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2019-02-18徐惦耕张颖
徐惦耕,张颖
(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重庆 400015)
0 引言
随着全球网联水平的不断提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程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各行业中将愈发起到基础性和工具性作用,带来全球经济乃至社会的变革。2012年3月,美国政府在白宫网站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将大数据视为“未来的新石油”,大数据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生产要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发展目标,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化、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并将有关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活动的真实记录,城建档案信息是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数据,是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城建档案馆作为城建档案数据的存储地,在大数据时代应该发挥更加全面及深刻的价值,达到 “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要求。重庆市城建档案馆根据重庆市委“八项战略行动计划”和重庆市住建委《智能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年)》要求,在城建档案大数据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建立城建档案数据生成和接收机制,形成稳定可靠的数据源,并基于已形成的大数据,发掘和拓展数据分析手段和方法,力争将城建档案信息数据作为辅助手段运用于政府服务和科学决策之中。
1 城建档案大数据获取过程的探索
城建档案大数据的获取需要切实可行的数据标准,重庆市城建档案馆通过对建设工程档案内容的分析,结合现实工作对各种数据的需要,于2017年颁布了《建设工程档案信息数据采集标准》BDJ 50/T-275-2017。标准颁布后很快得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落实。在标准编制和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数据环境下建筑行业传统的一些方式方法需要进行调整,并对此重点解决了三大问题:
一是解决工程档案与建筑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从人类思维方式及常见的档案查阅原因出发进行分析,以建筑实体为基本结构单元存储档案信息是一种更科学的档案存储方式。但过去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复杂性、城建档案接收管理困难性、库房管理特殊性等原因,城建档案与建筑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模糊,导致档案查阅利用的不便。重庆市在档案编制、验收、移交、存储过程中,严格以单位工程为建设工程档案的基本结构单位,较好地将城建档案与建筑实体关联起来。档案查阅时可以单位工程为整体进行查阅,大大提高了查阅效率;
二是解决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与建设工程档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建设工程的管理过程较为复杂,特别是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定义,不同单位、不同时期、不同目的,其定义往往不同,这就导致建设工程档案中无论是对于工程项目的整体描述,还是对立项、规划、建设、验收等工程管理过程的记录,与实际的管理过程之间都难以清晰地进行对应。重庆市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的研究,从立项信息、用地规划信息、工程规划信息、单项工程信息四个角度描述同一个项目,做到了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与建设工程档案严格对应;
三是解决建设行业数据名词的标准化问题。建设行业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行业,有用地、规划、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多个环节,与之相关的名词定义、数据类型、统计口径、衡量标准等常有不同。这导致人们在描述一个建设工程项目时,由于主体单位不同、人员责任不同、描述问题不同、时间节点不同,同一个名词所指意思也常常不同,因此容易产生歧义。这种问题普遍存在于档案之中,导致人们在查阅档案时难以准确还原工程情况。重庆市对建设工程进行细化,首先从立项、用地规划、工程规划、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等角度去限定项目范围;其次将单位工程按专业类别划分为建筑工程、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管线工程、其他工程,并为每一个类别单独设置数据指标,并规定了每一个数据指标的数据来源,确保同一数据指标涵义的唯一性,较好地解决了名词标准化问题。
在市住建委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市城建档案馆从2017年到2018年底,2年时间内投入经费近2400万元,对库存的所有258万卷城建档案进行人工数据采集工作,采集获得数据近5亿条,这些数据包括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面积、专项验收时间、证号、停车位、设计使用年限、土地使用年限、抗震等级、经济数据、各种专业数据等,每个建设工程项目有约200多项数据,且均有实体档案作为支撑,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同时,重庆市城建档案馆开发了“重庆市市、区(县)城建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将全市43个区县档案馆(室)纳入统一的平台系统,在同一个标准下管理档案。并已于2018年10月起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建设工程文件收集整编系统”,要求所有建设工程均需按标准要求生成数据文件,确保新增档案数据格式符合标准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对其生成的数据文件进行检查后即可直接导入数据库,所导入的数据不但包含完整的著录信息、电子文件,也包含了著录与电子文件的链接关系,确保了导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馆藏电子档案稳步增加。为将重庆市经验向全国推广,还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一起主编了《建设工程档案数据采集标准》行业标准,这一标准也将很快颁布。
2 创新城建档案服务方式的探索
城建档案大数据建设工作中,稳步获取数据源是基础和保障,分析大数据是手段和方法,运用城建档案大数据服务于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是任务和目标。重庆市努力践行智慧建设方略,转变城建档案服务方式,在数据分析、运用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
2.1 辅助政府决策
(1)宏观建筑数据带来查阅视野的改变。通过城建档案大数据,可建立一个能更直观反映城市建设行业状态的数据体系。过去查阅档案,只能带着目标一事一查,查阅方式也只能一页一页查阅。这种查阅模式下,档案利用效率极低,且查阅结果被限制在微观状态。形成档案大数据之后,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的遍历检索,从整个城市的视野角度去审阅档案信息。既可以针对某些数据指标进行统计汇总,也可以采用数学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这些分析结果可用于城市的规划、新建项目的管理,也可用于城市的改造、维护、管理过程之中。由于数据最终落脚于档案信息,这种数据分析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2)通过数据链接网络进行查阅利用。过去受限于描述方式,在查阅档案时存在巨大的局限性。通常只能查阅单条信息数据,无法进一步查阅数据来源、数据支撑等信息,且统计口径的不同还将导致结果出现较大差异。在城建档案大数据环境下,通过数据链接网络将各种数据之间建立链路关系,可以清晰地从立项角度、用地规划角度、工程规划角度、单项工程角度等多方面展示建设工程项目,还可以进一步查阅工程的立项文件、国土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验收文件等相关档案。这样得到的信息是多角度的,是可追溯的,无论是准确性、全面性还是可靠性,都远远超过过去,政府在利用这种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时也将更加便捷。
(3)充分利用数据的维度来描述城市。城建档案大数据可与其他多种数据进行叠加集群,形成多维度的数据城市空间。比如将城建档案与GIS系统集群之后,可以通过将档案中的工程位置、竣工图等与地理空间坐标进行链接,可以将城市的建成区直接在GIS地图中展现出来,决策者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城市的建设、规划全貌,建成区的信息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数据,而是可以直观地观察其位置分布、空间高度、疏密程度、配套、环境等信息,政府决策时将更加便捷准确。还可以进一步叠加时间维度,提取出档案中的竣工时间,在展示时加入时间轴,让观察者能感受到城市的变迁效果。如果将地勘信息、管线信息叠加进来,还可以从地下空间维度来描述城市,比如根据全市建设工程地勘信息、基础信息、埋设信息等,可构建城市地质承载模型,分析复杂的建筑物对一定区域内地质情况的影响,从而分析发现一些安全隐患,避免一些规划误区。
2.2 精准城市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化。城建档案中蕴含了大量城市建设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将会极大地促进城市的精准管理水平,我们对此做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1)为新建项目提供精准分析服务。新建工程项目将受到周边建筑群体、地质因素、地下空间布局、山体边坡情况等的制约。在建立城建档案大数据之后,相关单位可快捷查询周边建筑群体基础、地勘、管网等信息,得出周边地质情况、边坡情况、地下空间情况,从而更合理地设计、施工和管理。
(2)为建筑物提供精准维护服务。建筑物需要在合理设计、合理施工、合理使用下才能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一些易损部分进行鉴定和维修。在对数据进行细化之后,我们可以针对建筑物的部件、设施、机电等进行分析,如外墙保温层在25年合理使用年限后需进行检测;屋面防水层质保期为20年;幕墙10年后需进行结构胶安全鉴定;栏杆15年需维修;其他如电梯、消防、给排水等,均面临质保期限的安全隐患问题。此时管理部门可主动作为,这将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减少安全风险,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3)政府部门针对重大事由、群体风险点进行预备分析。比如房屋大修基金是否够用,资金缺口有多大;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分析,什么时候将迎来大修高峰期,有关部门是否应该提前介入;城市将在什么时候面临大范围的设计超期问题,政府的鉴定、维修力量是否足够;土地使用年限什么时候开始将出现超期,会不会引发大规模社会问题;整个城市有哪些建筑物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哪些住宅电梯无法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哪些道路路面材质需要改造。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后,相关部门可提前做好预备工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避免群众的疑惑与不满。
(4)基于大数据对建筑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对比分析。某企业近年来完成了多少工程,专业水平如何;某企业是否为僵尸企业,其业务量是否与其资质匹配;某材料供应商是否活跃,使用其材料的项目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某行业发展趋势如何,是否能在未来某个大规模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对档案的分析获得。
2.3 提供公共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馆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方式方法也将发生巨大变革。这主要体现在查阅手段更加便捷、及时,信息的深度更深,广度更高等方面,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带来的:
一是档案信息的标准化和结构化,使得档案的检索手段更多。过去通常只能采取项目名称的检索方式,现在在不知道项目名称时,还可以采取证号、地址、参建单位、竣工时间等多种检索模式;
二是信息系统的网络化,使得档案查阅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的约束,可以利用网络将查阅网点前置,为公众查阅档案提供便利;
三是由于档案信息的集群化,使得档案查阅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查阅时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各种层级的信息之间切换,还可以通过链接拓展信息面。这一改变同样提高了档案查阅的时效性,对于一些应急事件尤为重要。比如发生火灾时可以很快调阅消防图,发生恐爆事件时可以迅速调阅建筑结构图等。
3 城建档案大数据发展方向的探索
在大数据、智能化的新环境下,城建档案传统的“收、管、用”服务目标将发生颠覆性转变。重庆市在实践中摸索经验,特别是探索城建档案大数据在服务于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方面发挥作用的方法。在大数据时代下,城建档案的服务社会可向两方面发展。
一是档案信息的高度标准化和结构化。我们编制的《建设工程档案信息数据采集标准》,是对档案中的部分信息进行了标准化规定,但档案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非标准化内容。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档案的标准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也越利于档案信息的利用,这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BIM技术的推行中,必定会对建设工程过程进行一次标准化革命。当城建档案中的每一条数据,都有标准化的格式、来源、流转渠道、认证机制时,数字城市、智慧社会才能得到保障。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此时应当主动作为,将档案信息的标准化作为未来的重点任务。
二是档案信息集群化发展。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共享、流通、集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实践证明,孤立的信息将极大地削弱其价值。城建档案由于其特殊性,在保密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但是档案的最终价值依然是利用,如果失去了利用价值,也就失去了保存价值。而档案信息的集群化将极大地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也不违背档案的保密性原则。我们可以将城建档案信息与诸如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企业信息、电子证照信息等进行集群化建设,这会极大地提升城建档案信息利用价值。集群的信息内容越多,利用效果的提高幅度就越大,档案信息的集群化发展必将成为城建档案大数据未来发展的趋势。
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大数据技术将对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国家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将带来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在这个背景之下,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活动,都需要依托于数据的支撑,以期达到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的目标。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大数据,用好这些数据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以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预判城市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畅通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为此,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在传统的接收、保管、利用纸质档案的基础上,增加城建档案大数据收集、管理、开发职能,为服务智能化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