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中国70周年的起点上
2019-02-19紫叶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站在了综合国力、人民生活质量前所未有的高点上。但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70年前的今天,新旧交替的中国百废待兴。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只有20.28亿元,人均期望寿命不到40岁,总共44条公交线路。70年后的今天,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达到了32680亿元,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3.63岁,公交线路达到1543条。轨道交通总里程已经超过700公里,跃居世界首位。
追求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人民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以“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以不愧为党的诞生地的自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加快建设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大中心”,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不断攀升,口岸货物进出口总值达到1.29万亿美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4200万标箱,航空旅客吞吐量是1.17亿人次,金融市场交易额已达到1600万亿元,超过7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扎住在上海,上海的常住人口超过了2400万……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具备了向卓越全球城市迈进的质量基础和体系能力。
7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走在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半途中。正所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这“越进越难、越进越险,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刻,我们只有进一步坚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将70年成就视作新的起点,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深入的改革、更加大胆的创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羁绊,迎接已经到来和将要到来的新挑战,抓住机遇,向上跃升。
虽然世界变幻莫测,尤其是新一代科技革命挟裹着快速变化的市场、气候变化与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国际环境,与正在转型升级爬坡中的中国经济交织叠加,使我们面临的局面更为艰难、更为复杂,但70年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不变,方得始终。
其一,实体经济始终是中国经济巍然前进的基础。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必须建立在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的产业基础之上,包括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上海绝不能“脱实向虚”。
其二,质量管理及其创新,是服务实体、提升经济质量的管理之纲,“纲举”才能“目张”。从新中国最初的管理创新“鞍钢宪法”,到吸收、消化TQM、六西格玛、卓越绩效模式结合中国实践后再创新,无不说明“生产力”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的质量管理这个“生产关系”与之相匹配。
其三,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道与术。我们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国际化的能力,去准确识别、科学应对、主动求变、引领发展,做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凝聚人心,共谋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