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技术
2019-02-17李晓波
李晓波
(山西运城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运城 044000)
0 引言
跳车现象的引起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路基出现不规则沉降情况,使桥面高度与路基不相等。为将上述问题有所解决,相关施工团队考虑到了高压旋喷桩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对软基有很好的适应性还可以对地基有所加固,在处理路桥过渡段地基问题时是一套可行的方法。
1 搭板设置
1.1 搭板设置方法
在进行搭板设计时,通常考虑四种方法。首先,在其长度范围内,有了车辆荷载作用,可以对路面厚度产生变化,但是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实际施工有所阻碍。其次,延续方法一,对其面层顶面与顶板进行平行作用,如此二者便可在标高上有所相同,与此同时还可以标高还可以和正常路段基层顶面有所相同。该方法可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将不足进行避免,并同时将刚柔过渡问题有所解决。再者,第三种方法是将第一,第二种方法的优点进行结合,通过实际情况将图一中的b值进行计算,通常情况下,这个数值<8mm。最后,第四种是将反向坡度有所预留,而后使桥台与搭板连接处的标高保持一致,进而使路面连接处标高与正常设计标高有所不同并超越,进而便可以实现反向坡的预留,路桥之间的相关沉降差影响着坡度的大小,该方法主要是将路线中面平顺有所考虑,并建立基础,而后将预留反向坡度以及沉降差有所确定。
1.2 搭板与桥台的连接
1.2.1 锚栓
就在桥台上放置搭板近台端,通常情况下,是为了将搭板沿纵向滑移情况进行防止,由此便可对桥头处凹陷相对避免。水平拉杆与竖直锚栓设置一般在台背与搭板之间,通常情况下,所采用的钢筋为Φ22,75cm至80cm是其间距,通常情况下,后者很容易使牛腿被拉裂以及搭板被拉裂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限制位移方向与前者的方向大概是相差不多的,所以就效果而言,还是比较好的。
1.2.2 支座
通常在台端下面设置搭板,油毡垫层是经常铺设的,其厚度大概在1cm至2cm左右。如果将板式橡胶支座加以采用,可以在规格上选取(21~38)mm×150mm×150mm,80cm为支座间距。
1.2.3 倒角
在牛角和搭板近台端上缘处设立相应的倒角,是为了将搭板因转动而对结构以及路面造成的损害有所避免。
1.2.4 填缝
通常会在桥台与搭板的衔接处细缝间塞入一定的填缝材料,如此是为了将雨水渗入进行避免,在选材时可选用:油浸甘蔗板、玻璃纤维类物质等,当填缝材料有所塞入后,还可将沥青灌入,此时所选用的沥青要求浓度较低,比较稀。
1.3 搭板及其顶层施工技术
进行混凝土搭板施工时,具体立模必须按照相关标准,以对混凝土平整度和表面坡度有所保证。如果搭板与路基顶面之间存在距离较小情况,也就是说出现路基基层比较薄时,会由于压路机而使其基层被破坏。对于该问题,可以对混凝土顶面与路基顶面之间的厚度加以关注,可将沥青或者铺好的水泥碎石进行填充,而后再将其平整度有所保障,进而对台背回填的整体强度有所保障。
2 不设置搭板时引道的施工
如果不考虑搭板的设置,那么需要对台后填筑工作进行认真规划和施工,对压实和填料要求也更高,可以考虑将专门结构措施有所引用,例如填筑聚乙烯会块等。
3 地基处理
想要将桥头跳车情况有所控制,必须将桥背软弱地基有所处理。在对软基进行处理是目前有多种处理方式,例如超载预压、高压喷射注浆、排水固结等,具体方式方法的选择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以作参考,最终目的都是为将地基性能有所改善,沉降幅度进行减少,承载力有所提高,将路堤与桥台的沉降差进一步缩减对桥头跳车情况有所控制。通常将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修建时加以采用。如果高路堤修建在软土层较厚土层上,由于软土回填材料的质量而受力很大,进而很容易导致桥台有水平转动和位移现象存在,进而便会对桥台及桥面形成破坏,为将不正常位移情况有所避免,必须在回填材料上做工作,将回填材料有所减轻,地基土进行加强,此时可以将基桩进行选用,进而对侧向流动强度有所抵抗。
4 台后填筑
4.1 台背填料的选择
在选择桥台后5~10m的材料时,必须将性质良好的回填材料进行选购。首先,在进行这一部分回填材料的选择时,需要将路基材料与桥台材料二者之间的刚度进行考虑,回填材料的刚度应介于这二者之间,并且刚柔过渡段是为这一时间的路桥过渡段。其次,因为在压实度上对台后要求很高,并且难以达到压实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的选材上需要对容易压实的材料进行选购。除此之外,回填材料必须具备透水性。既合适又常选用的填料有强度上表现极高的工业废渣、碎石土等,如果在选材时所选用的是非渗水性土,那么可以在其中将水泥以及石灰等稳固性能好的材料适当加入。在近些年来台背填料上的选择范围在逐步拓宽,出现了泡沫苯乙烯以及泡沫混凝土等相关工程塑料。选用这种材料的原因是,路基重量可以依靠其密度小有所减轻,进而对路基沉降情况有所减少。
在对台背路基沉降和变形控制时,可考虑将土合成材料进行引用,如此可以将填土负荷作用有效控制,最主要可以对路基不均匀沉降情况进行直接控制。选用土合成材料可以利用将土体本身颗粒增强以及余土颗粒之间的接触摩擦试图体的很大一部分用例可以被转移和扩散,进而将土体水平应力及垂直应力有效降低,此时便可以将其剪应力有所提高,最终实现将其抗变形能力、承载能力以及抗裂能力的提高的目的。如果在施工时发现地基是软基,那么必须先进行加固处理。在进行选材时需要从经济角度出发,将最合适工程,并且透水性较好的材料进行引用,在这其中需要注意成本问题,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有效降低,如此可将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
4.2 台背压实检测
就目前而言,对台背压实度进行检测的方法很多,在这其中,环刀测定法是通常情况下优先选用的,施工单位及质检部门,因为该方法操作简单通常优先选择。但是在利用该方法是必须将土样抽取时的手锤以及落锤打入法多加注意,因为该方法在施工时会产生极大震动,而使得路基土的原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扰,由此便会使得试验精度被影响,所以在利用该方法进行取土时可以将电动取土器适当应用,不仅可以对台背填土结构不产生扰动,还可将真实情况有所反应。
4.3 斜坡上路堤的施工
进行斜坡地基的修筑时,如果在引道路堤上很容易导致填料有所下滑,如果此时再采用不透水地基土,那么下滑趋势有所加剧,在此时,应当考虑将地基土挖成台阶状,为容纳施工设备,每一台阶宽都要在2.4m左右,除此之外,为了将水分聚集有所避免,可以在台阶上进行带孔排水管的铺设。
5 总结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道路施工发展有所促进,然而,在道路施工中路桥过渡段是施工的重要区段,桥台与路基两种绿体的特殊结构,使得二者衔接问题一直未被良好处理,而该问题也是使施工后期出现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以及对路面平整度直接被破坏的原因,进而便会导致一系列问题,跳车现象便是其中之一。为将该问题有所解决,文中针对路面搭板设置方法以及路基预留斜坡的计算等为出发点进行研究。本次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道路施工中,将桥台与路面的平整度有所保障,对路基不均匀沉降情况有所改善,进而将跳车现象有所避免,对行车安全有更高保障。另外,高压旋喷桩地基加固技术是道路施工工程中通常使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在根本上将桥台与路基沉降差有所解决,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