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启示

2019-02-19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云南改革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宣示了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信心和决心,发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员令。结合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工作实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受益良多。

云南省改革开放发展成就辉煌

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历届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云岭大地上谱写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壮丽篇章。

生产力空前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69亿元起步,1995年、2008年、2012年分别跨过1000亿元、5000亿元、1万亿元大关,2017年达到163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40.2倍,年均增长10.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26元提高到34221元,年均增长8.7%。财政总收入从11.8亿元增加到3392.1亿元,增长近300倍,年均增长15.6%。二是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从42.7∶39.9∶17.4优化调整为14.3∶37.9∶47.8,工业和服务业主导地位凸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烤烟、天然橡胶、咖啡、澳洲坚果、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在西部名列前茅。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烟草、能源、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201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4089亿元,是1978年的195倍;以旅游文化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2亿元增加到7833亿元,增长651倍。三是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201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779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47.2%,比1990年提高了36.8个百分点。四是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确定了走“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新路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八大重点产业蓬勃发展,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初见成效。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40年来,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978年至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1%,有力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交通成网、高坝矗立、信息互联、内外联通。2017年公路通车里程24.25万公里,是1978年的5.8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22公里,居全国第15位;铁路运营里程3682公里,沪昆、云桂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全省迈入高铁时代。建设了广覆盖的航空网,民用机场达15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实现昆明至东南亚所有国家的首都航线全覆盖。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成为我国连接东南亚国家的黄金水道。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达6123万千瓦,中缅油气管道建成投产。全省累计建成水库6271座,总库容超过130亿立方米,滇中引水工程开工建设。全面完成“全光网省”建设,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功能齐全、集约综合的物流网络。

全方位推进改革,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40年来,云南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边境到内地,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领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农村综合“四项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以云南白药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亮点突出。探索电力体制改革的“云南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科技成果创新转化机制,创新驱动日益增强。

从开放末梢到开放前沿,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辐射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40年来,云南全力推进对外开放,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边境贸易发展起步,到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对外开放实现华丽转身。积极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澜湄合作、GMS合作等机制建设;中国—南亚博览会暨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滇中新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口岸城市(城镇)功能显著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大幅提高。开放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1.04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233.94亿美元,增长224倍;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领域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深化,2017年对外实际投资18.2亿美元,排在西部地区第二位。截至2017年年底,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87亿美元,项目涉及亚洲、非洲、南美洲的30多个国家。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科技、减贫等人文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如“光明行”“爱心行”等公益医疗活动深受周边国家人民赞誉。

各族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来,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极大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分别由327.7元和130.6元增加到30996元和9862元,分别增长95倍和102倍。全省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000多万下降到2017年的279万,贫困发生率从50%左右下降到9.89%,为中国谱写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贡献了云南力量。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生活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84%的群众,医疗保险覆盖95%以上的人口。居民预期寿命提高至70.5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17年达到46.69%,比1978年上升34.54个百分点。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

从伟大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40年,云南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获得十分有益的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的根本政治保证。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证明: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重托,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开启和顺利进行,就不可能取得现在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顺利实现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其顺利实施,也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才能为改革开放提供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

走特色发展道路是关键。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竞争力。云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等特色优势突出。40年的历程表明,推进云南改革开放事业,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精神与云南省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走符合云南实际的发展道路,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升全省综合竞争力。

统筹兼顾与补短板相结合是重要方法。云南城乡之间、山区与坝子之间、沿边与内地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差异较大,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较为突出,产业、交通物流、教育卫生等短板制约了云南发展的步伐。这决定了云南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既从战略和全局来谋划和推进工作,又要着重推进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建设,不断补齐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云南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中央的领导和支持,离不开全国的支持,更需要顺应发展大势,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把握机遇。从国家沿边开发开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云南均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云南省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提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要求,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机遇,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40年改革开放成果表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无论农村改革,还是一系列影响重大的改革措施的推出,都是以人民群众创造的具体改革经验和做法为依据的。在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鼓励群众首创精神是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云南,正处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改革再深入、开放迈新步,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云南改革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改革之路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