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019-02-19德阳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今年以来,德阳市在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良好成绩。截至2019年4月底,德阳市农村劳动力173.34万人,转移就业114.39万人,其中省内转移88.56万人,占77.42%;省外转移25.83万人,占22.58%。实现劳务收入65.74亿元,同比增长16.62%。全市新增返乡创业农民工102人,新增返乡创办企业84个,实现总产值2.99亿元,吸纳就业644人。
着力细化完善政策措施。德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七条措施》《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四条措施》等“升级版”的政策措施,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2019年度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项目计划清单》,市委市政府还将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年度目标管理,强化督查考核,压实工作责任。
着力强化就业创业扶持。一是组织开展系列招聘活动199场,提供岗位8.74万个/次,协调市内外企业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94场。二是举行全市返乡下乡创业担保贷款推进会暨创业担保贷款现场发放仪式,启动实施“51111”创业担保贷款工程,用5年时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每年树立创业典型10个,实现100个就业实体扩大经营,引领和带动1万人走上致富路。三是分解下达2019年劳务品牌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工作任务,实行统筹管理,分级负责,逐级考核。创新开展“农民导师制”培训,形成“学员金字塔网络体系”,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老学员中的延续性、农广校与往期学员的长期联系和跟踪指导。今年以来,组织农民工劳务品牌培训577人,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256人。
着力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聚焦企业拖欠工资问题,印发有关政策文件,在全省率先开展公益律师进工地活动,建立农民工维权联动协作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立案2件,刑事拘留2人,取保候审1人。针对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问题,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人社政策培训班,利用一周时间集中为212户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就业创业、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劳动监察、劳动争议等政策知识培训,增强企业依法用工管理意识。
着力推进农民工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一是实行与城市学生入学收费、困难补助“两同等”和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活动、统一考核评价“五统一”,为农民工子女公平提供教育服务。二是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公租房住房保障体系,实行统一申请、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轮候配租,面向农民工实施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物管费用政府补贴政策。今年以来,为农民工配租公租房261套。
着力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一是出台《关于全市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全面了解在外农民工队伍结构、输入地党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情况,层层建立管理台账,坚持引育同步、备用结合,回引培养优秀农民工2909人,其中,558人得到使用,占19.2%。二是组织本市农民工参加“非常梦想”四川省第三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全市共征集作品354件,比上届增加127件;经评估遴选后,共推荐189件作品参赛,数量居全省第五位。有9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3名。组织10名德阳籍在京农民工流动党员参加“第7届来京建设者趣味健身活动”。三是建设关爱服务项目9个,安排30万元福彩公益金,支持社会组织、乡镇及学校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关爱保护服务。开展“四点半学校”活动,探索设立“家庭危机干预中心”,在家事纠纷调节中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发挥农村“妇女之家”作用,组织基层妇联工作者带头进村入户,慰问妇女、儿童2713名,发放慰问金额16万元。开展“我为女性农民工办件事”活动,走访慰问农民工家庭1万余户。为患癌妇女发放全国妇联“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6万元。积极开展留守老人关爱活动,修订《70周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统保工作方案》,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购买1份20元/人年的意外伤害保险;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300元/人年居家养老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