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茶园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
2019-02-18杨春香
杨春香
(泾县农技推广中心,安徽泾县242500)
泾县是安徽省主要产茶县之一,茶叶品质在安徽省位例前茅,泾县茶区可大致分为东南部山地名优茶区和中西北部丘陵大宗炒青茶区。2012年起泾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其与宣纸、电机一同列为重点建设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并发布了《关于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出了发展667m2茶园补助1000~2000元的优惠政策,使泾县茶产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无性系良种茶园每年以333~533hm2面积递增,2018年茶园面积已发展到5700hm2,其中4800hm2分布于山地名优茶产区的蔡村、汀溪、榔桥、茂林、桃花潭等地,其余分布在丘陵炒青茶产区的昌桥、琴溪、县茶场等地。泾县名茶“泾县兰香”、“涌溪火青”多次参加国内外名优茶评比,获得“ 第三届亚太茶茗大赛金奖”、“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等殊荣,茶叶价格也年年攀升,茶叶一产产值超3亿元。茶产业快速发展中,新茶园的建设质量关系到整个茶产业基础,今后是否能产出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的产品至关重要。
1 泾县新茶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新茶园面积盲目过大
受茶价不断上涨以及县政府优惠政策影响,出现盲目大面积种茶现象,而急切抢建的新茶园结构不够合理,极少形成“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良好布局;因过度开荒和盲目建园,导致山林植被受破坏,水土受冲刷,尤其是外来企业,如浙江一些大的茶企由于在当地茶园发展有限,开始到安徽茶区大面积发展安吉白茶,泾县种植安吉白茶品种的茶园面积有的一片达67hm2以上,从山顶到山脚,从一个山头到另一山头,这种单调的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又导致生态系统失调,使茶树生境脆弱,给茶园乃至整个茶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1.2 发展茶园重数量轻质量
当前精准扶贫战略使泾县茶产业赶上新一轮发展时机,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借助扶贫政策,大力发展新茶园。新茶园发展速度过快,面积过多,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如新茶园开垦翻土过浅或不翻土、施基肥不足或不施基肥,茶树生长衰弱。管理不到位,成活率低,每年不断的补棵,成园速度很慢。由于重点放在新茶园的开发上,老茶园抛荒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每年都有占总面积2%的茶园抛荒。
1.3 茶园开垦不科学
泾县是典型山区县,宜种植茶树的山地坡度较陡,大部分超过15°,由于省事,节约成本,茶园开垦中没有修筑梯田,跑土、跑水、跑肥现象严重,这不符合生态农业持续发展要求。有关茶园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如开垦新茶园要求保留茶园高大树木、新茶园要求间作其它农作物及铺草等措施,很少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1.4 无性系茶苗成活率低
无性系茶苗无明显主根,侧根多呈横向生长,入土浅,一旦遇到不良环境或管理粗放,极易死亡。有些地方有“年年栽茶不见茶”的现象。成活率低的原因,一是茶苗过小,从外地或网上购进的茶苗有的直径不到1.5mm,植株幼嫩,叶片角质层薄,蒸腾作用大,失水严重,根系幼细,移植时断根损伤大,不易成活;二是小茶苗种植过程中不深耕不施肥,土层浅,吸肥吸水能力差,抗逆能力差,遇极端天气,成活率低;三是除草不科学,茶苗栽植后遇第一个夏季时,由于气温高,雨水足,杂草生长快,生产过程中,往往除尽杂草,除草同时松动苗根,也破坏了杂草遮阴茶苗的环境。
2 新茶园建设几点建议
2.1 逐步改造老茶园,稳步发展新茶园
2.1.1 加强低产茶园改造
每667m2茶园产干茶10~15kg的低产茶园,总面积近3300hm2,由于政府支持重点在新茶园发展,茶农忽视了老茶园改造。从投资效益来看,每发展667m2新茶园投资成本比改造同等面积的老茶园多2700元左右,且4~5年不见效益,而改造后的低产茶园第二年就可采,第三年产量就可翻番,质量明显提高。建议政府出台鼓励改造老茶园相关政策,对低产衰老茶园实行连片改造,对连片改造3.3hm2以上的,可享受相应的政府补贴及扶持政策。
一是对坡度太陡不适合茶树生长的茶山以及茶园山脊和山谷低洼积水处,应及时退茶还林;二是交通方便、生态条件好的抛荒茶园可采取重修剪或台刈措施,然后开沟施肥,沟深20~30 cm,每667m2茶园施100kg腐熟的菜籽饼及50kg茶叶专用肥,密度不够可进行补缺;三是对品种退化不适合制作兰香茶和涌溪火青茶的茶树品种进行改植换种。同时完善改造茶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兴建生产道、蓄水池等。
2.1.2 稳步发展新茶园
发展新茶园量力而行,既不搞不切实际的大面积连片,也不搞千家万户的零打碎敲,要根据自然状况、土壤状况、气候状况确定合适的品种和规模,讲科学保水土,保留山项和山脚植被,适当保留茶园内原有的高大树木,超过30°坡地段和环境重点保护区,不能随意毁林种茶,制止一些不计成本、效益及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资源掠夺性开发新茶园行为。
应在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指导下科学发展新茶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新茶园内可选用银杏、桂花、红枫等经济价值高的树种进行间作,每667m2茶园间作8~12棵上述遮阴树。茶园内可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和黄蓝板控制病虫害,每1.5~2hm2茶园内安放一盏太阳能杀虫灯,每667m2茶园内安放35张黄蓝板。在新茶园发展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良种化、择优布局”的原则,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稳步发展。
2.2 合理规划,科学开垦新茶园
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要求,利用荒山、荒坡地开辟新茶园。 对坡度较大的山场开辟新茶园,要求做到等高梯层,条栽密植,缓路横沟。 山区条件悬殊不一,建茶园应选择相对集中连片的地点,但所谓集中连片,不能错误理解为整个山头全面单一种茶,应根据山区地形特点,做到具体规划,宜茶则茶,宜林则林,合理规划。
2.2.1 园地选择和规划
选择气候适宜,土壤酸性,土层深厚,相对集中连片,有发展前途的山场作为建园基地。种茶区域确定后,用隔离沟、主干道作为分界线将土地分片,片内可用人行道划分成若干地快,每块面积1hm2为宜。按茶园面积酌情开设干道、支道、步道,并尽量与排水系统相结合。缓坡丘陵茶园的干道和支道可设在岗顶;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干道设在坡脚,支道和步道按 S形绕山开筑。茶园排灌系统要求设置有保水、供水、排水的水利设施,争取做到中小雨水不出茶园,大雨暴雨泥不出沟,需水时能引水灌溉。茶园四周、主道及水渠两侧种植防护林和行道树,树种可用桂花、红枫等风景树,美化环境同时也起隔离病虫害的作用。
2.2.2 科学开垦新茶园
2.2.2.1 开垦季节
由于泾县茶区春夏季雨水较多,园地开垦易造成水土流失,应选择秋冬季进行,也可缓解开垦工作与农作物争劳力的矛盾。
2.2.2.2 地面清理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保留防护林、道路、水沟两侧的树木,其他树木和杂草可以清除。
2.2.2.3 开垦方法
平地及缓坡茶园的开垦:由于地势平坦,地形较规则,开垦较容易。开垦时,按等高方式由上而下进行,生荒地一般要进行初垦和复垦,初垦深度为50cm,复垦深度30cm,熟地只需复垦,平整土地,从下往上开种植沟。
陡坡梯级茶园的开垦:坡度大于15°的山坡地,应形成水平样梯级茶园。修筑梯层,可用草皮块、石子砌坎或修筑土坎。梯沿要比园地高出20cm。梯级茶园开垦顺序从上往下逐层进行,种植沟则从下往上开挖。
2.3 选育和引进适制当地茶类的茶树品种,有助于当地品牌发展
2.3.1 合理选择茶树品种
一是根据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如汀溪大南坑、茂林蜜蜂洞、涌溪云雾爪等高海拔山区应选择“兰香1号”、“兰香2号”以及“涌溪柳叶种”等本地选育的优良品系茶苗,抗逆能力尤其抗寒能力强;二是根据当地种植茶苗环境的适应性和茶类的适制性,宜选安徽3号、龙井43、浙农113、乌牛早等适制兰香茶加工的国家级、省级优良茶树品种。
泾县茶叶主要有两大品牌,兰香茶和涌溪火青,近两年大面积发展的安吉白茶,芽叶廋小不适合加工兰香茶更不适合制作火青茶,建议作为本地茶叶品种的补充,适度发展。
2.3.2 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
品种的合理搭配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早、中、晚品种的合理搭配。既有利于错开采茶高峰期,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又充分利用了加工厂房和机械设备,同时,能保证整个春茶期间都有高档名优茶产品;第二,不同抗逆性品种合理搭配。可以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三,不同适制性品种间的合理搭配。如泾县兰香、涌溪火青、乌龙茶、红茶的多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这样可以进行多产品的开发,多茶类的相互搭配,增强生产单位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提高生产效益。
2.4 加强幼年茶树管理,提高茶苗成活率
2.4.1 茶苗标准
茶苗合格标准以苗高、茎粗、侧根数为主要依据。选用1~1.5年生的扦插合格苗,茶苗地上部高度不低于20cm,主茎离地面10cm处直径不少于2mm,根系生长正常,侧根数不少于2条。
2.4.2 种植时间
选择茶苗地上部分生长停止而根系生长活跃时期移栽,一般为深秋10月中旬~11月或早春2月下旬~3月上旬,以秋栽最为适宜。
2.4.3 栽培技术
浅沟栽植 ,定植行开一条深50cm、宽60cm的种植沟,并分层施入基肥。每667m2茶园施发酵的绿肥或土杂肥1500~2000kg、腐熟的菜籽饼100kg、茶叶专用肥50kg,基肥上面覆盖一层土,定植沟保持20cm深度的浅沟状。将种植好的茶苗浇足定根水,并及时剪除离地面15~20cm以上的枝叶,减少水分蒸腾。
2.4.4 加强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关键指定植后1~2年。一是抗旱保苗:影响成活率的关键是小苗种植后的第一个夏季,视旱情的不同采用行间铺草、浅耕保水、灌溉等办法进行抗旱,对山高路远的茶园,夏季高温不宜除草,利用杂草对小茶苗进行遮阴保护,同时避免拔草松动苗根影响成活;二是清除杂草:夏季结束后,对小苗根部杂草应用手拔,对扎的深比较大的杂草用刀割,行间可用锄头浅锄松土;三是补苗:栽后进行定期检查,若发现缺丛缺株,及时补齐;四是肥水管理:种植后约1个月,当新根发生时,应施一次稀薄水肥,以后每隔一些时间施一次水肥,并逐渐增加施肥量;五是合理套种:适量在茶园里套种大豆等农作物,既有固氮作用,又可作绿肥,同时夏季还能起遮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