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困境及策略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

2019-02-19张炜蒋祎宁徐娜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常州市

张炜 蒋祎宁 徐娜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引言

早在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体育总局就联合下发了《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方案》,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制订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文件。为配合顺利实施,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先后批准了29个省市的499所中小学校作为试点单位面向社会对外开放体育场馆。

1、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必要性

体育场馆是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根据《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公报》的数据库[1],常州体育设施区域分布空间不均,老城区缺口较大,如何在城建基本完成,建设条件受限的现实状况下实现突破,将是有效缓解城市建成区社会体育资源匮乏行之有效的重要渠道。

2、常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现状

2.1 总体数量:基数大,开放相对较少。

常州市区现有学校242所(除去不适宜向公众开放的幼儿园),截止2017年常州市区,累计4次对公众共公布开放体育设施学校153所,占总量的64%。(与日本99%公立中小学对外开放体育场地差距明显)

2.2 开放时段:时段不均衡。

就开放时段而言,部分时段开放的体育场地比例远高于全天开放体育场地,部分时段开放的学校多为晨练及寒暑假时段。

2.3 开放设施:设施种类缺。

篮球场、小运动场、乒乓球场等体育场地数量较为充足,而羽毛球场、游泳池、排球房等体育场地数量不足。同时,各类体育设施部分时段对外开放的数量占绝大多数,全天开放的数量很少。

3、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难原因剖析

3.1 难点一:传统观念因素。

观念因素主要是指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家长对校园设施对外开放的看法, 主要有影响学校的纯净的社会环境、对学校教学秩序或活动有不利影响、对学校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等。

3.2 难点二:安全因素。

安全历来是校园管理重中之重,课余及节假日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固然是好事,然而开放后难免可能发生各种体育伤害事故,安全问题就成了开放后的重要问题之一。

综合访谈教育部门及部分学校校长,顾虑主要三个方面:

一是在校学生的安全责任,尤其是社会人士进校园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二是对前来健身公众的锻炼安全顾虑,部分体育活动具有对抗性,安全追责存在风险(如运动伤害、猝死等)。

三是校园内体育设施、器材使用的损害及财务安全的担忧,加之部分锻炼人士喜好带宠物入校,少量群体缺乏公德,乱扔烟头杂物等。

3.3 难点三:经济及管理因素。

学校隶属于市教育行政部门,而社会体育管理隶属于体育行政部门不同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体质、制度上的诸多障碍。

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养护需要经常性投入大笔的资金。两部门在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投入与分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利益协调问题。

3.4 难点四:校园设计因素。

并非学校都适宜开放,在设计之初,一般学校并未考虑对外功能,因此学校各类功能空间交错,难以适度分离或对外设置独立通道,设施开放基本缺乏可能。

4、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措施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对外开放,离不开 “观念问题、安全问题、管理问题、设计问题”这四大瓶颈问题。

4.1 观念转型,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明确体育、教育、公安、民政、学校、社区等相关方的职权责,校方也需要专门组成相应的管理团队,实行明确的管理分工责制。同时配以行之有效的配套管理规章制度降低场地显在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管理有度,让校方、家长、学生安心。

4.2 健全机制,建立安全责任机制。

立法需求,重点解决安全保障问题,制定《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确保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能够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安全锻炼层面,对健身器材设立使用标示,引入社区健身指导员,严格遵守开放管理制度;施行入校活动安全保险制度,免去学校场馆设施开放的后顾之忧。

4.3 适度补贴,促进两个效益协同。

促进学校教体的和谐稳定,校园设施与街道、社区健身资源互补,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

同时,政府部门调配资源,为开放设施提供启动、维护和更新的资金保障,并进一步延续常州已有的较好政策,如全额补贴运动场所围栏建设经费;对每天、节假日和寒暑假开放学校分类以奖代补等。

4.4 前瞻规划,贯彻校园设计招标。

结合新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为校园场馆的对外开放预留通道;结合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标准和教体改革方向,用好地方补偿政策,整体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5、结语

影响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运营的因素有很多,在充分考虑常州自身发展实际条件和周边环境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够使得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率达到最大化,为政府分担一部分压力,更好地满足人们体育锻炼的需求。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常州市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比亚迪集团扶贫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