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控制探讨
2019-02-17杨兴进
杨兴进
(防城港市万象置业有限公司, 广西 防城港 538001)
1 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 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设计对建设建筑工程而言至关重要,它是一种基础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室内拐角、浴室、厨房等位置通常会用到建筑防水施工技术,那么施工人员再利用此技术时需要与现实情况相互结合,将合理的防水设计用在不同的位置。选择合理的防水材料是建筑防水施工技术的核心,防水材料应选用性能好且最为先进的。在对防水材料进行全方位检查时,施工人员应根据相关规定来开展,符合需求后再进行使用,进而解决建筑物漏水的问题,将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进行提升。
1.2 梁板柱施工技术
应用的建筑混凝土构件模板是梁板柱施工的关键所在,施工人员应先对模板的质量进行认真检查,避免在施工中出现模板破损或是变形的情况,然后以此为基础检查模板构件的密封以及支架等情况。在施工作业时,首先应彻底清理模板,再将混凝土浇筑其中,最后认真检查梁板柱的标高以及定位轴线等细节,确保拆模作业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某种程度此种做法可提升混凝土成型构件的完整性,使其自身的性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下图1是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样板。
1.3 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电气接地技术便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它可以有效保护遭受雷电冲击建筑物的结构并延长其使用年限。施工人员应客观分析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与实用性,并以此为基础来对电气接地技术进行优化。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电气接地工程的安全性更是不言而喻。从建筑工程的结构出发,钢筋是其核心部位,而所有细节连接的是否合理便是确保电气接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重点。在接地建设的进程中,施工人员应着重优化设计室内的管道以及电路,使整座建筑的防雷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在遭受雷雨天气时,才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4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土面积排名居于前列,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地质条件等也大不相同,所以针对不同的地区,建筑工程同样需要使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很难采用统一的模式。举例来讲,就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而言,应首先研究分析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等条件,再将恰当的处理方式采用其中,这样才可有效提升地基的稳定程度,而固散体材料桩是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2.1 缺乏完善的施工制度
现阶段建筑企业较为匮乏完善的施工制度。详细来讲,也就是未合理安排企业人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规模不尽相同;部分企业在做施工任务时并没有依照地方以及国家标准进行,其技术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少部分企业不重视施工规范,未将施工制度进行建立并健全;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以及监督部门未在行业中建立起来等。
2.2 缺乏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一整套通行的施工技术管理规范应制定在建筑行业之中,应包含行业中常用的总分包体制、软硬件设备以及建筑企业与企业间规模的差异等。要想保障施工质量,在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时应先将以上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有效解决。
3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控制分析
3.1 管理施工准备环节
(1)对图纸进行审查。在整个施工系统中施工图纸是最为关键的部分,那么便应采用会议或是个人等多种不同的审查方式对图纸进行审查,并且对比鉴定图纸过程中全方位地与现场情况进行结合。而图纸的内容是审查的重点,一方面要确保说明与图纸内容相互一致,避免出现曲解或是信息偏差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对图纸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进行检查。另外,施工人员应将施工统筹规划工作做好,科学且循序渐进地安排整个施工进程,确保平稳过渡所有的施工环节。最后应对地基工程进行仔细核查,确保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与地基需求、地基施工方案与当地的地质条件等相符合。
(2)对施工预算进行合理制定。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根本前提是将施工预算做好,管理者通过对施工预算的制定来统一控制与调配成本投入,从而实现最大化的工程利润[1]。详细来说,即根据施工图纸来制定施工预算,进而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管理者在签发施工任务时应以施工预算为指导,然后将成本投入数据参考提供给不同环节的施工管理人员,以限额领料及考核的方式来开展。
(3)准备原材料。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点在于原材料,考虑到原材料市场不尽规范,很难统一其成本,那么影响建筑工程的运营效益以及成本投入的关键便是能否选择到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因此,采购员应对市场行情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在采购原材料时选择恰当的时机,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可有效节省成本。采购员应详细记录原材料的采购进程,并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的了解,进一步确保在施工出现异常变化时可以对剩余原材料的采购计划进行合理调整。
3.2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控制的方法
(1)合理优化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组织规划[2]。施工企业应重点关注管理组织规划,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这样制定的施工计划才可将全方位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包括为了确保整个施工现场得以高效运行,应合理安排施工设备以及人员。详细来说,施工人员在科学分析并考察施工现场时,应将专门的工作人员安排其中,在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组织规划时,应与工程设计方案以及项目合同的需求等资料相互结合。为了合理控制施工成本且高效、有序地开展整个施工,应将灵活的处理方式使用其中。
(2)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激励与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在现有的激励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优化时,应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不同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对责任制度进行贯彻与落实,包含所有岗位的工作人员,确保在施工现场可以有序开展工作。
(3)培训施工人员,将其综合素养进行整体提升。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人员是主要的执行者,那么影响施工的安全性与施工效率的重点在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上。因此,施工企业应转变以往固有的管理理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举例来讲,将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定期开展,确保安全施工的理念树立在施工人员脑中,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应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早完成施工项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管理以及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为了确保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安全高效的施工进程,施工企业应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并从技术上将施工制度与管理体系进行制定与完善,进一步使施工企业在获得丰厚经济利润的基础上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