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桩基础施工工艺
2019-02-17陈振宇
陈振宇
(福建联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 厦门 361000)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2-7#楼结构层数为17/18层,建筑高度52.8/55.4米,地下二层,框剪结构,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冲孔灌注桩,工程量为877根桩(其中45根为冲孔灌注桩),桩径有Φ800、Φ1000、Φ1200、Φ1300、Φ1400 五种,护壁采用C35级混凝土,桩身采用C35级混凝土,2016年7月15日开始施工,于2017年7月18日桩砼全部浇筑完毕。
桩基中有331根和6#楼主楼内37根桩(因深度超过25m,经设计单位计算将持力层由中风化凝灰熔岩变更为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并通过图纸审查)的持力层为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桩长全部不小于 8米,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全部大于1.5d(桩径d、全断面),扩大头尺寸全部符合设计要求;剩余桩的持力层为中风化凝灰质熔岩,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全部大于1.0m(全断面),扩大头尺寸全部符合设计要求,最大桩长为17.76米,全部符合设计要求。
2 建筑工程施工桩基础施工简介
桩基础施工的目的是建立地基,它是建筑工程的初始环节,而且需要满足施工现场以及设计方案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中,岩土应力会发生变化,导致地基底部出现变形,应用桩基础施工工艺,可以提高地基的承受力,避免坍塌以及沉降情况的出现。如果建筑工程对地基施工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而且工程面积较小,并且处于地震区域,那么在工程建设中必须采用桩基础施工工艺[1]。
客观而言,桩基础是一类特殊的结构体系,由桩端和桩基的承台组成,整体性很好,主要用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而且桩基础工程的造价较高,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桩基础施工工艺的类型多样,同时地下施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只有认真分析施工工艺的特点,才能灵活运用,提高施工的水平。
3 建筑工程施工桩基础施工工艺的分类
3.1 振动沉桩
振动沉桩这一技术比较常见,而且成本较低,效果比较明显,在应用时需要在桩顶的位置安装一个振动器,然后利用振动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完成桩基础施工。这种技术可以实现桩身的快速下沉,而且可以保证下沉位置符合标准,所以准确性很好。
3.2 桩位复核
因为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桩位偏差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需要对桩位进行复核,而桩位复核技术可以确定偏差的大小,从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桩基础满足施工要求,消除偏差的不利影响。对于土质较软的场地,更需要及时进行桩位复核,这样能够避免后期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在具体的复核过程中,需要使用高科技仪器,比如水平仪,在使用之前还要调整精度,确保能够找到所有出现偏差的桩位。
3.3 灌注桩
目前,灌注桩技术的应用最广泛,而且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改变钻孔的方式满足不同的施工需求,尤其是建筑工程中会涉及不同的土质,使用这种技术可以避免土质因素对桩基础产生干扰,典型的灌注桩。建筑工程主要使用钻孔机进行钻孔,但是如果遇到黏土土质,就会进行人工钻孔,也就是说,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不同的钻孔方式,也可以将不同的钻孔方式结合在一起,并且合理分配钻孔的时间,这样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3.4 预制桩
预制桩技术在应用时,需要注意桩尖的方向,而方向的确定受到浇筑顺序的影响,想要提高浇筑的质量,就需要从顶端开始浇筑。为了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而且要确保桩的位置符合施工要求,虽然这种技术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但是在一些环节仍然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所以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还需要严格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这种方法对于土质的要求不高,并且容易控制,所以在一些基础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3.5 静力压桩
由于桩基础施工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采用静力压桩的方法,能够保护环境,主要是利用静力压桩机的自身重量和桩架的配重,将预制桩压入到土层中,这种方法比较直接,而且操作简单。但是这种方法的作用力比较集中,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层的结构,所以为了防止土层结构遭到二次破坏,在使用静力压桩方法时,要做到一步到位。
4 建筑工程施工桩基础施工工艺的应用
对于桩基础施工而言,工程的质量与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等环节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步骤出现差错,都可能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要做好监督工作,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找到合理预防和解决的措施。下面从施工现场、技术方案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探讨桩基础施工工艺的应用情况:
4.1 勘察现场
桩基础施工之前,需要清理场地,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定位和放线操作,所以对现场进行勘察时施工的基础和前提。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对周围的环境、水文条件、地质特点以及气候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且记录在案,形成报告,然后确定施工的工艺条件。对于不同的现场条件,需要进行分类,并且分配具体的施工计划,并且要随时进行优化和调整。在选择桩基础施工工艺时,要认真分析不同工艺的特点和优势,然后找到最适合的工艺,同时还要考虑现场的排水问题,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4.2 编制方案
在完成现场的勘察之后,要根据设计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从而为具体的施工提供科学和有效的指导,所以施工方案必须要具有可行性,并且与施工现场的情况一致。另外,施工方案还要考虑造价的问题,做好预算工作,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成本。施工方案需要涵盖施工中的全部内容,如果有疏漏的地方,还要不断进行扩充,也就是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但是这种调整范围较小,起到的作用也有限,至于方案的变更,则需要管理层进行讨论,再做出决定,正常情况下,施工应该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做到有据可依,为后续的验收打好基础[3]。
4.3 使用方法
当土方挖好后,需要按照方格网的位置对所有的桩基础进行定位,并且树立控制桩,然后围绕桩心挖掘桩孔,深度在20cm左右,对桩心和桩孔进行校正后,使用水泥砂浆进行砌筑,必要时还可以使用红砖作为井口护壁,但是要始终保证土体牢固。把标高引到井圈上面后,使用提升工具继续挖孔,在挖孔时,需要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如果采用人工挖孔的方式,需要用到的设备是铁锹、镐等,并且遵循“先中间,后四周”的原则,挖孔过程中要使用标尺检验桩径,如果上层部分已经完成,继续挖掘底层土体时,需要把多余的土装进土袋中,然后使用提升工具运到地面,禁止在桩孔周围大面积堆积废土。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工钢筋笼,也就是保证钢筋笼的形状满足施工要求,同时还要对现场施工使用的钢筋进行焊接试验,确保材料质量不存在问题,然后根据图纸的要求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在钢筋笼的加工过程中,要减少焊接的次数,确保一次到位,而且在主筋的内部,需要增加和设立加强箍,这样能够提高承载力。混凝土的配置问题一直是桩基础施工的重点,在配置和浇筑之前,要做好试配工作,找到最佳的配合比,同时还要严格筛选混凝土的材料,确保没有质量问题。在运输过程中,要使用罐车运输,然后现场泵送,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状态良好,在混凝土拌匀的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并且保证混凝土不发生离析。
5 结论
综上所述,桩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和核心,所以需要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并且在应用过程中明确施工目标,合理规避风险,对注意事项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为后续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