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建设视角下提高农业统计作用的方法研究
2019-02-19焦法贞
焦法贞
(广平县统计局,河北 邯郸 057650)
1 我国现阶段农业统计现状
我国目前在农村的统计调查体系不健全、统计方法简单、高新科技手段运用不到位、信息传递不及时,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基础建设非常薄弱,受限于交通、人力等原因,常规的统计往往沦为“走过场”,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同时,因为现有的农村统计体制存在不足,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
2 当前农业数据统计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2.1 对农村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现在一些管理部门存在“重经济,轻统计”的心理,往往认为统计工作只是数据游戏,没有真正认识到统计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导致把统计工作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另外一些管理部门只是为了收集数据而统计,有着应付上级检查的心态,没有开展对于农业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和分析,导致无法从统计数据中找到影响农村发展的问题根源。
2.2 农业统计数据准确度不够
在统计工作方面,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是影响统计工作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当前的农业统计工作中,一些基层数据采集人员在工作开展中不够严谨,无法保证上传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使农业统计工作失去了原本的功效。由于核对上传统计数据的工作量巨大,上级部门往往难以重新对每个基层数据采集人员提供的数据一一进行核对,最终导致农业统计数据与实际出现偏差。
2.3 农业统计“网格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目前采取的农业数据统计方式是由乡、镇农业办进行最初的数据采集,再统一交由镇统计办汇总至区(县)统计局。这种逐级上报的数据统计方式,表面上看来能够将统计部门的核算职能与农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充分结合起来,便于高效完成统计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两个部门的侧重点不一样,导致数据收集的侧重点出现偏差,最终影响农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4 统计信息难以反映当地的真实情况
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农作物的统计数据受品种、规模、生产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以我国当前的农业统计体系下,所采集的数据难以真实体现这些差异,也就无法准确反映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同时,由于管理部门在开展农业生产总值的数据采集时,只是针对农产品的数量、价格来开展,很难直观地反映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导致农业统计最关键的功能—信息统计有所缺失。
3 当前农村经济建设视角下提高农业统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3.1 凸显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部门要将农业统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转变“轻统计”的工作理念,要充分认识农业统计工作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对农业统计工作的资金、人力投入力度,拓宽资金引进渠道,建设好数据统计基础设施,为高质量开展农村数据统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做好收集数据的分析工作,加强数据统计工作每个环节的控制,确保农业统计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
3.2 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将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全面调查三种方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用数据体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抽样调查就是对当地个别地区进行数据采集,重点调查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种植大户进行数据单独采集,全面调查是指对整个地区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通过三种调查方法的互补,能够使采集到的信息既全面又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反映当地农产品的产量、产值等关键信息,并以此来推断当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统计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流程来开展统计工作,以确保统计工作每个环节科学合理。管理部门要成立监督小组,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核实,确保真实、准确,同时,统计人员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类,最终形成对农业发展具有应用意义的数据,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3.3 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现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全面覆盖整个社会,大数据平台、云计算等先进科技也已广泛运用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农业统计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与其他部门进行数据共享,以此提升农业统计工作效率。
3.4 实施网格化管理制度
依托传统农村管理组织结构,将城乡农业管理辖区划分为一定比例的单元网格,设立多层次网格负责人,层层对农业统计数据进行把关。网格管理可以更好开展常规统计工作,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大幅提升全面调查农业数据统计工作效率。
3.5 完善农业统计管理制度
建议农业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一个切实可行、执行度较高的农业统计管理制度。按照科学理论制定统计指标和核算信息,确保统计人员在统计信息后能够得出真实有效的农业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当前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经济状况。
4 结语
农业统计工作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因此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管理和改进,促进我国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