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9-02-17

四川水泥 2019年6期
关键词:水利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何 春

(廉江市水利综合经营管理中心, 广东 廉江 524400)

0 前言

信息化技术拥有的优势,让各行各业都注重起来。水利工程建设中,也重视起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需要各个建设环节都要达到质量要求,而有效的管理是保证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融入管理工作中,保证了建设质量。以下内容是对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信息技术内涵及其在水利管理中的优势

信息化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的精确分析和计算,使需要观测的事物能够精确的计算出精细的参数。水利工程中的测绘环节和分析建设区域拥有的地理环境时,利用计算机的精确计算,使测绘结果和地理环境的参数更为精确,从而使建设质量更加有保障。在水利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还能够使因为地形原因或者是因为勘测难度大的原因引发的困难达到有效克服的目的。还可以让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并实现一体化管理目标。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际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工作,然后再完成统计工作,从此可以看出,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精确计算出具体参数,这是传统管理模式中不曾达到的目标,而且还要比传统管理模式更具有安全性和科学性。

2 水利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2.1 水利管理中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融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是为工程的防汛工作提供有效预案,而且还能向系统发出预警,使防汛工作防患于未然。但它拥有的缺陷是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所以,为了促进防汛工作的有效性,工作人员可以把防汛预案输入到信息化系统内,达到洪水预警的目标。如果洪水达到了预设目标时,信息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提供解决方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方案结合实际进行防汛工作。

2.2 水利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2.2.1 施工制度及体系设定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

信息化技术拥有的作用较多,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时,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测,使得工程能够顺利展开。检测工作也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才能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首先,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证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进行检测,如果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改善。其次,工程的设计工作和图纸的建立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检测时,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最后,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如果发生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处理手段中。通过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检测,使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达到优质的目标。

2.2.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项目并不是短期项目,而且在建设时拥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管理工作中需要把安全管理重视起来,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进行监控,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

2.2.3 信息化技术在投资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投资管理方面,水利工程在前期的投资较大,所以,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注意成本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使资金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水利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价款进行控制,而工程中经常会产生工程价款变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是在投资初期没有把细节考虑在内,从而发生了与实际建设产生误差的现象。经常发生的现象是实际款项要超过建设前的预算,需要进行变更价款的举措。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也会使水利工程建设发生延误工期或者是临时停工的现象,会使工程产生经济损失。针对这一问题,施工方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在计算价款环节能够更加科学,使得预算具有合理性的特点,最终使支出和预算达到相似。

2.3 GPS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对水利工程的信息采集运用的是人工的方式,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在当时并不发达。人工的方式的工作效率与现在的GPS技术相比,其效率低下。而现在水利工程中运用GPS技术采集信息,可以使工作效率快速提升,还不会被其他因数影响,使数据拥有精确性。通过运用GPS技术突破了水利工程管理的局限性,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其虽然拥有这些优势,但是在利用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运用的测量设备要合理。测量仪器拥有双频和单频之分,而且两种仪器在测量精度上是有差别的,成本方面也拥有着差异性。在相对的条件下,单频接收机的性价比要高。第二,在测量时拥有不同的测量方法,运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在运用GPS静态测量方法时,静态测量需要测量点与测量点之间能够清晰明了。所以,在设置时需要注意此项因素。还需要注意测量点的布置,需要使基准点与流动点之间的距离要在20km之内,可以运用的布置方式是环形模式。在运用快速静态测量方法时,需要注意选点和布网环节,选点时需要达到不会受到干扰的要求,布网时需要达到独立的校核条件图形。在运用动态监测方法时,需要使起算基准点与观测点的位置分布达到较好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基准站拥有的坐标能够在任意方位都拥有一致的精度。

2.4 GIS 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

GIS系统的作用是可以对整个或者是部分的地球表面地理情况和空间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储存以及管理工作,而GIS技术是GIS系统中所运用的技术模式。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运用 GIS技术,其优势更为显著,主要体现在:第一,可以搭建统一性的管理平台,多个子系统具有无缝集成的特点,从而使数据能够达到共享的要求。第二,搭建统一性能的设备监控平台,使监控质量得以提升。此外,GIS技术还能支持智能辅助决策模式,使用户能够拥有最为优质的决策内容。经过研究表明,GIS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拥有着更多的优势。具体内容有:第一,应用于防洪减灾管理中。运用 GIS技术可以搭建防洪减灾管理每户,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更新工作、检索工作、查询工作、处理工作,能够为防汛工作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另外,如果把 GIS技术运用于评估灾情工作中,可以实现对灾情数据的提取并综合性分析,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预防方案,使灾情造成的损失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降低。第二,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对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解,实现水资源的更新与管理工作,并实现共享。第三,应用于水质量的监测工作中。此环节是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运用 GIS技术能够完善水环境管理系统,对污染物的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有效的处理方案。

2.5 RS 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

RS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地球表面产生的电磁波信息,再对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实现有效的监测工作。在水利管理工作中运用RS技术,能够使管理质量和效率得以提高。经研究表明,RS技术可以与GIS技术配合运用,对洪水情况进行监测,为抗灾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特别是现阶段应用的SAR图像,能够提取湖泊、水库的信息,了解其发生的变化。

3 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融入信息化技术,能够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效,能够保证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建设,目前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使管理工作能够更优质、更快速的完成管理工作,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水利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