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产业转移政策模拟研究
——基于多区域CGE模型

2019-02-18杨茜淋张士运

中国科技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增加值河北京津冀

杨茜淋,张士运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

1 引言及文献综述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之一,也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等优质要素聚集和优势显著的地区之一,具有天然的相互融合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也是经济新常态下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迫切需求。从学术层面,深入分析如何实施国家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探讨如何促进和引导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和协同发展,从而保持和提升京津冀区域产业竞争力,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不少学者对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探索,祝尔娟[1]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分析得出京津冀区域产业合作、整合与升级存在良好的现实基础。邢子政等[2]认为从工业行业内部或者更细分的工业内部的优势产业来看,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并不大,具有较好的协调互补优势。张贵等[3]结合京津冀产业转移和对接的现状,分析了产业分工协作与产业转移具有的新内涵和新动向。李然等[4]从京津冀产业转移问题着手,对比分析了京津冀三地的工业产业梯度,并对产业转移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给出该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产业错位发展的基本途径。陈岩等[5]运用C-D生产函数的生产率测定方法,对京津冀区域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定分析。

以上学者对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探讨和研究,从实证方法上来看,这些文献多是运用指标分析法、回归分析模型等单方程计量方法,这些计量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假设太多,考虑的影响因素较为有限。由于京津冀区域间产业转移会涉及生产、消费、能源、环境、税收、科技、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相互影响和互相制约,触一点而动全身,也就是说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是一个经济系统问题,这绝非单个计量方程模型能够涵盖和阐述清楚的。因此,分析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问题,尤其是进行产业转移政策模拟分析应该从经济系统论的角度,构建经济系统模型进行模拟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从经济系统论角度,结合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现实特征,应用国际主流的政策模拟方法,首次尝试构建了京津冀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 (CGE)模型,用来分析和模拟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相关政策,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 京津冀区域CGE理论模型构建

2.1 京津冀多区域社会核算矩阵 (SAM)表构建

多区域CGE模型是在单区域或者单国CGE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构建多区域CGE模型首先需要构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这是模型的数据基础和程序运行的前提条件。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各地区各产业的关联度、生产资料和商品的流入流出情况、产业投入产出结构,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区域间的生产结构特征等。出于数据权威性的考虑,本文直接应用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统计局联合编制的 《中国2010年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在京津冀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基础上,以此为主要数据,构建京津冀区域间社会核算矩阵 (SAM)表,考虑了京津冀以其全国其他省市的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本模型构建的京津冀宏观SAM包括11个账户:生产、商品、劳动力、资本、居民、企业、地方政府、投资/储蓄、存货增加、省外调入和国外,并进一步把生产和商品细分为30个产业部门。

2.2 京津冀多区域CGE理论模型框架

多区域CGE相对于国家 (单区域)而言是个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它是研究国家内部多个经济体之间的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反映不同区域之间的贸易联系[6]。本文的京津冀多区域CGE模型共包括30个部门,模型假设生产者均在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生产决策。生产方程的特点是由两层嵌套的结构,由中间投入和增加值两部分构成,中间投入函数由各种中间投入按固定的投入产出系数来组成,即设定为Leontief方程形式;增加值方程由各种生产要素组成,包括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并假设要素之间可以不完全替代,采用常替代弹性CES方程形式。活动对要素的需求遵循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原则,此时要素的边际成本 (即要素的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当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确定后,增加值和中间投入按照Leontief方程形式决定产品的产出,即每单位产出的中间投入与增加值的比例固定,这种比例主要取决于生产技术,而不是生产者的决策,该模型的市场商品流通概况如图1所示。

多区域CGE模型与单区域CGE模型最大不同在于区域间商品的流动,即省内调入和省内调出关系的刻画,本文采用多区域模型思想[7],构造一个虚拟的全国商品集散库,全国商品集散库以CES函数的形式集合各个地区的商品,同时又以CET函数的形式流向各个地区。值得注意的是:省际调入和调出之间必须满足相关等式,比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省内调出量等于从天津到北京的省内调入量。最后根据相关公式和理论自主编写程序,利用GAMS软件进行调试和求解,经检验该模型通过了可行性检验、一致性检验和齐次性检验,因此可以用来进行政策模拟分析。

图1 多区域CGE模型的市场商品流通框架图

3 京津冀多区域CGE模型模拟及分析

3.1 政策背景

2015年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了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根据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要求,北京的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健康养老、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体育休闲这八大类产业需要转出。细分而言,北京需转出的产业大概分为五类: “三高一低”的制造型企业;带区域性集贸性质的产业,比如大红门、动批、新发地等;非生产型事业单位,比如高校、医院、养老机构等;区域性总部企业;非核心行政事业单位等。同时,为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河北确定了40个承接平台,天津确定了 “1+11”个承接平台,也就是总共52个承接平台,用以对接产业转移。

根据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和产业调整战略布局,本报告政策模拟基本思路:在北京八大类转移产业中,制造产业类和商贸类主要转移给河北;科技、事业单位主要转移给天津。另外,结合京津冀多区域CGE模型中的行业划分,主要涉及七大行业:①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③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④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⑤交通运输及仓储业;⑥批发零售业;⑦其他服务业(包括教育培训、金融、文化娱乐及体育产业)。假定北京产业转移到河北和天津按照二八规则,即①~⑥80%转移给河北,20%转移给天津;⑦的20%转移给河北,80%转移给天津。

3.2 模拟方案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假定如下三种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模拟方案:政策模拟方案一:北京上述七大类行业均转移出10%产能,按照二八原则分配给河北和天津,其他条件不变。

表1显示:相比基准情景,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对北京、天津、河北和其他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确实存在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这样的产业转移政策将显著提高河北和天津的经济发展,使得河北和天津的名义GDP分别提高8.3个和6.4个百分点;使得河北和天津实际GDP分别提高6.4个和6.1个百分点;而使得北京名义GDP下降约7.2个百分点,实际GDP下降7.4个百分点;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显著不同,具体如下:北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19%和8.57%;天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上升0.46%和15.05%;河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加2.56%和18.3%;由于京津冀产业转移不涉及农业,而且北京的农业产业比例非常小,因此单纯的京津冀部分产业转移对京津冀地区的农业基本没有影响;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对其他省市的产业结构影响也没有显著影响。从上述结果上看,对于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总体来说河北受益最大,尤其是服务业有显著的大幅提升;天津的第三产业也有较大的提升,其他省市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变动不大。这也说明:一方面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有利于改善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使得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另一方面,在不考虑生产率技术提高的前提下,单纯的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仅仅是一个区域政策,对全国其他经济体的影响微乎其微。

表1 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对经济的影响变动率(%)

表2显示:从行业上看,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使得河北的相应行业普遍受益,其中最受益的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139.39个百分点,其次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2.4%和27.3%。天津的相应产业也普遍受益,其中受益比较突出的是其他服务业,由于其他服务业具体包括教育培训产业、金融产业、文化娱乐产业、体育产业等,这恰是天津希望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产业,从数值上看,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可以使得天津的其他服务也增长25.8%;其他省市的行业增加值影响有增有减,总体变动不明显。

表3显示:在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下,与以上分析一致,北京的其他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均有所减少,其中,居民总收入下降6.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北京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下降,虽然北京的居民总收入所有下降,但是这一政策的前提是北京常住人口下降7.2%,因此北京居民的平均收入不但没降而且还略有提升;但是由于北京部分企业迁移出北京,从而使得北京的各种税收有所减少,因此北京市政府的总税收收入下降近7个百分点;收入的下降又进一步导致投资、消费和储蓄均有所下降。与之相反,河北和天津的主要经济变量均有所提升,其中河北的居民和政府总收入分别提升6.47%和9.48%,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居民储蓄和国外储蓄分别提高9.48%、13.76%、6.47%、和-25.37%;而天津的居民、政府和企业总收入分别提升8.77%、5.09%和4.83%。全国其他省市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变动不大,说明该政策对全国其他地区没有显著影响。由于河北和天津的相关行业的产能有显著提升,因此增强了其出口能力,从而使得天津和河北的国际贸易顺差加大。从国外角度,国外的贸易顺差,也即净出口额进一步加大,从而使得国外储蓄进一步减少。

政策模拟方案二:北京上述七大类行业均转移出20%产能,按照二八原则分配给河北和天津,其他条件不变。

表4显示:相比基准情景,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对北京、天津、河北和其他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确实存在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这样的产业转移政策将显著提高河北和天津的经济发展,使得河北和天津的名义GDP分别提高16.5个和12.7个百分点;使得河北和天津实际GDP分别提高10.4个和11.6个百分点;而使得北京名义GDP下降约14.4个百分点,实际GDP下降15.3个百分点;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显著不同,具体如下:北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6.39%和17.13%;天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上升0.91%和30.10%;河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上升5.13%和36.65%;类似政策模拟方案一,单纯的京津冀部分产业转移对京津冀地区的农业基本没有显著影响,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对其他省市的产业结构影响也没有显著影响。从上述结果上看,对于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总体来说河北受益最大,尤其是服务业有显著的大幅提升;天津的第三产业也有较大提升,其他省市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变动不大,这也说明:一方面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有利于改善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使得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另一方面也说明,在不考虑生产率技术提高的前提下,单纯的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仅仅是一个区域政策,对全国经济影响微乎其微。

表4 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变动率(%)

表5显示:从行业上看,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使得河北的相应行业普遍受益,其中最受益的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近三倍!其次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4.7%和54.6%。天津的第三产业也获得大幅增长,从数值上看,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可以使得天津的其他服务也增长51.7个百分点;全国其他省市的行业增加值影响有增有减,总体变动不明显。

表5 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对京津冀及全国其他主要行业增加值的影响变动率(%)

表6显示:在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下,与上述分析相一致,北京的其他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均有所减少,其中,居民总收入下降13.8个百分点,但由于这一政策将导致北京劳动力人口下降14.3%,因此北京居民的平均收入基本保持稳定;但是由于北京部分企业迁移出北京,从而使得北京的各种税收有所减少,因此北京政府的总税收收入下降近14个百分点;收入的下降又进一步导致投资、消费和储蓄均有所下降。与之相反,河北和天津的主要经济变量均有所提升,其中河北的居民和政府总收入分别提升12.94%和18.98%,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居民储蓄和国外储蓄分别提高18.98%、27.52%、12.94%和-52.32%;而天津的居民、政府和企业总收入分别提升17.55%、10.24%和9.67%。全国其他省市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变动不大,说明该政策对全国其他地区没有显著影响。

政策模拟方案三:北京上述七大类行业均转移出20%产能,按照二八原则分配给河北和天津,并试算北京的全要素生产率应提高多少,从而使得北京GDP基本保持不变,其他条件不变。

考虑到京津冀区域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京津冀整体区域,不仅可能使得北京的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提升,而且天津和河北的全要素生产率也会受益,但由于考虑到北京在京津冀区域中处于科技创新发展的领军地位,而且北京产业转移政策本身存在倒逼机制。因此,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全要素生产率不可能提高相同的幅度,于是假设天津和河北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幅度是北京的 1/2,其他省市的提高幅度是北京的 1/4。根据上述政策模拟方案及相关假设,模拟结果见表7。

表6 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对京津冀及全国其他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影响变动率(%)

如表7所示:相比基准情景,虽然假定北京上述七大类行业产能均减少20%,但是经反复试算,北京全要素生产率提高9.03个百分点就可以使得北京实际GDP几乎保持不变,而且从幅度上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幅度也小于劳动力减少的幅度,这也从侧面说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完全弥补部分产能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可以大幅提高河北、天津和全国其他省市的GDP增长率。因此,在实施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的同时,尤其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一定要加强科技创新,重视研发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尽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确保我国经济中长期保持总高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表7 京津冀区域综合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变动率(%)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模拟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有利于改善京津冀区域的总体发展,其中从行业上看,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使得河北的相应行业普遍受益,其中最受益的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次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天津的相应产业也普遍受益,其中受益比较突出的是其他服务业,由于其他服务业具体包括教育培训产业、金融产业、文化娱乐产业、体育产业等,这恰是天津希望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产业;全国其他省市的行业增加值影响有增有减,总体变动不明显;当考虑到生产技术进步时,北京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约9个百分点就可以使得北京GDP几乎保持不变,却同时可以大幅提高河北、天津和全国其他省市的GDP增长率。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在实施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科技创新、重视研发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尽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政策上要求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者的处罚力度;改革现有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和结题评审办法,建立健全独立第三方对科技项目的评估机制,加大经济绩效和研发成果实际转化社会生产力在科技项目评价的分量,国家课题的立项和评审要让国内相关的生产企业参与进来,不能仅仅依靠少数专家团体的评审意见;加强主流媒体宣传,倡导社会崇尚科研、尊敬工程师、崇敬科学家的社会风气和发展理念。

(2)打破地方垄断,鼓励公平竞争。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必须打破自然垄断性产业的垄断性,对现有垄断产业部门进行水平分割、政企分开、取消资本进入限制等。进一步提高水、电、油、气、运等公益性企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步开放价格管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进一步放开电信、石油、银行等垄断行业,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充分利用和吸引更多的国内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这些行业,破除垄断,鼓励市场自由竞争,激活企业市场活力,加强供给侧改革。

猜你喜欢

增加值河北京津冀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