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种植模式下县级现代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9-02-17董红刚陈银凤梅爱萍

生物灾害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邗江区测报病虫

耿 跃,董红刚,陈银凤,左 希,梅爱萍,陈 凤



新型种植模式下县级现代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耿 跃,董红刚,陈银凤,左 希,梅爱萍,陈 凤

(扬州市邗江区植保植检站,江苏 扬州 225009)

近年来,扬州市邗江区在现代病虫测报体系建设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受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产业机构调整的影响,测报体系面临着新型种植主体不断涌现所带来的新的问题和挑战,唯有通过强化业务能力、应用现代测报工具,并加强与科研院校、农业科技公司、新型规模种植主体的合作和交流,才能不断提高病虫测报的覆盖率、频率和准确率。

现代病虫测报体系;新型种植主体;现代测报工具

农作物病虫测报是植保部门承担的具有专业性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工作,是各项植保工作的根基[1],更是落实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关键环节。随着扬州市邗江区近年来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和绿色种植模式的推广,对病虫测报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植保部门在加强测报队伍建设、加大田间调查力度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病虫测报”的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病虫测报的准确率,指导大面积精准用药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绿色防控措施。

1 邗江区现代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的初步实践

扬州市邗江区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腹地,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西北部属于宁镇扬丘陵地区。因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和多次区划调整的影响,邗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目前全区耕地1.79万hm2,以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随着近年来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邗江蔬菜种植面积也初具规模,对一直以稻麦病虫为主的测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1.1 注重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基本保持测报队伍的稳定

从目前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看,测报人员仍是决定测报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邗江多年来一直坚持“以老带新、新老互补”的“传帮带”方式,传承测报技术,培养综合能力。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区植保站陆续招录硕士研究生8名,通过植保岗位的锻炼和培养,共向省植保植检站、区招商局、区农委机关输送5名优秀人才。与此同时基本保证了测报队伍的稳定,目前区级测报人员7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50岁以上1人、40岁以上2人、30岁以上3人、30岁以下1人。由此可见,人员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较为合理,基本满足农作物病虫测报常规任务的需要[2]。

1.2 注重基层测报点的建设,重新建立健全病虫测报网络

从技术角度分析,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是一项极为细致和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仅靠区级植保站准确预测全区农作物的病虫发生情况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镇、村两级农技人员的共同配合。然而,各乡镇农技站因农技人员老龄化、人员断层现象严重,加上测报工作强度大、基层其他工作任务繁重等特殊原因,多数农技人员已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从事测报工作,“县测乡校”的要求更是难以实现。为此,邗江区植保站一方面返聘身体条件尚可的乡镇离退休农技人员,成立“病虫测报专家组”,继续在当地指导或从事病虫测报工作;另一方面发动并培训村干部、粮食种植大户,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病虫测报,及时向区植保站上报病虫发生数据。目前,全区基本建成覆盖沿江(长江)、沿湖(邵伯湖)、山区(宁镇扬丘陵)等不同类型田块的病虫测报网络[3]。

1.3 注重现代化测报工具的应用,显著提高病虫测报的准确率

为准确监测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常见害虫的发生动态,邗江于2005年引进了3台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通过灯光诱虫监测虫量,多年来为确定害虫防治适期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2016年引进了依科曼公司的“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相对虫情测报灯,该系统通过性诱剂诱集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雄虫,专一性较好,避免对益虫和中性昆虫的影响;另外通过红外感应系统,可以通过手机程序远程实时接收虫量数据,极大节约了测报工作的时间和人工成本。

1.4 注重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逐步摸索蔬菜病虫测报技术

邗江区蔬菜种植面积常年仅保持在300 hm2左右,且多数以农户在边角地零散种植、自给自足为主,因此区植保站一直未开展蔬菜病虫测报工作。但自2016年开始,邗江区槐泗镇开始规划建设扬州市菜篮子基地,并在此工程的带动下,全区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已达400 hm2,规划面积将近1 000 hm2,大多数由规模户种植并供应扬州及周边农贸市场。考虑到规模种植户的需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因素,蔬菜病虫测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尽快掌握当地蔬菜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区植保站积极与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研究蔬菜病虫害的教授对接,定期与其课题组的研究人员赴市菜篮子基地,调查并掌握菜篮子基地内病虫害发生动态。下一步,邗江区将邀请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在市菜篮子基地内成立研究生工作站,协助区植保站共同开展蔬菜病虫的测报工作。

1.5 注重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运用,及时发布病虫防治信息

病虫防治信息发布是病虫测报体系的最终关键环节。在互联网未普及之前,大都数是依靠纸质情报、到户资料或广播等传统方式,信息传递时间较长,到位率较低。2007年邗江开始建立“邗江植保网”;2012年江苏省“一点通”信息平台在邗江落户,农户可以互联网查看病虫防治信息;2014年区植保站通过“省12316农业信息平台”以短信形式向农业从业人员发布信息;2016年建立了种植大户微信群,全区种植大户不仅可以互相交流种植经验、农资信息等,更是可以第一时间接受区植保站发布的病虫防治信息。多种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运用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更是显著提高防治信息的到位率。

2 新型种植模式下病虫测报体系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邗江区土地流转速度逐步加快,据初步统计,截止2017年6月,全区粮食规模种植覆盖率达50%左右,也涌现出一大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这些新型生产主体对植保信息的需求,无论时效性、准确性、科学性,都远高于普通农户[4]。

(1)规模种植对高产量的追求致使测报准确率须进一步提升。规模种植的第一要素就是争取高产获取利润,而病虫防治水平直接决定是否能够取得高产,因此规模种植户十分重视病虫防治环节,这就要求植保部门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测报准确率,及时发布防治信息。

(2)生育期错综复杂的情形迫使测报覆盖面须进一步扩大。规模种植是大势所趋,但因品种、栽插方式、栽插时间不同导致的乡镇间、田块间生育期相差甚远的情况日趋严重[5]。以邗江2017年水稻种植为例,栽插较早和较迟的田块竟然相差30余天。植保部门需针对不同田块制定不同的防治意见,就必须加大测报的覆盖面。

(3)绿色种植模式要求测报频率须进一步加大。随着市场对优质稻米需求量增加,绿色种植模式和综合种养模式逐步推广,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该模式除了依靠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方式,主要依赖生物药剂的使用,而生物药剂持效期相对较短,这就要求植保部门加大测报频率,做好病虫实时监控。

(4)规模种植节约成本的需求使得部分防治指标尤为重要。节本是规模种植获取利润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以近两年邗江区稻麦两季种植模式为例,据粗略统计,病虫防治成本(包括病虫药剂和用工成本、不包括除草剂)约为120元,占总成本(包括承租费)的10%左右,对种植6 hm2甚至60 hm2以上的规模种植主体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若能在准确测报制定防治策略时,严格按照防治指标执行,减少可用可不用的药剂或直接减少防治次数,便可以为规模种植户节约可观的成本。

(5)杂草防除难度日益加大的趋势决定测报的侧重点需有所偏移。由于杂草防除技术不到位、杂草抗性逐年增强、恶性杂草频发、旱田杂草侵入水稻田等因素,除草剂的剂量和成本逐年增加,却仍未能解决问题,使得杂草防除成了部分规模种植户最大的难题。因此,植保部门亟需重视杂草的测报工作,为规模种植解决实际难题。

3 现代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的下一步思路

随着传统种植模式逐步被新型种植模式所取代,目前栽培、土肥等环节的技术指导工作都开始随之改变,病虫测报环节也必须采取应对措施。

3.1 加强人员业务能力,夯实测报工作基础

专业测报队伍既是现代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测报体系建设的前提和保障[6]。邗江区拟将成立专业的测报队伍,一方面在区级植保站设立首席测报员,明确各测报人员的分工,另一方面在重点农业乡镇的农服中心配备1名年轻的病虫测报人员。一是加强植保业务知识的学习。既要注重平时自身对业务知识的钻研,又要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特别是注重测报知识的更新、测报技术的改进、新型测报工具的使用、新病虫害发生特点的研究等内容的学习;二是加强种子、栽培、土肥等知识的学习,根据多年的测报实践,病虫测报、病害诊断、防治策略制定等植保方面业务与种子技术、栽培管理、肥料运筹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必须充实测报人员有关种植业的各方面知识点;三是强化测报经验的积累,通过举办区级病虫测报技术大比武、测报技术论文评比等方式,在区测报体系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四是争取测报专项经费,针对植保测报工作比其它部门工作时间长、下田调查劳动强度大的实际情况,恳请区政府有关部门考虑设置测报岗位的特殊津贴,并加强测报工作的宣传和报道,增强测报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3.2 加强测报工具应用,提高测报工作效率

考虑到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即将对测报用车的影响,以及降低田间测报劳动强度、提高测报工作效率的实际需求,而自动化监测与控制、移动采集系统、大数据处理现代技术也日益成熟,病虫测报工作必将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变。通过近年来现代测报工具的应用,邗江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和经验,未来也将不断参与新型测报工具的试验和应用。一是逐步更新自动虫情测报灯。鉴于当前使用的虫情测报灯属于老式机型,且使用时间较长,经常出现异常而影响使用,区植保站拟引入具备远程图像传播、自动识别技术等功能的新一代虫情测报灯[7];二是引进田间小气候采集仪。为应对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穗颈瘟等气候性病害连年大发生的态势,将通过小气候采集仪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风速、降雨量等农业综合生态信息的自动监测,从而更为准确地分析气候性病害发生趋势;三是配备田间移动采集设备。针对当前测报过程中仍然依靠田头人工纸质记录、回单位后重新整理的原始方式,建议为测报人员配备移动采集设备,实现田头电子设备记录和调查数据自动分析上报,从而减少测报人员的工作量;四是建立数据综合分析系统。为实现与历史测报数据的快速比对,将对邗江历史测报资料进行标准化整理、搭建区级病虫害测报数据库[8-14],并通过系统统计软件对测报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从而推断病虫发生趋势。

3.3 加强各方交流合作,解决测报工作难题

受传统种植业转型、政策体制变化、气候等多因素影响,测报工作面临的诸多难题和挑战,仅仅依靠植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与科研院校、农业科技公司、新型规模种植主体等的交流与合作。一是测报技术方面的合作。以21世纪初期爆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为例,正是凭借植保部门与农业科学研究院对其发生机制的共同研究,最终将此病害遏制下去。当前两迁害虫监测、气候性病害、恶性杂草、药剂抗性等问题均须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邗江区植保站将继续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扬州大学、扬州市农科院的沟通和协作,解决蔬菜病虫测报、恶性杂草治理等难题。二是测报工具方面的合作。当前诸多的现代测报工具正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部分技术还不够成熟,也需要植保部门与企业共同攻关。当前,邗江区植保站正参与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开发的“稻麦常见病害自动检测与测报系统”的测试,该系统由稻麦病害自动检测装置与稻麦病害测报咨询平台构成,一旦开发成功,将为农作物病害诊断和测报提供全新思路,对病害测报信息化和智能化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三是测报体系方面的合作。目前农业科技或服务公司在病虫防治环节的研究和服务已日趋成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植保部门也可以鼓励具有一定资质的农业科技公司和农药生产企业开展病虫测报方面的研究,与他们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种植不断推广,土地流转力度在加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数量及规模也在扩大,传统“一家一户”分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形式正在改变。病虫害防治中新型高效植保机械也相应产生,高效、省力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及无人植保飞行器正在逐步替代质量差、效率差、效果差的老式施药器械[15-18]。邗江区植保站将继续加强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种植主体的合作,在传授测报知识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行开展田间病虫测报,既可扩大全区病虫测报的覆盖面,也方便他们自行辨别防治适期,及时进行病虫防治。

[1] 徐梦萧, 魏长安, 李震, 等. 加快公共测报体系建设, 推进病虫预警技术进程[J]. 农业技术与装备[J]. 2011(2): 10-11.

[2] 周奋启, 李群, 徐蕾, 等. 邗江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弥雾机手现状分析与思考[J].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35(6): 83-85.

[3] 周奋启, 袁林泽, 董红刚, 等. 邗江区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 基层农技推广, 2018, 6(2): 110-112.

[4] 封传红, 王胜, 马利, 等. 构建四川“智慧测报”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植保导刊, 2016, 36(8): 74-78.

[5] 周奋启, 袁林泽, 耿跃, 等. 江苏8个小麦品种的耐病性及产量表现[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1): 114-116.

[6] 谭小平. 湖南省加强现代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工作思路[J]. 中国植保导刊,2013,33(9): 69-71.

[7] 刘万才, 刘杰, 钟天润. 新型测报工具研发应用进展与发展建议[J].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35(8): 40-42.

[8] 周奋启, 陈银凤, 康晓霞, 等. 水稻孕穗末期气候因素对稻曲病发生的研究[J]. 生物灾害科学, 2015, 38(2):129-133.

[9] 周奋启, 袁林泽, 康晓霞, 等. 2014年扬州市邗江区稻曲病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5): 116-118.

[10] 周奋启, 康晓霞, 陈银凤, 等. 扬州市邗江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3): 140-145.

[11] 周奋启, 耿跃, 袁林泽, 等. 适度规模种植下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5(9): 2244-2246.

[12] 周奋启, 左希, 耿跃, 等. 用水量对飞行器喷雾防控小麦纹枯病效果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11): 1890-1892.

[13] 周奋启, 袁林泽, 康晓霞, 等. 不同植保机械施药对水稻病虫防治效果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56(2): 270-287.

[14] 周奋启, 董红刚, 陈银凤, 等. 不同植保机械喷雾雾滴沉积分布对小麦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56(12): 2775-2779.

[15] 袁会珠, 齐淑华, 杨代斌. 农药使用技术的发展趋势[J].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1, 21(2): 37-38.

[16] 何雄奎. 改变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20(1): 13-15.

[17] 郑惊鸿. 应加大植保专业化支持力度[J]. 农药市场信息, 2010(18): 1-2.

[18] 刘丰乐, 张晓辉, 马伟伟, 等. 国外大型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发展现状[J]. 农机化研究, 2010, 32(3): 246-248.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n Construction of Modern Disease and Insect Forecasting System at County Level under New Planting Mode

GENG Yue, DONG Hong-gang, CHEN Yin-feng, ZUO Xi, MEI Ai-ping, CHEN Feng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Hanjiang,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China)

In recent years, Hangjiang District of Yangzhou City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pest forecasting system. Affected by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an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institutions, the forecasting system is facing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emergence of new planting subjects. Only by strengthening its operational capacity, applying modern forecasting tools, and promoting its cooperation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mpanies and new scale planters can the forecasting system be strengthened, and can thu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verage, frequency and accuracy of pest forecasting.

modern disease and insect forecasting system; new type planting subject; modern forecasting tool

S431. 9

A

2095-3704(2019)02-0104-04

2019-04-18

2019-06-15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7]159)

耿跃(1976—),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hjnong@163. com。

耿跃, 董红刚, 陈银凤, 等. 新型种植模式下县级现代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生物灾害科学, 2019, 42(2): 104-107.

猜你喜欢

邗江区测报病虫
凝聚侨心 汇聚侨智 发挥侨力——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开展“同心聚力护侨益”侨法宣传活动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邗江区坚持“三个用心”做好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邗江区新盛街道新悦社区 凝聚侨心侨力打造“侨之家”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