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沧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

2019-02-19云南省临沧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委员会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自然村战略农村

云南省临沧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委员会

中共云南省临沧市委、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认真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充分调研论证,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后,中共临沧市委、市人民政府迅速部署,全市上下掀起了学习中央1号文件、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热潮。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读书会、培训班等形式,全面谋划临沧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和措施。同时,组建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组,围绕乡村振兴20字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中共临沧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指导各级各部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也制定了实施方案。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乡村振兴氛围。一是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动员。市委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对《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市县乡村四级干部8000多人参加会议,做到目标明、思路清。二是分期分批培训动员。业务部门对各县(区)委、县(区)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县(区)长、农办主任、农业局长和市直各部门领导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同时,在市委党校分批次对全市县处级干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民族宗教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进行系统培训基础上,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专门组织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干部培训,共10场次2600多人次。三是入村入户动员。以召开村党员干部大会、小组长会、群众大会等形式,以及利用手机、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全面动员,提升和扩大群众知晓率。

摸清家底,形成问题清单。按照2018年市委1号文件的部署要求,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从自然村开始,全面摸清“人的资源”“物的资源”家底,对照自然村15项、建制村17项,乡(镇)8项指标体系,查找已完成的指标、未完成的指标和制约发展瓶颈,形成“问题清单”。以问题为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级列出“项目清单”。截至目前,在全面摸清“人的资源”“物的资源”基础上,自然村共查摆出问题清单51523个,列出项目清单2大类69184项,投资概算447.48亿元;建制村(社区)共查摆出问题清单6894个,列出项目清单13类8168项,投资概算397.89亿元;乡镇(街道)共查摆出问题清单233个,列出项目清单8类3699项,投资概算322.05亿元。

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一是抓实旧村旧房改造。完成旧村改造1087个,旧房改造65791户。二是抓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已完成393个,占计划任务400个的98.25%。三是抓实洁净创建工作。已创建洁净村庄1208个,创建洁净庭院示范家园15537户。四是抓厕所革命。已开工建设自然村公厕316个,占计划任务360座87.78%;已开工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35525座。五是抓实自然村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已开工747个,占计划任务800个的93.38%。六是抓实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已开工建设465个,占计划任务800个的58.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部分乡镇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部分乡(镇)、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宣传、动员培训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宣传形式、宣传手段、宣传载体单一,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中央、省、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文件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没有真正理解乡村振兴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没有充分理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

部分乡镇规划工作推进缓慢。部分县、乡严重缺乏村级规划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加之规划编制经费紧缺,导致乡村振兴规划工作推进慢;有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缺乏统筹考虑,缺乏对资源禀赋的深入研究,照搬照抄,简单复制外地模式、外地经验,没有立足地方实际,没有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没有围绕“多规合一”进行规划,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不强,起不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农村人才处于静流失状态。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医疗条件、公共服务等要素配置具有较强吸引力,农村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经济实力、一技之长的人才不断向城市集中,加之农村大学生以及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大多选择留在城市,人才资源要素向农村回输较少,农村人口流失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乡村振兴浓厚氛围。全面、深入宣传党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宣传各地的丰富实践和典型经验,总结提炼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好的经验做法,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营造乡村振兴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依靠群众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振兴乡村。

深入研究论证,做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为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立足地方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全域规划为目标,以村为单位,坚持一村一特、以业为基、以水为魂、以山为景、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协调一致、功能齐备为原则,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以下为主的方式,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等进行全面规划。

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乡村振兴,首先是人的振兴,必须以人才振兴作为突破口。一是摸清乡村返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离退休干部、农村乡贤、乡土人才、大学生村官等人才底数,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确保现有的农村人才各尽其才、适才适用。二是进一步探索和建立“村两委”人才吸纳使用机制、运行机制,将品行高尚、思想灵活、公道正派、群众公认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乡贤纳入村级组织,实现农村组织振兴,夯实乡村发展基础。三是创建以村为单位的乡村夜校、乡村技校,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群众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努力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有知识、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住房、产业建设、饮水安全、教育卫生、养老服务、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建设,确保农村逐步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局面,为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自然村战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战略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战略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