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面病害与养护技术的研究
2019-02-17骆皓
骆 皓
(四川巴陕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610041)
0 前言
在高速公路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公路养护技术应用存在着偏差,使得高速公路养护效果出现了差异。通过分析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出现原因,有效地预防病害,为高速公路的使用提供了保障。同时在高速公路路面病害防治过程中,以科学的养护技术处置为前提可以提升高速公路养护效果,提升了高速公路养护水平,满足了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实施需求。
1 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
1.1 裂缝病害
裂缝病害是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中较为重要的一种病害类型,出现裂缝对高速公路自身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当路面出现裂缝时,会对路面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渗水,就会造成高速公路路面基层软化现象出现,对路面自身的承载性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路面承载力控制,对路面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1]。
1.2 变形病害
变形病害也是在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分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类型,在我国当前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分析中发现,由于变形因素存在,使得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出现了差异,针对于此,需要及时的调整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控制方式。而变形病害则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结构形变造成的一种病害,在病害表现中最为明显的一项表现就是车辙、沉降等现象出现。在很多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由于公路运营承载负荷较大,使得高速公路运营承载效果出现了差异,影响了高速公路自身稳定性,进而诱发公路路面变形[2]。
1.3 松散病害
松散病害指的是高速公路路面运行过程中,由于路面沥青材料性质改变,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种病害出现对于路面的运营影响也是较为严重的。一般情况下,松散病害出现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一是路基自身承载力不足,不能支撑路面超强负荷运行,影响了路面的传输控制效果。二是路面材料质量问题,由于材料质量问题存在,引起了路面松散问题出现,对路面控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三是自然因素,由于路面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没有经过养护技术处置,使得路面风化现象出现,造成了路面材料松散现象出现。四是沥青路面排水结构设计不合理,引起了路面松散现象出现。而这个过程中,由于排水结构不合理,使得路面内部进水现象严重,损坏了路基,削弱了路基承重能力,不利于高速公路运输安全控制[3]。
2 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损坏原因
2.1 路面裂缝损坏的普遍性
高速公路在建成通车后,受到外界压力影响,路面会出现各种危害,如路面刚性、柔韧性等都会受到阻碍,当长时间处于损坏状态时,高速公路路面就会出现裂缝,引起路面损坏,影响高速公路通车。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路面出现裂缝与路面自身的承载能力控制具有重要关联,当路面承载能力降低时,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出现阴雨天气时,雨水就会渗透到路基表层对高速公路路面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最终,在雨水的冲刷和渗透下,引起了路面裂缝出现,引起沥青与路基表面材料分离,破坏路面表层结构[4]。
2.2 路面损坏机理
由于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危险较大,需要对高速公路病害出现的损伤原理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高速公路路面损坏机理与路面结构和施工材料的选择具有重要关联。首先,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由于车辆的负载影响,使得路面损伤现象严重。且在雨水的冲刷下,会减弱沥青黏性,对路面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次,在高速公路路面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差异,使得高速公路施工材料应用性能出现了改变。最后,由于温度因素诱发的高速公路路面损坏。在很多地区由于昼夜温差较大,引起了高速公路路面损坏行为出现,且在昼夜温差影响下,会造成高速公路路面负荷加剧,影响了公路施工管理效果[5]。
2.3 沥青路面裂缝出现原因
沥青路面裂缝出现对于高速公路自身运行安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处理好沥青路面裂缝出现原因,防范相关工作才会为公路运行质量提升奠定基础。首先,荷载因素诱发的路面裂缝出现,当高速公路运行过程中的荷载加大时会影响到高速公路路面控制效果,对高速公路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其次,反射因素,由于高速公路防护工作实施中,对于防护力度处置不够,使得整个工作防护中的控制效果出现了差异,当路面出现断面时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出现断面二次损伤,引起了路面的损坏,加剧了路面维护难度,不利于高速公路运输安全控制。
3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技术
3.1 裂缝病害养护
裂缝病害出现对高速公路自身运输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要提升高速公路运输能力,就需要在防护工作实施中,将诱发裂缝病害出现的因素排除,从而保障在裂缝病害诱发因素排除过程中,转变高速公路养护方式,提升高速公路养护质量。例如,按照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出现的直径对其实施不同的防护对策,对于直径小于5mm的裂缝处置中,应该将裂缝周边清理干净,然后采用灌注桩裂缝施工处理方式,科学调整灌注材料,将裂缝均匀填平。对于大于5mm的裂缝处置过程中,应该将裂缝周边断面切除,清理沥青残渣,重新摊铺沥青材料,以此修补裂缝。对于损坏严重的路面裂缝处置时,应该采用涂抹乳化沥青形式,对路面改造,从而恢复路面平稳性,确保在路面平稳性恢复过程中,控制裂缝出现,减少路面损伤[6]。
3.2 路面沉陷养护
路面沉降也是在高速公路病害防治技术处置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技术,在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人们对于路面沉降技术的处置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路面沉降技术处置可以减少路面损坏,而在路面沉降处置过程中,低于20mm沉淀路段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置,对于沉陷超过 20mm的路面沉降处置中,应该采用面层修补技术,通过面层修补技术控制,改进路面沉降效果,减少路面沉降造成的跳车现象出现。对于路面沉降且伴有裂缝路段处置中,应该用切割机将路面刨出凹槽,然后以灌浆技术,将沥青等材料灌注到凹槽内,用于恢复路面高度。
3.3 沥青路面养护
沥青路面养护是在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技术实施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技术,在我国当前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病害出现原因不同,其对应的防护技术处置方式也出现了差异。而沥青路面的防护技术处置就是提升高速公路路面防护效果的关键性因素,通过科学的调整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实施方式,将沥青路面表层养护工作重视起来,从而保障在重视表层养护技术控制过程中,提升养护技术处置能力。同时在面层清理过程中,也应该以科学的处置为前提,对引起面层凹陷的原因分析,然后处置好凹陷部位,及时将沥青涂抹工作落实,以此达到提升高速公路路面防护水平目的[7]。
3.4 沥青再生技术
沥青再生技术也是在高速公路路面病害预防技术处置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技术,对于沥青再生技术处置而言,科学的控制再生技术处置方式是提升技术实施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沥青再生技术处置过程中,需要由以下几道工序构成:首先,沥青路面长厂伴热再生,通过公路路面材料回收,将材料进行拌热再生处置,提升材料应用处置效果。其次,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是在路面病害处置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再生技术。主要是以路面再生技术处置为前提,将再生深度控制工作作出转变,通常情况下,再生深度为20-50mm。对路面表层或者中面层作出科学的处置,提升材料再生应用效率,为路面的处置和优化提供帮助。
3.5 预防性养护措施
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处置也是在现有高速公路路面病害防护技术实施中比较常用的一项技术,在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处置和实施过程中,可以减少路面病害出现,防止了路面损坏现象发生,为路面的处置提供了帮助。首先,通过预防性防护措施实施,可以在经济成本上作出节约,减少了经济成本投入,为预防性病害出现奠定了基础,提升了预防性病害处置效果。其次,在性能上便于控制,能够在预防性措施的处置和实施过程中,提升预防性处置措施实施效果,为路面病害得清除提供了帮助。
3.6 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控制也是在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技术处置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技术,通过原材料的处置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出现,为高速公路自身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提升了高速公路运行效果。且在原材料控制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按照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技术处置中的要求,将骨料级配工作重视起来,实现了对高速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性调节。并且在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通过沥青混合材料配合比设计,实现了对公路施工质量的科学性调控,为公路 施工质量优化提供了帮助[8]。
3.7 路基强度控制
路基作为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管理因素,对于路基强度控制可以提升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效果,对于优化和提升高速公路施工性能具有重要帮助。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中,由于路基自身强度影响,会出现路面沉降和塌陷等现象。通过科学的控制和改进,提升高速公路路基强度,对于高速公路自身施工管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帮助。且在路基强度控制过程中,有效的转变路基承载力,如通过压实技术处理,将路基强度控制效果提升,确保在路基强度控制过程中,满足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管理需求,提升路面稳定性,减少病害出现。
3.8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对于高速公路路面病害防治和养护技术实施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施工里程数不断增多背景下,人们对于高速公路施工技术控制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高速公路施工迫切性也就越来越高。对于施工质量控制,有效地提升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为高速公路施工质量控制和实施提供了保障。例如,在施工质量控制中,对路基处理技术做出科学的控制,提升路基处置效果,完善路基压实工作,确保在路基压实工作的处置和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引导路面防护技术实施,为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奠定基础,提升公路施工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在施工质量控制中,也可以将施工材料处置工作落实,提升材料控制能力从而为公路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提供指导[9]。
3.9 后期养护管理
后期养护管理工作实施也是在现有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技术控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在现有养护技术控制中,由于养护技术处置实施方法存在着偏差,使得其整个技术控制实施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相应的养护技术控制实施中,应该以路面防护技术处置为前提,科学调整路面防护技术养护对策,确保在路面养护技术的处置和控制中,调整养护技术控制方式。例如,加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方式,提升施工人员养护技术应用效率,从而为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技术实施提供帮助。实践表明,通过后期养护技术控制,提升高速公路路面防护效果,为防护质量优化提供了帮助,减少了病害事故出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路面病害与养护技术控制中,应该注重对路面病害养护技术分析,从而保障在病害养护技术分析处置中,有效地控制病害出现原因,提升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养护技术实施水平。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后发现,高速公路路面病害主要体现在裂缝、变形和松散三方面。针对高速公路路面病害防护技术实施则需要从裂缝病害养护、路面沉陷养护、沥青路面养护、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和预防性措施、原材料质量控制、路基强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和后期养护管理九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