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2019-02-17许广松
许广松
(廉江市水利综合经营管理中心, 广东 廉江 524400)
0 前言
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部门,应重视工程质量,并在科学合理管理机制下,提升水利工程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和社会效益。所以,在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进而最大程度提升水利工程创造的经济效益。
1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在传统的观念中,建设水利工程是控制水害的发生。而受到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建设水利工程预防水害发生的同时,还应发挥水利工程具有的创造经济效益作用。目前,我国许多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还处在发展阶段,多数的水利工程承担着防洪、农业灌溉以及供水等责任。在近现代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体现出的经济效益作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而且为使水利工程发挥稳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应关注水利工程质量。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水利工程进行阶段性的论证,包括论证立项、开工准备、建设过程以及竣工等论证,在各个阶段的论证中,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对每个阶段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而凸显出水利工程具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招投标管理问题
目前,通过招投标制度,组织施工企业在招投标活动中争取工程建设资格。但是,在许多招投标工作中,水利工程会委托存在施工技术以及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承担工程建设,一旦这样低素质低能力的施工企业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会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另外,在招投标工作中,许多招标环节没有按照招投标规定进行,会出现虚假招标、违法分包或转包的问题。而且,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单位会出现同体的问题,在同一个行政主管部门,对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以及施工单位等实施统一管理,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极易产生管理混乱等问题。
2.2 建筑质量管理目标不清
在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对工程的质量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并将建设质量作为水利工程建设最主要目标,并以质量第一作为管理目标,围绕质量目标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实施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但是,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树立以质量第一为质量管理目标,管理过程会体现出形式化问题,不能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使得建筑质量管理目标出现不清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单位缺乏足够的质量管理能力,管理队伍人员数量不能应对施工管理问题;另一方面,我国水利工程由于计划性问题,致使许多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仍出现保护性质问题,无法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
2.3 工程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
目前,水利工程通常采用分包的方式开展工程建设,同时还会存在多层转包的形式。在分包过程中,导致水利工程建设使用的资金不断流失,而施工企业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会在施工中使用质量较差的材料或者减少材料数量使用,致使水利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另外,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企业不会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施工,虽然降低施工成本,但是增加工程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隐患。而且,在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时,验收人员没有根据验收管理要求开展验收工作,不仅该项目验收出现问题,同时还会影响到后续的水利工程施工。
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向研究
3.1 强化水利工程设计管理
为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工程管理标准,建设单位应强化水利工程设计管理,并将设计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同时根据我国水利工程相关设计标准,建设单位应实施严格的专业化图纸审查制度,防止由于设计问题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水利工程作为国有资产,政府部门应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投入,在大力度质量监督下,要求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具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能力,并严格执行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进而提升水利工程设计质量。
3.2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良好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对水利工程产生长久的经济效益重要的保障。所以,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单位应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并将工程质量作为工程建设重要任务和目标,在工程建设中实施专业化标准化质量管理措施,进而提升工程质量。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中,不仅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还对材料采购、施工技术、监理以及工程设计等都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在各部门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效益,包括:一,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部门,应认真详细的进行施工计划编制,并将水利工程施工计划作为施工的核心。另外,在进行施工计划编制时,各参与部门应对实际情况做深入的了解,掌握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标准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使施工计划体现出科学性与合理性;二,将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对水利工程各个阶段的施工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任务,并将工程项目按照小组为单位,确立以项目负责人为质量管理核心,按照质量管理任务将质量管理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详细的质量管理任务中,通过质量管理责任制可以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同时根据质量管理结果,为对应的小组提供物质奖励,进而调动小组的工作积极性;三,将信息化工程管理积极的纳入到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进而有助于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而且,通过信息化工程管理,可以将工程建设过程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存储,为日后进行工程质量检查提供参考依据。
3.3 完善水利工程管理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水利工程已经发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可以使水利工程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时,主要对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同时配置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并对管理制度以及使用的设备进行深入的完善;二,强化水利工程财务监管,加大管理力度,将财务管理权力由管理单位承担,让管理单位自行管理。另外,在政府部门的管理下,对财务工作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防止管理部门出现财务管理问题。
3.4 创新管理模式
将新型的科学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利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创立新型的工程管理模式,进而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而且,将信息技术作为工程管理核心,可以解决传统单一、缺少灵活性的管理模式问题,及时应对突发的水利问题。另外,结合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模式创新,不仅满足我国当前水利工程发展要求,同时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产生积极的发展与推动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发展方向问题,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建设尤为重要,通过本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为今后水利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