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陵 低头思考与仰望星空
2019-02-18陈珂
陈珂
离产业越近,距未来越远。肖文陵跟对方说。多年来,肖文陵一直与服装企业合作设计产品。当记者问他如何将他在企业里获得的丰富经验运用到教学当中,他却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他解释到,很多企业是整合资源再卖出产品,这也符合商业运作的规律。但是我们不能这样培养人才。
瞧,这就是肖文陵。他经历了中国服装教学叶年的变化,才有了现在的想法,才深深感到“思想资源”的重要性。与肖文陵对话,记者感到他能激发对方产生新的想法,想必他的学生也是如此被激发出创造力的吧。
“即使你在产业里,你也要仰望星空。”肖文陵说。
设计从本质开始
在肖文陵从事教学工作的几十年间,有一个阶段,他对设计的认知与理解发生了极大改变。大概在2000年以后,他意识到,认识是从形式到结构到本质,设计是从本质到结构到形式。肖文陵因为散光的原因时常带着墨镜,这似乎增添了他身上的思想性与文艺气质。面前的肖文陵与在网络中搜索到的过去更偏文艺青年的形象有所不同,着装更加简洁。但是记者看到了他依然有着似乎只有年轻人才有的锋芒。这样的锋芒,其实就在于“爱思考”。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肖文陵感到服装教学的侧重点其实一直是探讨方法论的问题。肖文陵坦言,当他意识到设计是从本质开始的时候,他为自己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记者明白这样的转变对于以美术学习为基础的服装设计师意味着什么。“设计应该是有逻辑、理性的,但是更多的是感性的。而到了这样一个对设计理解更加深入的阶段,我认为这才能真正理解设计是什么。”他说。
据肖文陵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些率先成立服装系的院校,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教学时,非常注重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老师会给学生提要求,比如,你能否设计一款具有民族服饰文化特点的服装?一批大学里的教授对中国文化是有主张的。”他说。但是,当时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传播,消费者的眼光也—直看向西方,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服饰在当时的市场上是不好卖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西服装界交流非常频繁。再到最近这几年,中国的服装设计又开始强调民族文化特色了。肖文陵认为,这个过程中的教学其实是走向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服装设计专业的道路。
到了如今这个阶段,肖文陵认为,设计理念很重要。学生需要两类知识,需要构建有价值理念的知识和视觉化理念的知识。“学生应该去听不同学科的讲座,因为知识越丰富,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越好。比如,技术的提升也在于创新。学生需要横向关注多学科知识,纵向深入理解本学科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影响。”他说。
说到此处,肖文陵又展现出个性设计师的那一面,他说:“按照我们现在所说的设计方法论,现实是怎么产生的?是意识,是由我们的理念产生的。那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设计师写设计理念说明,是先有作品了,即先有现实了,设计师再去翻阅资料写设计理念。这在逻辑上就有问题了。”他从侧面表达了他对于设计理念的理解。
这并不是封闭式的单独采访。至少在肖文陵的办公室里,三五学生并坐一排,带着笔记本电脑与在图书馆借阅的专业书籍,认认真真地学习着。这几位研究生应该非常清楚,老师是主张学生有个性想法的。
“基础非常重要。视觉基础、造型基礎、服装专业基础等,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这些没解决的话,我们今天讲的话都是空谈。”肖文陵补充道。
质疑 从过去走来的机器化大规模生产方式
谈到设计是从本质到形式,形式是理念的视觉化,肖文陵跳跃性地将话题转移到服装产业的现实社会与人们的意识之间的关系。
“其实一开始我们的意识是健康的。人们当时需要什么,服装制造商就制造什么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行善的。但是,后来被利益化了。人们在造物的过程中产生了邪念:‘我要降低成本;‘我要利益最大化;‘我要赚更多的钱。这些意识改变了服装制造商的行为。我认为如果从意识与实存的关系来探讨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非常清晰的。”他说。
那么,服装企业如何通过节能减排承担社会责任?服装行业如何才能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呢?肖文陵认为,旧衣改造与减少库存都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老虎的血盆大口在里面呢!”他指的是大批量机器化生产,肖文陵认为,服装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服装企业里肯定会有库存。未来个性定制与通过大数据进行非标准化生产可以避免库存的出现,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对资源的浪费。
期待 走向未来的多元文化美好生活
肖文陵认为,国际时尚界通过传播时尚文化,实现品牌商业版图的扩张。如今到了多元文化发展阶段,而多元文化也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当在时尚论坛上听到了肖文陵“文化持续传播,经济持续增长”这一发言观点时,本刊记者跟他约了个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