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CAD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9-02-17栗嘉琨
栗嘉琨 薛 飞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64)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研究型”和“教学型”教育已经不太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类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突出应用和技术,它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部分空白,能够满足行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建筑CAD课程作为土建类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合理开展教学改革,使课程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更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十分必要。
1 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筑CAD课程是本院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其任务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基本原理,学习有助于专业技能培养的软件使用方法。
课程安排方面:本院开设的建筑CAD课程总共40个课时(理论、上机课各20个),分别由多媒体管理中心和微机室管理中心负责安排教室。因此会出现上完理论课,三四天后才能进行上机且每周只有90分钟练习时间的情况。此时学生所掌握的操作命令已经被遗忘50%~60%,教师辅导起来很吃力,学生需要花时间重新学习,变得非常被动,逐渐失去了兴趣。
教学内容方面:在开设建筑CAD课程之初,教师一般按照所选教材的内容来安排教学。按照AutoCAD2010入门→绘制二维图形→修改与编辑二维图形→图层与视图控制→尺寸标注→文字和表格→图块和外部参考→面域与图案填充→使用辅助工具→图形打印与输出→综合实例这样的顺序来讲授课程。每个命令先介绍定义和启动方式,再讲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最后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或稍微复杂的机械零件图进行操作演示。这样的授课方式太过单一,学生只学到了简单的命令,与本专业的结合度太低,不能较好地学以致用。这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匹配度不高。
考核方式方面:对学生大多采用终结性的考核方式,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这种考核方式适用于多数课程,但对CAD这种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有很大局限性。导致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前几天突击练习,短时间内,多数学生只是死记操作步骤,领会不到CAD软件的真正使用方法。教师在最终考核时,由于学生多、时间有限,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每位学生的操作情况,若只是看最终成果,可能有失公允。
2 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整合教学内容
建筑CAD课程的教材种类繁多,在内容上讲究整体性、系统性,即先安排基础操作、后安排综合应用,不太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建筑CAD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内容作出合理的取舍补充:如应当舍去建筑CAD中三维图形的绘制、三维图形的编辑等内容。土木工程专业可适当增加天正建筑绘图的相关内容,强化平面图形绘制,建筑制图标准应用;工程造价专业可适当增加Revit建模的相关内容,弥补CAD三维绘图的不足,也可学习建筑辅助设计的新技术。
建筑CAD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中心,以命令讲解为主导,所选教材的操作实例多以机械零件为主,与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的匹配度不高,并且需要教师长时间讲解命令的操作。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坚持突出基础、突出特色、突出应用、突出技术,以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紧缺人才为目标。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应以建筑专业为主,操作实例应选取与之相关的案例,如基础详图、轴网、楼梯、门窗等跟专业更贴切的图形,在绘制过程中才能增加学生学习建筑CAD的兴趣。
2.2 调整课程安排
对于本校的学生应该重视其操作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而非全堂灌输。在近两年的教学中发现,上理论课时,学生虽然能认真听讲,当时掌握了所学命令,但三四天上机时,又会遗忘所学的命令,还需要花时间来回顾复习,导致练习时间太短,无法按时完成任务,逐渐失去兴趣。通过这门课程的综合实训发现,集中进行上机练习,教师用 10~15分钟进行讲解和演示,剩下30~35分钟留给学生操作练习,对经常出错的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问题单独辅导,这样因材施教,效果较好。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应把我院 20课时理论课加 20课时上机课改为40课时上机课,把传统的多媒体授课全部调整为专业机房授课,这样边讲边练,以练促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3 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使用“翻转课堂”“学习通”等移动学习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我校使用的“超星学习通”,在平台中,课前教师可以下发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提示学生需要用到的命令,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分析,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侧重的练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该软件考勤,学生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交流,教师实时监控,对学生的共性问题统一讲解。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该软件布置作业,同时总结重难点及绘图注意事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易错知识点整理上传,方便学生课后自主练习。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教师个人秀,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
2.4 改革评价体系
建筑CAD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软件绘图能力,重视过程,而不是传统课程的期末成绩。应该对传统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教学改革后的成绩评定标准是:平时成绩占 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20%的考勤,35%的作业,45%的上机表现;期末成绩包括50%上机绘图的熟练程度,50%的绘图结果的完整性。
3 结论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建筑CAD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引起重视,本文结合当前课程教与学的现状分析,对建筑CAD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尝试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探索,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相信随着CAD教学的不断改革,新教学方法的出现,教学效率和效果会不断提高,更加符合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