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注重“医体结合”的研究

2019-02-17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张 丽

(厦门医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 福建 厦门 361023)

1 医学院校体育教育医体结合的必要性及意义

1.1 医学院校体育教育医体结合的必要性

(1)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体育教育需医体结合。医学院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身体健康、拥有较强疾病治疗能力的医学复合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医学院校体育教学需注重医体结合。新时期,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已经逐步到位,在医疗卫生行业工作中,很多医务工作者需要同患者密切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医务工作者需指导患者科学运动,帮助疾病康复。从这一点上看,医疗体育在疾病预防保健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需改变学生思想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到医疗体育锻炼方法对疾病的保健作用,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健身中来。

(2)医体结合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健康卫士这一特殊使命,而医体结合能让学生掌握更多健体养生、防病治病的良方。从这方面上看,医体结合是未来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康复医学、运动医学、运动处方、健康评估等都是医体结合的产物,也是未来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1]。医体结合不仅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也符合医学人才培养要求,是新形势下医学体育教育的最好模式。

1.2 医学院校体育教育医体结合的意义

(1)医体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医体结合体育教学能使医学院校师生加深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明确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还能够让学生培养健身意识,掌握更多健身知识还有运动技能。用医学眼光对体育内容进行研究,让医学知识同体育运动相互补充借鉴,利于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

(2)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有利于全民健身及社区医疗的共同发展。2014年底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定基本社区医疗及全民健身运动是人民群众健康得以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体结合体育教学同这一国家战略是一致的,能让这一战略更科学,利于全民健身及社区医疗的共同发展[2]。

(3)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有利于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医体结合体育教学能让医学人员拥有更加强健的体魄,以便他们可适应高强度医疗工作,且还能让医学人员对专业体育知识系统掌握,让他们能够拥有指导健身、评价体质的能力,可在医疗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医学人员知识结构拓宽,医疗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高。

2 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当前多数医学院校在体育教学上主要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以教授体育基础知识及技能为主,这样的体育教学不能将学生特长充分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及方法上的作用有限。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健身运动处方等在体育教学中无较高契合度。体育教学内容多为普通体育课程及专项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单一。运动医学、医疗保健、运动养生这些能够体现医学院校特色的教学内容鲜有提及。当前全民健身理念得到普及,在此战略理念下,医学院校体育教育应同预防医学教育有机融合,体育教育体现医学院校特色,树立终身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让医学院校学生都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储备好体育保健知识,让体育教育走体育锻炼同医疗保健协同发展的教学道路[3]。

(2)教学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当前医学院校基本上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医学师资力量,在体育教育上开设康复医学、医疗体育、运动养生这些课程拥有更多优势,具备体育教育、医学教育整合优势。但是对国内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总体分析,很多院校在体育教学上还是走的传统教育老路。体育教学同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并列,很多同体育相关联的医学内容都是在分散贯穿于医学专业课程中,很多医学教师对体育专业知识不了解,教学中涉及运动医学相关的内容不能给予专业解释,使得体育及医学在教学资源上难以有效整合,医学院校在体育教学上医体融合特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3)教学方式同医学契合度低。当前,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多是体育教师对体育运动技能进行传授,学生则要通过体育课程掌握运动技能。在教学中体育动作会对人体生理机能带来哪些影响,教师却不能给出合理解释。而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多会从事预防、保健及医疗工作,单纯的体育技能教学未对医学专业特点及知识构成进行充分考虑,体育教学同医学契合度低,教学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应同医学专业知识进行整合,教学凸显出医学体育特性,让体育教学同医学院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 医学院校体育教育医体结合教学策略的思考

3.1 明确医体结合教学观念

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特色应是医体结合、终身受益。但这一教学特色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一直得不到体现,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体育兴趣难以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也难以养成。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明确医体结合教学观念,体育教学需意识到体育教学不仅要对体育知识进行传授。也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将体育及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带动周围更多的人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培养终身体育的教育观念。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为终身体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让学生能够自愿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将终身体育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潜力充分发挥,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专业特征,让医学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并能自觉应用医学知识对体育锻炼方法进行不断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医体结合。

3.2 建立医体结合体育课程体系

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是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一个关键阶段,也是医学院校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一条必经之路,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渡阶段,对医学院校学生今后体育意识、医体结合习惯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实现医体结合,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改革,须选择有利于医体结合的课程内容。我们祖先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治未病保健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手段。医学院校体育教学需参照这些理论针对性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教学要尽量体现出科学趣味性,体现医体结合的教学特色。医学院校体育教学需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特点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比如说针对护理专业课多设置形体练习的锻炼内容。针对临床专业多设置提高机体反应能力的锻炼内容。针对推拿专业多设置利于上肢肌肉力量的锻炼内容。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在教学上需多选择一些医体结合的、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例如健美操、易筋经、太极拳等,多选择这些延续性好的体育项目,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学习到更多身体锻炼的方法及手段。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同医学院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是相适应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需照顾到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及适应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让医学院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符合医学院校特点,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要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上能自觉运用健康知识有目的进行体育锻炼,掌握更多康复运动方法。让他们能成为医体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将科学健身指导理念贯穿于医学体育教育始终,为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更好指导患者身体康复奠定坚实基础。

3.3 建立医体融合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既包括稳定的教学过程,也包括与之配套的教学方法体系,是基于某种教学思想所设置的教学程序。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思想下,体育教学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需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新颖性及知识型。所谓请进来,是指在教学中可定期邀请在学生时代是优秀运动员,包括医学资深医师专家的人员定期来校为学生进行医体结合理论课讲述,让这些专家结合自身情况为在校生讲述医体结合经验及体会,并通过实际教学讲解让学生对医体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所谓的走出去指的是让体育教师带领医学院校学生去附属医院科室进行参观,尤其是康复科室,让学生实地体验体育锻炼对医学康复治疗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体育知识技能对未来医学服务的帮助。考虑到医学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可选择健身运动处方模式体育教学,教学中聘请运动医学专家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如何对个体体质进行评价。如何根据个体不同体质开具不同的健身运动处方,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开具医学诊断处方,还能开具健身处方。

3.4 找准结合点,做好医体融合

医学院校的医体结合体育教学必须要找准结合点,针对结合点具体实施医体结合教学策略。教学中要通过体育课、医学专业课对学生展开系统体育知识基础理论学习、展开卫生保健、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基础理论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学习重要性,懂得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利用这个结合点,进行医学体育项目学习,例如健身运动处方的学习,医疗体育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多种保健体育方法及手段。通过学习能够对患者熟练地进行体质测试,并可以针对患者体质测试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处方,能够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锻炼。

3.5 加强医体结合教师队伍建设

医学院校医体结合体育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教师,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医学院校要实现体育教育的医体结合,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医体结合是否能够实现。要建立医体结合体育教师队伍,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体育教师知识面不断拓展,提高医学知识,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教师进修学习提供政策及经费支持。其次,加强学校内体育教师同医学人才间的交流,为体育教师医学学习创造条件,让体育教师能够对现代医学知识及治疗手段尽可能多地学习。力求将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培养为半个医生,让体育、医学这两个不同专业通过体育教育这一平台达到渗透融合,让医学院校中体育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出其应有作用。第三,医学专业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并了解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熟悉体育运动的简单规律,让医学教师掌握基本康复运动处方,教学中能自觉将这些知识渗透到对学生的课程讲解中。

3.6 构建科学的医体结合评价体系

对体育成绩的合理评价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境,调动起学生学习医学体育的热情。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医学院校应根据自己专业特点,构建出合理的医体结合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将体育教学成绩以百分比形式纳入学生学期考核成绩中。平时体育课程中还可以采取奖励加分的方式,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在学期考核内给予额外加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书面试卷、问题讨论、技能掌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定。

总之,医体结合体育教学符合医学院校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是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医体结合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自我健身意识,有利于他们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但当前医学院校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资源难以有效整合、教学方式同医学契合度低等问题。未来体育教学改革中应明确医体结合的教学观念,建立医体结合体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找准结合点,做好医体结合,加强医体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努力构建科学的医体结合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