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告台湾同胞书》40 年:回顾与展望

2019-02-19汪灵犀

今日中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台湾同胞台独两岸关系

文|汪灵犀

回眸《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的40 年,两岸从往来中断到打破隔绝,从“台独”甚嚣、动荡不安到和平发展、大势所趋,两岸关系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是民心民意和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

40 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40 年,却也足以绘就一段跌宕起伏、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回眸《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的40 年,两岸从往来中断到打破隔绝,从“台独”甚嚣、动荡不安到和平发展、大势所趋,两岸关系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是民心民意和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40 年后的今天,我们将这其中的一幕幕精彩瞬间和一个个感人故事细细梳理,既是告慰前人,也是对后继致力祖国统一的人们以鼓舞。

打破隔绝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1949年后,海峡两岸延续了长达数十载的军事对峙状态,一湾浅浅的海峡,无情地隔断了千千万万个家庭。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经历了金门炮战,1955 年万隆会议,从“解放台湾”改为“和平统一”,特别是“文革”结束,1978 年之后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两岸人民终于熬过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岁月。

1979 年1 月1 日,全国人 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却不能自由来往呢……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不仅触动了很多台湾同胞的心,更是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和平统一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1980 年,台湾岛内有人撰文提出开放到大陆探亲,当局却判其5 年有期徒刑。然而,思乡之情未淡反浓,至1987 年已经喷薄欲出。当年的台北街头,多次出现这样的场景:一群五六十岁的男人穿着“想家”字样的上衣,哭着说想妈妈……

老兵们在台上唱《母亲你在何方》:“雁儿啊,我想问你,我的母亲可有消息?……母爱的温暖永远难忘记,母亲啊,我真想你们……”歌声并不悠扬,但一唱到“母亲”,台上老兵泣不成声,台下观众哭成一片。这催人泪下的歌声终于撼动了沉重的历史车轮—1987 年10 月15 日,台湾当局宣布:自12 月1日起除现役军人和公职人员外,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等亲以内亲属的可以申请赴大陆探亲。11 月2 日正式受理申请的那一天,台北红十字会和高雄办事处凌晨便人山人海,当天2000 多人完成申请登记。此后半年,14 万人完成了登记。

春风终解千层雪。长达38 年之久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探亲”“寻根”成为流行于两岸之间最热门的词汇,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两岸政治也打破了“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状态。1992 年,两岸分别授权的海协会、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双方于翌年举行首次“汪辜会谈”,完成了1949 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进行的首次公开会谈。1998 年,“汪辜会晤”在上海举行,拉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

正当人们期待两岸协商、对话进一步展开时,李登辉于1999 年7 月抛出“两国论”的分裂主张,致使两会商谈被迫中断。2000 年5 月,奉行“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上台“执政”后,抛出两岸“一边一国”论,大搞“去中国化”“文化台独”,撕裂台湾社会,肆意煽动仇视大陆,甚至公然提出通过“制宪”走向“台独”的时间表,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坚决制止“台独”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成为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2004 年5 月17 日,即在陈水扁第二个任期开始前3 天,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受权发表声明指出:大陆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如果台湾当权者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粉碎“台独”分裂图谋。2005 年3 月14 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了全国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坚定意志。

2018 年9 月1 日,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李政宏赶到上海市青浦区夏阳派出所申领台湾居民居住证,吸引大批媒体记者关注

破冰之旅

陈水扁的所作所为,与岛内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背道而驰,遭到了广大台湾同胞的反对和抵制。

向来坦荡表明“我是地地道道的台湾人,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多次明确表示反对“台独”,希望改善两岸关系。2004 年3 月16 日,他在台湾报端撰文指出,“台独”主张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骗局,绝对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必须说出实话,让两岸重回20 世纪90 年代的交流协商。”他说:“和解一点都不难,只要诚实面对自己和面对大局。”

与此同时,大陆方面也充分展示了努力争取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诚意:决定促成春节台商包机,派出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等人作为会长汪道涵的私人代表到台湾吊唁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做出正确抉择。

2005 年3 月28 日,江丙坤副主席率国民党大陆参访团抵达广州。这是国民党56 年来首度以党的名义派团到大陆参访,名为“缅怀之旅、经贸之旅”。

同年4 月26 日下午,连战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乘坐的包机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在踏上南京的土地时,他说:“间隔上一次国民党到南京来整整60 年。今天看到大家,实在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们很高兴,终于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紧接着,亲民党主席宋楚瑜5 月5日率团前来大陆展开“搭桥之旅”。在拜谒南京中山陵后,他说:“人民希望两岸团结,这是大势所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江丙坤、连战和宋楚瑜此行被媒体喻为“破冰之旅”,两岸关系的陈年坚冰,开始迸发出裂解的巨大声响。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分别与连战、宋楚瑜举行会谈,达成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等重要共识,提出促进两岸展开全面的经济合作,建立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包括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放海空直航,加强投资与贸易的往来与保障等。

2018 年10 月19 日,百余位台湾的中小学校长、教师及幼儿园园长在北京开展文化参访,走进孔庙、国子监和故宫,感受中华文化与教育传统的一脉相承。图为台湾嘉宾在北京孔庙参与祭拜孔子仪式

空前活跃的政党交流带动两岸交流,两岸关系“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取得新突破。2008 年3 月,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5 月,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会谈,并促成了中断9 年的两岸制度性协商迅速恢复。12 月,海峡两岸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台北、高雄、基隆等城市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启动和庆祝仪式。两岸“三通”迈开历史性步伐。

同年12 月31 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 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全面系统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鲜明提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论断,确立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为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两岸关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登陆”大潮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如今,两岸直接“三通”已成现实,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已签署实施,两岸制度化协商成果持续扩大,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浪潮浩浩荡荡、波澜壮阔……两岸中国人正携手翻开和平发展、共创双赢的时代新页。

根据国台办的数据,随着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台胞来大陆的人数从1987年的46679 人次,增长 到2017 年的5872723 人次。“此心安处是吾乡。”越来越多的台胞到大陆工作、求学、创业,安居乐业,与大陆同胞朝夕相处。

中共十八大以来,大陆积极主动开展对台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两岸交流特别是政治交往取得历史性突破。2015 年11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会面。这是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推动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016 年5 月,民进党再度上台执政,大搞“柔性台独”“去中国化”,阻碍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准确预判,未雨绸缪,为应对变局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对“台独”势力形成了强大的震慑,维护了一个中国原则,保持了台海局势总体稳定。

同时,大陆提出“两岸一家亲”“心灵契合”“命运共同体”“共圆中国梦”等具有感召力的理念,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签署ECFA、推出卡式台胞证、发布惠台“31 条”、台湾居民居住证,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等方方面面与大陆同胞享有同等待遇。中共十九大台湾省籍代表卢丽安产生的“卢丽安现象”引发两岸热议,为岛内台胞带去正能量;惠台“31 条”吸引无数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登陆”发展,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人生梦想……

面对面的沟通,误解可以消弭;心与心的交流,偏见可以遁形。在这些政策措施的影响下,岛内民意浮现出积极变化。台湾同胞在一推一拉之间深切感受到台湾政局变化对两岸关系和其切身利益带来的伤害,强烈要求台当局回到“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上,民进党当局社会支持度不断下跌,在2018 年11月的台湾“九合一”选举中,泛蓝阵营获得大胜,充分说明台湾同胞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的共同心声。

回顾《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 年来,大陆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推动海峡两岸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40 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两岸统一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祖国统一,与维护民族的根本利益、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台湾问题专家郭震远说:“回顾祖国统一伟业所走过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猜你喜欢

台湾同胞台独两岸关系
斥“台独”狂人
刘毕新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的?重大意义
打造台胞创业的乐土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