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林业发展如何助推乡村振兴
2019-02-19田立丰
田立丰
(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福建 大田 3661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有关林业经济的项目,截至目前已然经历了数年的时间,不仅积攒了很多有关林业发展的经验,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步的实现在未来社会构建发展的核心目标,实现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由此,本文针对现阶段社会发展背景下林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能够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1]。
1 现阶段林业发展的现状
首先,就目前来说,我国开展农村林业发展已然经历了数年的时间,不仅实现了对于农村居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村林业经济的附加价值,改善了原有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后续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基础[2]。与此同时,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政府管理部门投身于乡村旅游建设和开发过程中来,希望通过这一环节的开展,提升农村的发展,同时为后续提升乡村经济打下基础。
其次,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每个不同的农村区域都存在着不同的发展特性和本地优势特点,这种情况就要求在发展林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好开展的方法,最大程度上为农村经济的改革吸引外部的资源,帮助越来越多的建设者、投资者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来,实现多方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良好态势,帮助农村中林业获得根本上的发展、革新。
再次,大田梅林国有林场集约经营在当地林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018年统计数字为平均亩蓄积量12.1m3,远高出乡镇的水平。如在营林科研、树种结构调整、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2 林业发展助推农村振兴的举措
根据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如果想要实现林业发展助推农村振兴的根本目标,就可以通过完善原有农村林业保障机制的方式予以优化,逐步的实现完善目标同时为推进农村的振兴打下基础:
2.1 应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完善农村林业的整体运行
根据对原有农村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本文认为造成林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句式因为“大锅饭”的经营模式限制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由此,针对这一问题,如果想要推动农村的振兴,就可以将原有的经营模式转变为更加具备市场化特征的“股份制”经济模式,将这种市场化的经济模式应用在农村部分规模比较大的林场中,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最大程度上吸引投资者、建设者们参与进来,实现经营模式的完善;与此同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对重点区域进行招商引资的方式,来实现地方林业和农村产业的大发展。例如,在进行农村集体林地林改运行过程中,分股不分山,集约经营按股分红,就可以开展竞购的方式,将外部的投资者们积极的引入进来,同时为后续农村的发展打下基础。
2.2 实施利益驱动模式,增加农民参与到林业发展的积极性
在开展林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以适量的开展利益驱动模式,进而拓宽林业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进而增加农村群众参与进来的积极性,同时为后续的林业发展做出帮助。例如,就这一环节,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就应充分的发挥其职责导向性,帮助农村落实林业发展助推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予以林业企业一部分经济、政策层面的补助,进而提升农村群众参与到助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来。与此同时,政府可以出现构建更加完善的林业交易平台,从而完善原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实现林业助推农村发展的目标。
2.3 优化原有的林业产业所有权制度
就这一环节,着眼于农村群众对于自家周边的林业控制权予以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并且应确保群众在进行自家周边树木的栽种过程中应享有自主控制的权利,这种自主权就提升了农民对于自身林木的掌控,最大程度上帮助农村群众最大程度上提升林业发展对他们所带来的经济效果,进而实现预期林业促发展的根本目标。例如,就这一环节,开展过程中应秉持着“谁种谁有”的根本性原则,进而由农村居民自行的决定其林业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根本林业发展促进农村改革的根本目标。
2.4 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农村林业水平
依托乡村周边国有林场的经营模式、理念和科技水平参与带动当地的林业发展,在集体林地合作、出让、出租等方式,如:村出让林地,林场出资和技术管理,提高单位产量,按股份比例分红;通过树种结构调整,营林措施与资源管护等集约经营,达到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森林景观,发展林下经济,有条件可结合当地特色开发乡村森林旅游,增加村财和村民的收入。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经济发展者们重视到了在实际的农村发展过程中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林业的发展来帮助农村经济获得振兴,也是现阶段迫在眉睫需要完善的问题之一。由此,本文针对现阶段林业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提升农村林业发展的路径,并通过国有林场科技手段在实际的农村振兴过程中的运用,运行模式、驱动机制以及所有权体系等多方面的完善针对原有的农村发展提出建议,达到生态与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共存,进而希望能够对未来的农村发展做出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