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研究多党合作理论建设书写新时代协商民主崭新篇章

2019-02-19孙宝华张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参政党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孙宝华张 伟

(1.中共枣庄市委党校, 山东 枣庄 277800; 2.枣庄市教育局, 山东 枣庄 277800)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同志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代表,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如何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理论也是新形势下必须全面构建的理论体系。

一、于70年历程中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智慧

习近平同志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民主真谛,从国家政治体制层面推动协商民主由政治理念和政治实践上升为民主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

中国的民主党派是有特定含义的政治概念。民主党派是指在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关于召开新政协会议的“五一”口号以前已经成立,并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的政党,由于民主是其政治要求的集中体现,因此这些政党组织被统称为民主党派。

(一)团结奋进,来源于“五一口号”的政治担当

194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按照惯例,党中央每年都要在此时提出“五一口号”。于是,当时新华社社长廖承志拍了一封电报至西柏坡请示中共中央,“五一”劳动节快到了,中央有什么重要政策决定要通过“五一口号”向全国发布?廖承志的这封简短来电,当即引起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该是通过“五一口号”对外公布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提出新中国政权蓝图的时候了。[1]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并鲜明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五一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界民主人士热烈响应,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等55位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的声明,公开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事实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先后接受共产党的邀请和安排到达解放区,出席新政协筹备会,与中共领导人共商建国大计,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明确要求,“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由63人组成,非中共人士占了50%;在56名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27名,也占了将近50%。这个格局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运行国家权力、实践人民民主的基本组织与行动架构,充分体现了多党合作与联合政府的特质。1949年9月,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伟大时刻。肩负协商创建新中国历史重任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一个旧的时代被历史车轮碾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人民政协一经成立,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重要议政机构,从此,人民政协历史性地成为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成为实现民主与团结的重要机构,它为实现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五一口号”开启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新篇章,确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抉择,是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实现重大转折的历史性转折点。中国新型政治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证。

(二)人民至上,根植于家国情怀的历史使命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立在消灭剥削阶级、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各个政党的活动都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体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反映在政党制度上,各个政党能够建立起共同的奋斗目标,政党之间是通力合作的关系。“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组织形式多样化和目标方向一致性的统一,是广泛民主与集中领导的统一,有利于将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统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实现高效率发展。”[2]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保证了国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考察调研,积极献计出力。

1949年春,毛泽东在宴请九三学社的朋友时说:“我和各位都是新中国的‘长工’,我们的主人是谁呢?不是地主老财或资本家,而是人民,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又明确提出“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4]。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践行人民民主,积极而理性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从未改变。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各方面治理活动和工作上来,体现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真心为民、渴求良言,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始终脚踏实地,不忘初心。习近平同志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作摆设的,而是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这充分说明,实行社会主义民主以人民利益至上为出发点。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有许多重大任务和举措需要合力推进,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参政党相当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智囊团。参政党的成员分布于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在各自行业中均处于重要岗位,对各自行业的情况较为熟悉,可以从不同视角对某一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其次,参政党是重要的参与者。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主党派一方面通过成员担任领导职务而参加国家政权,另一方面通过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基本职能和开展社会服务来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协商民主,发展于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题中应有之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习近平同志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5]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实践,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制度基础。协商民主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重要民主形式。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追求和发展民主而创造的民主形式。“五一口号”共23条,其中最核心的是第五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对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诚意,使各民主党派备受鼓舞。在之后新政协筹备过程中,对于新政协的参与者、主要任务、时间地点、新政协名称、新中国国名、国旗、国徽、国歌以及《共同纲领》内容等问题,中共也以虔诚的态度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充分协商。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走上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各民主党派进一步明确了性质、地位和作用,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创建了人民政协制度,创立了党的人民政协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同志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工作原则、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和实践要求等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人民政协、怎样建设人民政协的重大课题,形成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人民政协理论的新飞跃。

二、于加强新时代多党合作理论建设中见证时代意义

重温多党合作历史,弘扬优良传统,就是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和党外人士要不忘合作初心,牢记使命,在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历史征程中,继续携手前进,共同应对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考验,不断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民主党派的进步性,体现集中社会各界智慧力量办大事的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

(一)有助于传承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优秀基因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我国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传统,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忠恕仁和”,人与社会之间要“合群睦众”。协调、协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排难解纷、止讼息争的功能。这些优秀文化基因形成了协商民主的历史文化资源。近代以来,伴随着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对话和冲突,中国文明开始了巨大转型。在中国文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进程中,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的民主党派具有强烈文明使命感,他们坚信中国文明在未来必将复兴,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民主党派为中国文明的传承寻找出路;积极参加抗日战争,捍卫中华民族与中国文明的生存;支持、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大力推进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不同于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的合作型政党制度。西方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协商民主理论,但仅是作为弥补选举民主的缺陷,尚停留在理论探讨和试验阶段。中国式协商民主是以我国传统人本主义思想、和合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基础,承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三制”政权民主协商、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等长期实践,进而在1949年上升为制度,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创造的协商民主理论经过了由实践到制度再到理论的升华,是植根于中国这片土壤的内生性的新的民主形式,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对人类民主政治的重大贡献。”[6]我们实行的是协商、协作、合作、共赢,是互相帮助、互相补台,是新型的政党制度,是新型的政党理论。

(二)有助于构筑多党合作团结奋斗的稳定格局

2014年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目标,事关民族复兴蓝图,更关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在2017年末的政协新春茶话会上,习近平同志希望政协“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献计出力作为工作主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以团结聚人心,以协商促共识。复兴路上,团结每一份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应是习近平同志对政协的冀望。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对于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实践意义就在于我们在面临“扩大”和“集中”这一矛盾时,我们选择的是先“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考虑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完善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和协商民主制度。发展中国家“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7]。在面临这一矛盾时,我们没有引进西方的多党制或两党制,而是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

(三)有助于开创政治协商创新发展的更高境界

加强民主党派建设理论的研究要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更好地履行民主党派职能,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民主党派建设特点和规律,以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规律和创新实践,真正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发挥出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作用,真正实现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多党合作制度可持续发展。参政党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和参与者,通过参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在协商民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应加强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党际协商,加强参政党在国家政权机关中的民主协商,加强参政党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发挥参政党在基层民主协商中的作用,建设与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相适应的参政党。当前,如何将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和整体合力转化为参与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是关系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时代,要继续弘扬协商民主的优良传统,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合作,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8]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式和渠道多种多样,这些协商渠道都要发挥作用,缺一不可,但不能齐头并进,必须突出重点,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党协商是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党际协商,体现我国多党合作的传统优势,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首要形式。

三、于多元路径构建中书写新时代多党合作的新篇章

2015年5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都明确指出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使得参政党党建理论建设被提上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重要议事日程。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以适应不断变化和日益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应对新时期社会各界对民主党派的认知和期许,是民主党派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问题和研究课题。

进入新时代,由于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成员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组织规模有了较大发展,党派成员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多样性特征更加明显。只有始终加强参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了解多党合作的文化根基和历史传统,才能在新时代的政党协商中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才能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才能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一)坚定思想导向,夯实政治基础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多党合作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底蕴和时代要求,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确保中国特色参政党理论建设工作不断发展的首要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指明了加强参政党思想建设的方向、组织建设的方针、制度建设的方式。做好中国特色参政党理论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参政党范畴,构建参政党理论,推进参政党理论创新。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觉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在建设高素质参政党进程中自身建设与全面履行职能的关系,准确把握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内涵与规律,加强参政党理论的学习运用、宣传教育、研究创新和成果转化,切实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研究,为推进高素质参政党建设和全面履行参政党职能奠定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参政党的进步性、合作性、建设性,源于思想认同和理论清醒。自觉坚持和维护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保持政治定力,增强履职能力,是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9]参政党理论建设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框架内进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政党的理论建设具有鲜明的政党属性,是中国特色政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理论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决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政党理论,使我们的建设既不超越中国现阶段民主政治发展的实际,又能作出一些积极的理论探索。

(二)凝聚共同意志,提升理论效能

进入新世纪,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等方面有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在民主党派建设过程中,又面临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概括。深化对民主党派参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创造性地推进民主党派建设和参政议政所必需的,是建设民主党派理论的中心任务。

参政党党建是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为适应形势发展而与时俱进、全方位的自身建设。参政党党建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如何加强这一系统工程建设的理论就是参政党党建理论。“参政党党建理论是新形势下必须全面构建的理论体系。参政党党建理论要回答参政党‘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等5个问题。”[10]当前,参政党理论研究的短板突出表现为高度、深度、广度、厚度和速度不够,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很多研究只是对现象肤浅粗糙的描述,缺乏细致考察和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不少研究视野狭窄、角度单一、目光短浅,缺乏独特视角、历史眼光和国际比较。

新形势下,面对新的挑战和突出问题,我们应深刻理解多党合作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汲取、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扬弃和超越,不断增强制度自信;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提升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的效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多党合作的政治准则,坚决抵制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影响,从参政党角度进行研究。应将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举措研究结合起来。理论研究着重解决参政党建设的指导问题,政策研究着重解决参政党建设的依据问题,举措研究着重解决落实参政党建设的保障问题。在理论研究中,要有理论创新的勇气和意识。要有追求真理、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的意识,要有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创新研究路径,构建理论体系

参政党的理论建设成效很大程度上受参政党成员思想状况的影响。当前民主党派成员大部分为大中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中高级知识分子,是各个行业的精英、专业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执政方针有着科学的认识,具备开阔的视野,关注国家大事,具有新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与老一辈民主党派人士相比,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缺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实践经验,对多党合作历史缺乏系统了解,在对参政党理论建设认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研究深度、力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理论研究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不断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确把握新时代的深刻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深入研究回答现实工作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出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在理论研究领域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

要善于借鉴和吸收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按照现代科学规范开展理论研究,从多个学科视角创新性地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避免参政党理论建设低水平重复,注重理论研究的时代性和成效性。应借助专业优势和信息技术,多视角、多方位、多层面进行参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实证分析,在研究过程中着力开辟新途径,充实新内容,寻求新规律,创造新经验,展示新风貌。

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政党理论和话语权研究,不断创新参政党理论研究,深化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研究、同心同向和保持特色研究、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研究、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政治过硬和本领高强研究、人才作用和整体功能研究、服务大局和找准切入点研究,等等。在学习实践中探索自身建设规律和履职尽责规律,努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着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我们应深入研究参政党理论建设,推进新时代参政党建设适应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要求,向世界展示大国的世界责任和担当,展示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和制度自信。

猜你喜欢

参政党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再议民主党派的界别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