外大势,认清意识形态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自我教育和社会、学校、家庭等其他教育主体的熏陶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外化与自身积极实践行动,使价值观念真正有效的转化为价值行为,引导青年全面健康发展。

2.青年个人要主动将社会思想道德实践融入到自身生活和学习中

青年自身要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有意提高道德修养,坚持核心价值观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要求,时刻注意言行举止,勇于为自己的不足之处买单,积极向榜样学习,并努力成为榜样中的一份力量。同时也要勇于指正他人的不良作风及其他价值观培育主体在培育过程中的错误之处,为创造良好社会风气贡献自己的力量。

3.青年个人的自我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

当代青年要自觉将自身“知”与“行”统一起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将核心价值观主动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自身价值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青年主体要增强自身意识的锻炼、加强劳动观念、锻炼节俭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提高对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适应能力。以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公益奉献劳动等为荣,自觉将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付诸于社会实践行动中,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成熟发展。青年通过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身的正确发展方向及需要完善之处,能够有效增强青年主体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并在社会实践中勇于塑造自我价值。

猜你喜欢

合力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芪”心合力
合力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