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改革创新 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02-18万华化学集团总裁寇光武

山东国资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万华体制改革

□ 万华化学集团总裁 寇光武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华”)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员工总数1.3万余人,业务聚焦于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三大板块,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化工新材料。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见长的高科技企业,万华把人才培育、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第一核心竞争力来培育,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技术领先、产能最大、最具综合竞争力的MDI制造商,拥有一大批世界一流技术的化工新材料与精细化学品。

万华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专注主业、重视科技创新、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国际化之外,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重要原因。

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了万华创新的活力,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正如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万华烟台工业园考察时所讲:“国企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

设立国有独资公司,探索现代企业制度

万华前身是烟台合成革总厂,是国家“六五”期间72个重点工程之一。由于机制体制原因,烟台合成革厂从1983年投产以后,完全实行计划经济,产量计划政府定,价格变动政府批。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由于人才不断流失,技术不断扩散,虽然中国制革行业迅速发展,但万华的制革产业举步不前。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一精神指引下,1995年,烟台合成革总厂获批山东省第一家、全国第八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以此为基础,合成革总厂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虽然公司名字改了,但长期计划经济下“大锅饭”“铁饭碗”的思想根深蒂固,发展主业没有根本变化,经营模式没有根本变化,公司依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改革收效甚微。公司持续亏损,职工工资只发60%~70%,人心涣散,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三次体制股权改革,奠定体制机制基础

1998年改制上市,体制创新产业转型。1998年12月,以万华合成革集团的配套业务MDI车间为业务主体,引进东方电子、烟台冰轮、氨纶和云南红塔集团4个外部股东,调配396名员工,投入1.22亿元资产,成立股份制的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新公司率先摆脱体制的羁绊,建立适应市场的竞争机制,一手揭开体制变革的序幕,一手高举技术创新的大旗。管理层把改革创新放在首位,明确提出系统性创新工程。1999年5月,出台《技术创新奖励办法》《管理创新奖励办法》,明确规定:自主开发的新产品,成果转化赢利后连续5年按净利润15%提取科研奖金;对现有工业化装置工艺改进,一年内产生的效益按20%~30%提取奖金;对长周期战略性研发项目实行阶段性奖励。当年11月,根据该办法给10位研发人员发放奖金共计92万元,相当于公司半年工资总额,起到了商鞅立木的轰动效应。从此,公司全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技术难题不断突破,产能和效益不断翻番。

作为山东省第一家先改制后上市的企业,新公司不仅为万华带来4亿元的宝贵资金,更带来了体制机制的变化,人员、资产、财务“三分开”,资产、业务、人员、财务、机构“五独立”,证监会、上交所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地实施,清晰的现代企业管理形成。万华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活力。

2006年混改升级,推进公司股权多元化。上世纪90年代,公司持续经营困难,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当时恰逢国家推进银行企业债转股,万华合成革集团被国家经贸委批准实行债转股,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分别以其受让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债权出资。根据当时《债权转股权协议书》约定,中国华融、中国信达持有万华华信的股权为阶段性短期持股,最迟于2006年12月31日前完成退出,由合成革集团或者第三方予以回购。

之后几年,合成革集团经营情况未能改善,无力筹措现金回购。2005年和2006年,管理层动员万华合成革集团员工以自筹资金成立的华力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中诚投资前身)回购了中国华融和中国信达持有的万华华信(万华实业前身)的股权合计24.58%,形成了目前中诚公司员工股权激励的来源。

2001年1月6日,万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次日,化工巨头巴斯夫与亨斯曼两公司联手中方伙伴签署协议,将在上海漕泾化工园区投资10亿美元兴建以16万吨一体化MDI生产装置为主的一系列化工工程项目,预计2005年正式投产。这一消息无疑将当时年获利能力不足5000万元、年产量不过2万吨、上市之后净资产6.5亿元的万华逼入绝境。为了活下去,万华迅速做出启动投资25亿元、上马年产16万吨MDI项目的立项工作。

为保障宁波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动员当时在职的万华员工共同出资,成立深圳市中凯信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对宁波万华增量资产全员入股25.5%。

2018年整体上市,为未来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22号文件关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商业类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的精神,万华开始推进整体上市工作。

2018年8月,万华化学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获得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审核无条件通过,从此成为了国有相对控股、员工参股、中外合资的混合所有制公众公司。

通过整体上市,匈牙利BC公司将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企业,加快了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实施,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有效应对全球化工行业并购变化,形成跨洲际联动的产业布局;万华全球化布局联动,将极大增强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解决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显著减少关联交易,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独立性,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有效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打造国内外一流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利用中诚投资、中凯信两个员工持股公司进一步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积极性。

整体上市的完成,标志着万华从1995年开始的体制改革,历经23年终于基本完成。

总结40年改革经验,进军世界500强

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步履相随,是万华成长的幸运,也是万华成功的秘诀。正是由于我们不断深化企业改革,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不断优化体制机制以适应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万华才从一家轻工的合成革厂,成长为世界化工领域的佼佼者。

总结万华40年的改革历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执行、用好国家政策;第二,坚持不忘初心,勇担时代责任,是万华改革的强大定力;第三,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强改革,是万华改革的源源动力;第四,坚持人性规律,释放人的活力,是改革落到实处的有力支撑。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场艰苦的接力赛。未来,万华将不忘初心,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释放创新发展活力,力争2025年进入全球化工10强,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一流竞争力的世界500强企业,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助力,为新时代山东省及烟台市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万华体制改革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股神榜:长电科技、万华化学、华宇软件
万华福建80万t/aPVC项目一期工程总包签约
改革之路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中独立董事的义务——以万华之争为例
改革备忘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改革创新(二)
万华化学SAP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