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副校长钱锋提交“两会”提案推进原材料制造高质量发展
2019-02-18钟华雯
在2019年3月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提交了《关于推进原材料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简称《提案》)。
《提案》指出,近年来,我国原材料制造工业虽然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发展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发展面临着更为突出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问题,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和卡脖子瓶颈。原材料制造工业要引领全球发展,需要在卡脖子的领域率先谋划、着力攻坚。
《提案》分析,目前我国原材料制造工业在规模、设备等总体上与国外类同,并不落后,但行业整体运行效能和原材料产品的稳定性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原材料制造工业大而不强,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转型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提案》剖析了我国原材料制造业存在的短板:第一,科技创新支撑原材料制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源动力不足,亟待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二,围绕产业链创新和技术转移的资源分散,缺乏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机制,造成创新链条存在脱节、甚至断节;第三,研发服务、智能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制造业服务高端化进程亟待加速;第四,支撑原材料制造工业高端制造的工程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亟待培育。
《提案》建议,推动原材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卡脖子技术,系统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优先发展领域。结合大宗原材料工业和下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规模、增速和未来增长潜力,以需求为导向,由政府组织需求侧和供给侧各领域的专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工程应用逐个分析产业链条,寻找需要突破的关键理论和核心技术瓶颈,厘清哪些地方被卡住了脖子,系统规划哪些核心技术需要重点突破,确定优先发展领域。
二是整合科技资源,构建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研发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原创性关键技术和系统。对接卡脖子技术关键领域,协调、整合各类国家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化技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同创新机制,合理配置人、财和物等创新要素,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创新研究的支持,借鉴“973”计划的组织模式,设立重大基金、科技专项和创新载体,研发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和系统。如:依托长三角组建国家石油基清洁能源与高端材料制造创新中心,加强石化产业的协同创新和区域合作,引领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长三角区域(杭州湾)打造成为中国版的“墨西哥湾”。
三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引擎作用,加速制造业服务高端化进程。整合原材料企业、终端用户企业、科研院校优势创新资源,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能动力,着力发展工业研发、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高端服务业;加快制定协同制造技术标准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服务规范,构建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制造业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打造全新制造生态系统,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四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团队和工程科技人才培育体系。探索以代表性成果、标志性成就和原创性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科研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团队和工程科技人才培育体系,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设立工程应用型人才发展专项,加大面向工业创新需求、具有扎实素养的工程应用型研发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我国制造业引领国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