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

2019-02-17林巧生

四川水泥 2019年6期
关键词:护坡河流河道

林巧生

(茂名市祥海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 茂名 525000)

中小河流治理水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防洪工程的质量,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质量,只有采用生态治理的理念对中小河流进行设计,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更好的提高社会与生态效益。

1 中小河流生活治理的现状

1.1 生态河流概念

生态河流的设计理念源于欧美国家,是基于欧美国家的工业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提出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而提出的强化河流水质和消除污染的理念。随着人们对河流本质认识的提高,河流管理的重点入在改善水质上,并且河流设计中生态理念更加融入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内容,强调在河流治理的基础方案中都充分的考虑河流所在的生态系统的整体质量。典型在生态设计理念案例是“莱茵河”治理工程,该河流的治理从1978年开始以恢复河流的自然特性为理念,进一步拆除了河流上的各种工程,逐步的恢复生态原貌,在恢复河流生机的同时,进一步达到提高河流生态服务的功能,使河流更好的焕发出勃勃生机。

1.2 主要设计原则

现代河流治理已经从工程海水利向生态水利方向发展,生态水利建设强调选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首先,应当兼顾河流的生态属性与安全性,从保证河流的生态功能出发,在岸线布置上尽量的尊重河流的生态形态,能够以多样性的方式进行生态护岸的操作与管理,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河流治理,能够运用复合式与宽浅式的形式进行生态护岸建设。中小河道的治理应当尊重人文与自然协调的理念,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构建和谐共生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恢复河岸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有效的去除淤泥和恢复河流生态环境目标。

1.3 中小河流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河流的工程设计普遍的注重使用生态理念,强调构建生态、安全与人文相协调的设计体系。但是,我国中小河流治理的过程中还缺乏科学的调研机制,没能充分的加强地方环境的细致调研工作,河流生态治理的总体投入不足,没能根据地方环境的需要挖掘地方河流治理的特色,因此造成了河流治理效率低下的问题,还要基于河流治理的现实需要,着力构建完善的治理体系,达到综合、全面和系统治理的目标。只有建立中长期的规划,消除只注重短期治理规划的弊端,才能构建完善的河流治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河流治理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2 融入生态理念的治理方法

2.1 工程规划理念

我国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着流域复杂的情况,应当充分的考虑中小河流的流经地域问题,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防洪渡讯的需要,还要优化中小河流沿岸的生态景观,从而给居民提供适宜的宜居的环境场所。首先,应当保证中小河流的安全适用,切实保证中小河流的堤坝安全,在保证起到防洪作用的基础上达到生态化建设的目标,起到保证防洪安全的效果。其次,还要具备生态优选的设计理念,应当本着尊重自然的理念进行中小河流的设计,尽量的实现中小河流与地方生态环境的有效融入,在设计时应当加强地域环境与气候特征的实地考察,保证物流、能流同道的基础上进行堤防设计,应当尽可能的保留沿岸的自然景观,不得进行人为的更改和融入人工因素使得自然景观糟到严重的破坏

2.2 防护主要标准

中小河流的防护治理应当优化治理目标,加强区域内城镇、村庄与农田保护区的控制在,形成科学的防控等级标准。首先,应当保证人口密集区、开发区河段的防控水平,重注复核河道断面,做好堤防的加固扩建,实现堤防与疏浚相结合,形成科学的整治方案,保证房屋沿河而建,以提高防坍塌质量为主。还要在设计时注重经过人口稀少或者农田时的特色防护,根据中小河流洪水涨落迅速的现实优化控制标准,达到维护河势,做到防冲不防淹,提高生态防护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还要优化城镇公园,进一步消除郊野湿地防护风险,做到建筑物的分级设防。第三,维持自然生态为主,减少人为干预因素,进一步保护深潭浅滩,有效的防止泛洪对河心洲、水草、天然砂石等造成的影响。第四,优化景观空间位置,合理划分与综合利用新水空间的尺度,提高岸线规划设计水平,合理布置岸线,达到明确岸线功能的目标。还要横向空间布局,进一步万利岸滩生物的多样性,尽量采用自然缓坡,形成较宽的防护带,还可以选择使用多级防护的形式达到多样性设计。

2.3 合理选择堤型

堤型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应当根据河岸的地质条件和地区的建筑材料分布情况,科学的设计河道的冲刷结果,尽量减少对防洪断面的侵占,在保证原有河道趋势的基础上消除对泄洪能力的影响。首先,可以根据河道的特征选择复合式衡重式挡墙的设计方式,在设计中融入草皮护坡,这样可以减少对河岸的占地,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节约,并且可以提高抵抗洪水的能力,但是该方面的施工成本较高。其次,还可以选择重力式堤型,该方案具有构建简单的特征,而且施工的难度较小,更利于控制施工的整体质量,该方案更适宜对承载力有较高要求的河段。第三,仰斜式堤型,这种施工方案的占地面积小,施工难度低,而且具有投资小特征,其护墙有较好的抗冲击性,但是堤脚容易受到严重的冲刷,后期的养护成本相对较大。第四,生态护坡型是当前能够较好适应地形变化,对地基要求不要的防护方式,施工难度也相应较低,但是该方案抗冲击的能力相对较差,适宜堤防任务较为平稳的地区。在防护堤型的选择应当根据防洪需要与地理情况决定,进一步兼顾生态效益与亲水需要,达到提高防控质量目标。

2.4 疏浚与护坡

河道疏浚设计的关键在于做到堤防与疏浚同步实施,防止因为内河倒滩的现象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该工、程的重点在于有效控制洪断面,应当做到挖河心、固河岸、消除倒滩水,达到有效稳定河势的目标。重点应当加强疏浚料的处理工作,保证有效的控制河道的总长度。还要进一步选择合格的河道填充材料,在进一步实现各种废旧材料利用的同时,能够加大后期绿色种植的力度,从而达到实施环境保护目标。在生态护坡材料的使用时还要根据边坡的水质、水流的速度和护坡宽度,对人流因素等进行控制,需要提高固土披坡和提高透气性与透水性的目标,应当加强植被网、生态袋与驳石的控制,通过优质的材料达到以优化生态护坡的目标。例如,生态护坡应当控制好浅草护坡材料的比,发挥生态浆砌石护坡、生态袋护坡、生态框护坡等方面的作用。

3 结论

中小河流治理应当创新设计理念,丰富设计方法,做到科学合理选材,在项目整合、系统治理的理念下更好的打造安全的生态河,真正的实现河流畅通,水流清澈,做到沿岸安全,环境优美,保证生态环境的效果。

猜你喜欢

护坡河流河道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流放自己的河流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生态混凝土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村河道护坡治理模式及生态护坡应用探讨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