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出与迁入:河南开封由省会到专区的转变
——1954年郑州专区由荥阳迁汴经过及其影响
2019-02-18张勇
张 勇
(平顶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省会是一个区域的重要政治中心城市,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国内政治、经济等原因,我国先后有广西、江苏、安徽、内蒙、河南、黑龙江、吉林、河北八个省的省会进行了迁移,区域政治中心的迁离,必将给迁离城市带来暂时的经济困难以及城市如何定位等问题,并会对迁离城市带来长期的影响。由于目前史学界对这一历史事件关注不够,成果较少①,本文以1954年河南开封由省会到专区转变为例,在利用档案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探讨,以增强人们对这一历史现象的了解。
一、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的历史动因
开封为河南省原省会,郑州专区原驻荥阳。郑州专区由荥阳迁汴(开封别称)是由于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造成的。
1951年,河南省委有关领导就向政务院请求: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对河南省工作的领导,决定把省会迁到郑州[1],之后因三反运动停顿了一段时间。1952年,河南省委再次向中南军政委员会提出省会迁郑报告,“鉴于河南省会在开封市,位置偏于全省东部,指导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郑州则为中原交通枢纽,为全省经济中心,将来发展前景尤大,如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指导及上下联系均为便利,对该市发展也大有裨益”[2]。经过讨论,中南军政委同年8月复函,同意“河南省会由开封迁移郑州市”[2],9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复函表示“经核同意”。[3]
按照预定安排,河南省直属机关将在1954年下半年和1955年第一季度分两批迁往郑州:第一批迁郑单位以省府所属行政单位居多,有办公厅、省财委及省党委群机构、部队、企事业单位等超过45个单位,共7242人;第二批迁郑单位有文委会、教育厅加之省保健院等单位,共计有6000人左右,约在1955年第一季度迁郑。[4]两次迁郑迁出人员超过13000多人,而据开封市当时最终估计,“连同陆续迁出的家属将超过30000人”[5],当时开封市区总人口为200988人[6],如此多的单位和人口迁出,势必给开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就当时而言两个最为现实的问题:
(一)城市地位的尴尬。省府迁走以后,不仅是开封行政地位下降了,而且开封人民突然由原本的省会市民转变为专区市民,这种心理落差也是极大的,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表现出一种失落和悲观的情绪,如北门镇一个车夫说:“开封的生意做不多了,请另打盘吧,往郑州搬,倒是办法。”[7]这明显体现了伴随着开封省会地位的丧失所带来的人民失落,不仅仅是生意不好做了,人们还有另谋他处生存的悲观想法,使得开封的城市地位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当然,这种失落不是仅存在于普通市民中的,开封市的一些领导干部中也体现了这种情绪,发出了“省会都迁郑州了,为什么还把铁塔留在开封”[8]的言论。铁塔作为开封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文物价值最高、份量最重的宝物,在民众心里就是开封的代表,而此时从行政区划上看,开封被撤去省会而沦为专区,但是从文化上看,原本作为省会象征的铁塔却仍然留在了开封,人们可以寄托情感的铁塔仍然存在,时刻提醒着人们开封昔日的辉煌,更加加剧了开封人民的失落感。可见,当时开封市民众普遍对省会存在一种留念与失落,对省会迁走后感到前途迷茫。因此,尽快对开封重新进行城市定位,成为安抚开封群众心理创伤的一种必行措施。
(二)省会迁郑导致大量的人口迁出,使开封市的经济民生受到很大的影响。从总的数据来看,据当时开封市政府估计:“我市人民的生活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据初步调查第三季度由于省府第一批迁出6000余人,按每人平均购买力107万元②计算,购买力估计要减少618000万元,省机关全部迁出,每季度购买力减少估计超过百亿元,加上家属人口与流动人口购买力减少数字还大,这将相当严重的影响国营特别是合作社的营业,对私营行业和群众生活也增加一定的困难。”据开封市政府当时的调查统计显示:可能受省直迁郑影响及原来生活困苦的共有24994人,占市区总人口的12.44%,需要政府解决生产、生活门路的达16246人,占全市居民总数的8.09%。[9]私营手工业将有印刷、服装、制鞋等19个行业会受到轻重不同的影响[11],商业服务业受影响程度不同的行业已经达到34个[12]。具体到市民个人,影响也是明显的。如探庙街一做豆芽的妇女说:“像俺这街大部分是靠做豆芽吃饭,如果省府迁走,豆芽就少卖,那我们以后的生活就不如现在啦。”拉散车的车夫感到开封生意少、没前途,维持不了生活;私营工商业者由于省会迁走,业务量减少,他们情绪也普遍较为悲观。如中山路中段一个旅店老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感觉很失落,他说:“一家人生活无法维持,(省府)迁移郑州后,经济又不行啦”[10],由此可见省会迁郑对当时开封市所造成的影响极大。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河南省委为解决省会迁郑后开封市城市地位问题以及尽量减少大量人口迁走对开封经济民生的影响,决定“省级领导机关十月下旬由开封市迁至郑州市,同时决定郑州地委及专区一级机关,由荥阳迁至开封市。”[11]
二、郑州地委专署迁汴经过
在接到河南省委关于郑州地委专署(以下简称郑州地专)要迁移到开封的任务后,郑州地专首先在1954年6月1日成立了“郑州区专直属机关迁汴办公室”,负责具体的领导与组织工作,迁汴办公室以“地委袁守仁,军分区郭诚一,专署李国栋,公安处杨青等四人为办公室秘书,”办公的地址则设在专署秘书室,其职责是具体负责处理迁移中的一切工作,机构成立后,于当日召开了全区直属机关秘书会议,布置迁移工作,并在会议上作出决议,“由各单位秘书负责迁移工作,在专区办公室指导下进行工作”。[12]
地专搬迁的工作千头万绪,从1954年6月开始,郑州地专即开展了以下迁汴工作:
(一)传达动员群众干部。搬迁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员的心态,所以在郑州地专单位正式迁汴前,为保证迁汴工作的顺利进行,郑州地委对干部群众进行了一次思想政治动员教育。考虑到专区迁汴后,荥阳城内群众生活及可能引起的经济变化和困难,即“荥阳城里群众为专直机关直接或间接服务的行业营业额暂时的下降,和部分小摊贩的短暂萧条现象,恐难避免(如成衣局、蔬菜贩等)”,故而“责成荥阳县府事前向群众进行动员教育,说明专区机关迁汴的重大政治意义,解除群众思想疑惑与不安,在行业、摊贩中进行周密调查,掌握材料,对确因机关迁移而生活发生困难者,有计划的帮助转业或临时救济,做到妥善安置”。[12]
当然,这次教育活动主要通过“向地直各机关做动员报告,各机关抽出一定时间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地委迁汴指示和动员报告”[13]的方式进行的,这次教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在全体干部中贯彻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郑州地委要求“地直机关全体干部对机关全部公共财产一物一件均应很好爱护,绝不能受到损坏或滥加使用,凡是在荥阳移交财产,要保证不受破坏、不准乱抓。对到汴新接财产要建立责任制度,切实做好养护、保管;对水电、卫生、门窗等设备要教育全体工作人员懂得使用与养护。”[13]通过教育,提高了机关干部在搬迁中爱护公共财物的自觉性。
其次,要求必须贯彻增强团结的教育。要求在迁汴过程中“一切不利于党的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党的团结的事不做,一切有损团结的言语行动都要严加批判和制止,以免影响团结。同时要求各机关离荥前要做好借物归还,损失赔偿,打扫清洁,访问居民等工作”。[13]
最后,郑州地委要求要严格按照河南省委指示,对地直机关迁汴工作要做到四好:即“交好、接好、搬好、管好”。针对“交好、接好”,郑州地委要求,“一方面是地直迁汴各机关对荥阳房屋财产等必须群加清点,如数移交,手续上有移交清册,并有接收机关严格查收;另一方面对省级领导机关所交给的房屋财产,必须很好接收,并由各部门接收人员严格验收,建立责任制度和严格的验收制度”。针对“搬好”,郑州地委要求“即必须做充分的政治动员及严格的组织工作,有领导、有秩序、有纪律的迁移,保证不妨碍工作,不损失公共财物,不失密泄密,不铺张浪费,并对留荥阳家属做好安置工作”。针对“管好”,郑州地委要求“对新接收的房屋财产要认真养护,合理分配,建立科学管理制度”。[12]通过思想教育,为有序搬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对房屋物资做调查统计与移交工作。在搬迁工作中,房屋物资的搬迁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郑州地专首先根据河南省颁发的调查登记表格,按政府、党群、分区三个系统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哪些东西搬走,哪些东西留下;对房屋、家具办理移交准备工作,要求不能因机关迁移,而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移交前各机关应妥善保管;各机关编造迁汴后所需房屋,家具的预算等。[12]
其次,在安排迁移时间未确定前,迁移开封办公室分别留一部分人员于荥阳,准备作房屋、家具移交工作,留守人员则必须在移交工作全部完成后,再行去汴。同时在未移动前,先派出一定人员去开封省迁委办理房屋、家具统一接收分配工作。[13]其中对于荥阳地、专、分区房屋移交工作具体分为:1.地专委房屋移交荥阳县府,“按照荥阳县府要求,因该县近与成皋县合并,人员增多,现有房舍不敷居住,拟将所住房屋与托儿所全部移交该县使用”。2.专属招待所房屋移交荥阳中学使用,“紧靠荥阳中学西部,且该房屋修建系借用省中地基(内有一部分房系该中学的),该校意见,今年暑期招生增多,校舍不够住,全部接收使用”。3.企业部门所要求的房屋,则由其垂直上级部门研究处理。除此之外,其余房屋则移交省接管。[12]
最后,郑州地专还对一些特殊单位的选址提供了意见,如“专区医院住省院原址;专区托儿所住省育英托儿所,专区疗养院选址则视情况而定”。[12]
(三)其他迁汴工作。公文档案是重要的政府信息,所以对于它们的处理,郑州地专要求由“各单位秘书部门与保密小组共同负责督促进行清理,即所有收发党刊、公文经地委专署审查后,按要求分别予以存档或者销毁”[12]。除此之外,在部署迁移时间确定后,迁汴办公室组织还做了以下工作:迁汴办公室留荥人员即依据各单位编造之计划人员、物资数目,向车站交涉车辆;邮电部门则应视工作情况,提前去汴安装电话,不使其因迁移而阻碍通话,影响工作。同时要求专区公安处具体负责搬迁中的安全保卫工作,严防敌特破坏;对于迁移中的疾病治疗工作,则责成专区卫生科专门负责,并要求作出计划,及早安排,使行动中的疾病能得到及时治疗,保证身体健康。[12]
按照预定部署,郑州地专于1954年11月上旬由荥阳迁至开封市,“在十一月五日驻汴办公,并在当日立即开始与各县电话联系。”[14]郑州地专迁汴后马上进入了正常的工作中,并于1955年经河南省委与中央批准改名为开封专区。[15](P369)
三、郑州地委专署迁汴前后专市关系
在郑州地专迁汴前,开封市属河南省直辖市,为省会。[16](P28)开封市与原郑州专区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因此,二者能否处好关系,搞好团结,也是对这次迁移的一个重要考量。
早在郑州地专迁汴前,郑州地专即注意搞好与开封市之间的关系,“迁汴前,专市之间的团结问题,由党政负责同志向全体干部及工作人员做好思想教育,注意搞好团结。移汴后,凡属市区以内范围的工作等情况,在开封市的统一领导下进行”。[12]“凡各单位需要与开封市接洽迁汴工作之一切问题,均应经过迁汴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或开出介绍信,再去进行工作”,从而为接洽工作节约了时间、省去大量麻烦。[13]由于郑州地专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对开封市政府的尊重,从而为二者在迁汴后处好关系打好了基础。
开封市也注意与郑州地专搞好团结。开封市加强了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教育“随着河南省领导中心的转移,在省直机关迁移郑州以后,郑州专区领导机关于十月底和十一月初先后迁来开封,这对我们加强郑州专区各机关的联系,巩固工农联盟是有很大意义的,因此我们必须热烈欢迎。”为与郑州专区各机关配合工作、搞好团结,开封市政府要求本市各机关做到:(一)郑州专区各机关迁来开封市以后,开封市各机关负责同志必须主动到郑州专区所属相同性质的部门进行访问,以建立工作中的密切联系,加强开封市与郑州专区各单位之间的团结。(二)开封市各级党的组织必须切实保证与郑州专区各机关在工作中的密切联系,主动配合协商,贯彻团结友爱的精神,严格防止本位主义,只管自己不管人家和计较细节,意气用事,缺乏整体观念,影响团结的不良现象。[17]通过开封市的宣传教育与主动访问,相互之间建立了尊重与信任,建立了比较融洽的关系。至此,整个搬迁工作胜利结束。
四、总结
新中国建立初期,省会迁移对迁离城市造成的问题几乎是普遍的,即:其一是省会迁走后城市地位如何定位?其二是大批的人口迁出给迁离城市带来的巨大经济民生压力。政府必须寻找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河南省区域政治中心迁移采取的措施只是建国初期八省省会迁移的一个典型代表,区域政治中心的迁离,带给迁离城市的影响不仅是短期的,更是长期的、深远的影响。郑州专区的迁入给开封市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郑州专区的迁入,只是缓解了省会迁离给开封带来的困难。由于郑专迁入开封市只有两千多人,远远小于省会迁郑迁走的三万多人,因此省会迁郑还是对开封市的经济民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开封市采取了申请外调、行业转移、动员还乡、生产自救、以工代赈以及募捐救济等一系列措施[18],才暂时缓解了危机。
(二)它标志着开封市城市地位的下降。省会迁出开封市,意味着开封市丧失了河南省政治中心的地位,郑州专区的迁入,标志着开封市成为开封地区的行政中心,开封市由此从河南省的政治中心转变为开封地区的政治中心。这种政区层次的降低,给开封市城市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尤其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影响尤重。一五计划期间,开封市没有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这也意味着开封市丧失了中央和河南地方政府大规模投资建设的机会。同时由于城市地位降低,在吸引人才上乏力,开封市的经济、教育、文化等发展都受到了影响,发展缓慢。
总之,郑州专区的迁入是在河南省会迁离开封后的一种补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省会迁走后所带来的问题,但也使开封这座在历史上曾是七朝古都,且自元、明、清、中华民国以来都是河南政治中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发展一度衰落。这种现象在其它省会迁移中也同样存在。
注释:
①目前有关建国初期的省会迁移的专题论文及论著较少,仅有谢晓鹏的《1954年河南省会由汴迁郑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6月第6期)一文对河南省会迁郑过程有简要论述,但该论文没有涉及具体的开封由省会到专区转变过程。
②此为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于1955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此处的107万元即第二套人民币的10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