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群团组织统战工作中的运用

2019-02-18苏晓敏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群团团组织群众

苏晓敏

以工会、共青团、妇联为代表的群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贯彻群众路线,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到革命和建设中来的联系纽带,这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围绕群众、服务群众和依靠群众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党的群团统战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群团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高校是群团组织最为活跃的地方,老年团组织是连接中国青年最广泛、最直接的组织,在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下,高校群团组织的功能集中体现为“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2015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体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赋予了群团组织新的时代内涵,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群团工作指明了方向,“要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1],发挥组织育人的功能,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和动员广大青年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

一、 当前高校群团组织统战工作的困境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高校群团组织正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挑战,学生群体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原有的运转机制出现了不协调不适应的地方。

(一)内外环境变化及自我革新能力之间的矛盾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和平与发展依旧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但是新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危害持续加大,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强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刀”诱发的金钱本位、权钱交易和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文化多样化,特别是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碰撞,腐朽思想的传播与入侵、价值判断标准发生了分歧和冲突,虚拟世界的消极作用等,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面临着较大的现实矛盾和冲突。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和收入分配方式、社会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强群团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需求。

因此,高校群团组织要加强自我变革能力,主动创新组织方式和工作手段,在科学判断世界发展的大势、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成果、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端正认识,澄清观念,解决现实难题,才能树立党的核心权威,团结和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

(二)大学生个性化需求与“价值共识”培养目标的冲突

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自我意识不断地增强,在利益诉求、民主法治、公共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这也给新时期的群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强调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受教育者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归宿。高校的育人工作,不能是忽视受教育对象的统一标准的规范化教育,单纯地执行观念的说教、规范的灌输和行为的约束,把学生当成消极被动接受社会规范的工具,而应是遵循“内化-外化”的规律,在培育学生的能力中,促进其积极主动地认同并实践国家核心价值观。因此,新时期群团组织工作要规避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和受教育者的被动服从,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填鸭式”灌输,禁锢学生自主思考探究问题的思维,应在激发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培养“价值共识”的目标。

(三)传统工作模式未能满足新时期和谐党群关系的需要

营造和谐党群关系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群关系建设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带领人民从夺取政权到领导政权,其任务、目标及其领导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标志着党的建设新要求,党与群团组织之间的关系从插手具体事务转变为宏观指导。传统的以政治动员和政治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强调服从党的领导,突出整齐划一的价值引领,采取行政层级的方式组织和召集群众,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惯于泛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对群众的需求深入调查,与当代青年学生迫切渴望彰显民主权利、开展平等双向交流的需求不对称,与学生在政治参与、权益维护、 创新创业、精神文化享受等方面的诉求脱节,导致群团组织的职能发生错位,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差,未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去行政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成为当前群团改革的重点。

二、社会工作与新时期高校群团组织统战工作的契合点

社会工作最先产生于西方国家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是以“助人自助”理念和科学方法为基础的专业助人活动。最初的社会工作者是以扶贫救危的角色出现的,后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区服务等领域,专门从事矛盾调和、权利维护、困难救助、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等社会服务型工作。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和社会研究五种,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以运用专业方法实施对案主的干预、开展项目评估和实施、链接资源解决问题等。同时,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性的服务职业,其方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专业技能,如谈心谈话、帮助、同情、沟通和评估等方面的技能,帮助案主实现预防性、治疗性和发展性的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群团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项目招聘、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工作人才、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服务工作”[1],以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方式,这正体现了社会工作对当前党群关系的价值。尽管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植根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二者在价值、方法、功能方面具有一致性,应在继承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

(一)“助人自助”的理念,丰富了群团统战工作的价值内涵

群团工作是通过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教育,达成提高觉悟,统一共识,凝聚力量,以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群众性。社会工作从发源起就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关系,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重视正义、平等和责任的价值伦理,也是一种关注民众、服务民众,调节社会关系的职业。群团改革应更加重视服务角色的转变,贴近民众,关心民众,解决民众的实际难题,因而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工作方法互相促进,增强群团组织革新的能力

当前,群团组织改革应做好以下工作:干部要逐步摒弃官本位思想,从片面的管理、控制观念转变为为民服务;克服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转变为注重科学、民主决策和制度化运转;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把传统的社会动员和组织管控方式转变为提供注重个体化、细致化和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社会工作方法通过调研分析案主的实际需要和客观现状,采用相应的个案、群体和社区的方法,注意技能的运用,通过平等的交流互动,以达成思想和认知的转变,并调动服务对象的优势资源,解决困难。这种做法有效地克服了过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的刻板,缓和了领导和服从的阶层冲突,推进群团组织“去行政化”改革,促进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原则,使党的群众工作做到民众的心坎上,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社会功能有效补益,促进和谐的党群关系

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通过教育引导,统一思想;通过沟通疏导,调剂纷争矛盾;通过谈心谈话,促进个体转变等方法凝心聚力。因此,群团工作更多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用先进的国家价值和成型的制度规范培育、影响人民群众。而社会工作遵从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哲学理念,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信人的潜能,达到“助人自助”。社会工作方法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从个人的问题着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以提升社会成员的福利,维护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群团工作和社会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三、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群团统战工作的策略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群团统战工作,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变革服务方式和建立服务绩效评估体系。

(一)更新高校群团工作服务理念

围绕着“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汲取社会工作的有利因素,推进高校群团工作服务理念创新。首先,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获得社会理解和社会关怀的权利,高校群团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和接纳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要从其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把他当成一个独特的个体,给予充分的尊重、接受和信任,在接纳和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弥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所缺失的人文关怀。其次,采取案主自决的原则,相信学生具备改变的能力,营造平等主体间的教育互动氛围,启发其认识自身和环境,在坚持主流价值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教育对象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把增权赋能的原则贯彻于组织育人全过程,对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引导其了解政策和制度,增强法治意识,训练其应对问题的技能、技巧,构建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挖掘教育对象的潜能,促进教育对象从被动接受到能动实践的转化。

(二)变革高校群团服务方式

1.提供个性化的个案服务

群团组织工作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认知、情感情绪、行为规范实际,实施主动干预,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帮助,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危机干预和行为矫正等个体服务。个案中的“表达专注、复述、查证、鼓励与支持、邀请、澄清、对焦、摘要、提供资料、反应内容、反应感受、反应经验、建议、教育、自我披露、演绎、对质”[2]等,这些技能技巧运用,能够引导学生自我排解不良情绪,调试心理,解决适应、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

2.拓展大学生团体辅导

按年级,按专业,按照特定的发展目标等,设立成长团体,使具有相似背景,相同经验和相同目标的人们,共享资源,互相支持,共同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担、分享、支持和感化,引导学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群团组织扮演着协调组织的角色,构建团结向上、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团体,为学生团体提供科学知识、教育和服务。

3.探索社区服务平台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打破了以往以年级、班级、院系为纽带的组织管理形式,探索多样化的大学生社区,是扩大群团组织覆盖面,提高群团组织凝聚力的必然需求。高校群团组织根据学生社区的问题和需求,提供有效资源链接,协调利益关系,有计划地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组织和动员广大青年学生遵守规范,修身勤学,立志报国。

(三)建立高校群团服务工作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高校群团服务工作绩效评估体系,是提高群团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有效途径。评估体系要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并做好相应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由学校党委牵头,建立群团社会服务绩效评估小组,加强对基层群团组织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群团组织实施工作计划、落实工作目标的情况,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实现和维护广大群众利益的情况等。坚持公开公正原则,以办事更加有效、程序更加透明为目标,运用服务公告栏,新媒体公众号等平台,把测评标准、测评过程和结果公布于众,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通过走访座谈、实例调查,接受投诉咨询等方式,广泛听取民意,保证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

猜你喜欢

群团团组织群众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国有企业群团工作的思考探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共产党宣言》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团工作
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我们有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