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村嬗变:从卖石头到卖风景
2019-02-19
从“用火药一炸,用挖机一挖”采石挖山,到盆景种植和生态旅游;从满目疮痍的山体,到郁郁葱葱的山林,江苏省宜兴市湖滏镇张阳村推进产业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
驱车从江苏省宜兴市区前往南部山区,驶进丁张公路,游客们会情不自禁摇下车窗,呼吸一下这里的清新空气。目之所及,皆是郁郁葱葱的花木。
经过湖滏镇张阳村时,路边大片的盆景园会吸引一部分游客停车驻足。这片遍布盆景林木的地方,是张阳村的“花木盆景街”。
采石发财,山体植被伤痕累累
湖滏镇张阳村风景秀丽,有山林面积7000余亩。但在村党总支书记李上彬的记忆里,这里曾经是“炮声隆隆、灰尘密布”。
宜兴南部山区的山体大多是石灰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们抱着靠山吃山的想法,开山取料、办矿采石。“用火药一炸,用挖机一挖,便是上好的建筑材料。”李上彬说,最多时,张阳村有20多个采石点,工人达1000余人。李上彬曾经也是矿主,每天从山上爆破挖石,钞票源源不断地挣了出来。
“那时村集体收入不得了,一年有1000多万元,80%的收入来自矿山资源。村民们几乎都在矿山工作,收入也不低。”李上彬说。当年的湖滏,依靠采石、办化工厂,成为宜兴第一个亿元乡镇。
多年的无序开采,直接导致了山体和植被的严重破坏。李上彬说,当年乱采滥挖,再加上兴办的化工、建材企业,“青山被挖得千疮百孔,天空被熏得灰蒙蒙一片,河水被污染,稻子也长不了”。
看着满目疮痍的山体,村民董春梅觉得这样的赚钱方式难以为继。她指着家门口不远处牛头山白鹤洞附近山体上裸露的白色岩石说,白鹤洞1996年用于采石,2003年开始复绿,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植被,成了村民心里的痛。
董春梅和丈夫施正华都在矿上工作过。她说:“用破坏环境来挣钱,那就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1998年,董春梅劝丈夫改行,施正华没同意,董春梅索性自己辞职,做起了盆景生意。
施正华舍不得原来的工作也可以理解,毕竟采石来钱简单又快,做盆景市场风险还大。“按当时村里的想法,肯定不想转型,村集体收入高,老百姓都有活干。”李上彬说,但宜兴市委市政府的思路很明确,这种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吃的是子孙饭、发的是子孙财、断的是子孙路。
转变思路,盆景生意红火起来
从2003年开始,张阳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大规模采石场禁采和山区环境整治行动。两年后,随着长龙山宕口关闭,张阳村的采石史终于画上句号。
接下来走什么路?李上彬和村里其他几位党员干部讨论了好几个晚上。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张阳村就有村民从山上挖来苗木植物,制成一个个“小盆景”,放在景区门口出售。“你看董春梅做盆景,生意不错,村里能不能从这方面入手,发展树桩苗木呢?”后来,村民徐毛生的建议得到了李上彬的支持。
李上彬带着村干部考察周边花卉苗木经济后发现,这是一个值得挖掘的领域。“盆景苗木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有的产品经过长时间培育能增值几十倍。”李上彬说,张阳村在丘陵地区,有生态资源,适合培养盆景。
刚开始是散户种植,不成规模,技术也落后。后来,李上彬提议成立合作社。村里召集村民开会,商讨成立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可能性,响应的村民却不多。“村民主要是怕有风险,种植花卉苗木需要技术和时间,不如找个工厂打工来得稳妥。”村干部吕岳良说,村里决定由党员带头,合作社先成立起来,做个示范,有了成效不怕没人加入。
以合作社为基础,村里向上争取资源,依靠农林局定期邀请南京的高校专家来村里指导苗木的培育嫁接,带领农户上山选取可供育种的野生植物。另外,还引进优良品种供农户选植。起初的“小打小闹”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村民们逐渐都加入到合作社来。在专家的培训下,一批花农成长为园艺师。“我们着重于优质品牌打造,以点带面,共同发展”,吕岳良说,合作社现已发展到500多户、近800人。
徐毛生属于最早一批加入合作社的成员,在他30多亩的盆景园里,一些不起眼的小盆景都能卖到上万元,“过去开山采矿,让周边生态环境受到很大伤害,如今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种植树桩苗木,环境美化的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徐毛生在南京工作的女儿女婿迁到张阳村,跟着徐毛生一起做起了盆景培植的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转型升级,绿色经济郁郁葱葱
施正华和董春梅的盆景园在徐毛生家隔壁。董春梅对这些盆景如数家珍:“你看,这是采用苏州盆景‘蓄枝截干’技艺,再配上太湖石,看起来如同进入一座苏州园林中。”她指着自家的一株盆景说:“人家来看张公洞风景,就可能买我们的苗木,专门来买苗木的,也可能被我们的风景吸引,又在农家乐消费,这是个良性循环。”
“村里的树桩苗木种植规模已发展到5000多亩,户均年收入6万元以上。”李上彬说,他关掉矿场之后,现在经营着30多亩的红枫园。多年来,在村党组织的引导下,当地村民顺利从采石工变成花农。眼下,村里正在筹备成立生态旅游公司,依托成片的苗木盆景园,建设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争取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更上一层楼。
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之后,张阳村前后投入了4300多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郁郁葱葱的山林为屏障,以旅游干线常青树为经络,以房前香樟、屋后竹园为点缀,形成房在林中、人在树中的生态格局,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5%以上。
村内环境的逐步改善,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周边的农家乐也兴盛起来。村民们还卖起了土特产,这里出产的百合、竹笋、草鸡蛋、乌米饭等深受游客喜爱。不得不提的是这里的“张工豆腐”,以本地的山泉水作原料之一制作而成,广受欢迎,每天一大早就被销售一空。为了买到“张工豆腐”,有些客人专程从上海开车过来。
开元精舍是当地的一家高档民宿,老板蒋伟荣原先经营一个用于采石的雷管炸药厂,随着整个湖滏镇的产业转型升级,他关停了雷管炸药厂,转行做旅游,开起了民宿。“我们湖滏镇生态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民宿生意兴旺,这钱挣得舒心。”蒋伟荣说。
一条条泥泞的山间小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一个个臭水塘被改造成清澈的池塘,一片片废弃荒地上建起了文体活动广场,还修建起了深氧自行车公园,让大家在运动的同时在大自然中修身养性。
如今的张阳村,处处皆风景:村内主干道宽阔蜿蜒,道路两旁古树成荫;民宅白墙黛瓦,藤蔓绕壁;竹林、假山、廊桥、池塘相得益彰,宛若一幅清新写意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