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军工专家

2019-02-16小敏

航空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氢气球氢气李鸿章

小敏

华蘅芳出生于世宦人家,早年家庭富足,少年时便被同乡誉为“奇才”。华蘅芳的“奇”,在于他并没有和同时代的读书人一样热中于科举和八股文,而是从很小便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10岁开始,他便苦读《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十四岁时便能通读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并将书中的595道算术题都作了一遍,因此而受到当时许多热爱自然科学的学者的赏识。他的同乡、晚清数学家之一徐寿,比他大13岁,但因钦佩他的学问与刻苦,与其结成忘年之交,互相切磋学问。

咸丰初年,华蘅芳和徐寿一起赴上海学习数理化知识,并在上海与晚清著名数学家李善兰相识,获得了李善兰的赏识。也是在上海,华蘅芳开始接触到西方的实验科学,并通过学习实验,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化学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知识。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为华蘅芳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咸丰十一年底(公元1862年初),已经声名卓著的华蘅芳,应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的邀请,与徐寿一起共赴安庆,加入了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军工制造企业,集合了一大批当时中国著名科学技术专家,华蘅芳和徐寿之外,还有龚芸棠、徐建寅、张斯桂、李善兰、吴嘉廉等人。在安庆内军械所,华蘅芳与徐寿合作,经过周密的计算和设计,用3个月时间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蒸汽机,接着又于同治四年设计制成我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轮船“黄鹊”号。从此,华蘅芳成为晚清著名的军工专家。同年,他应李鸿章邀请,到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参加筹建工作。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创立了天津武备学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有影响力的综合陆军军官学校。华蘅芳应李鸿章的邀请,赴天津出任武备学堂的数学教习。

在天津武备学堂创立之前,清政府刚刚在越南与法国打了一仗,就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中法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腐败的晚清政府,因痛感当时中国陆军军官的缺乏,聘请了一批德国军官作为军事顾问。天津武备学堂建立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中国培养合格的陆军军官,另一方面,李鸿章也有自己的一个“私心”,就是要安置这批因中法战争结束而闲置下来的德军军官。这些德国军官,都被安排进了武备学堂成为教习。

在中法战争中,法军在越南战场上,曾经施放氢气球侦察清军阵地,由此引发了李鸿章等人对氢气球的兴趣。因此,在天津武备学堂成立后,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李鸿章托人从法国买来了两具法军的军用侦察气球,准备用作教具。当时,由于中国教习普遍不知气球为何物,这两具进口的法国军用气球,便归德国教习保管。两具气球中,有一具在运进中国途中损坏了,武备学堂的中国教习几次催促德国教习修复气球,用作教具,没想到德国教习却一直推三阻四,漫不经心,似乎是把這两具气球视为了自己的“禁脔”。

这些情况都被华蘅芳看在眼里,他心中十分不满,为了给中国教习争口气,他联合了同校的教习孙筱槎,一起制造了一个直径在五尺(大约1.7米)左右的氢气球,并且试飞成功。德国教习大为震惊,赶紧修好了气球。不久,两具进口的法国气球也顺利升空。丁汝昌还乘坐这两具气球其中之一升空,此事在当时是一件大新闻,天津著名的《点石斋画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当时的气球多充氢气。氢气球的原理并不复杂,唯一的困难在于氢气的制造。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百姓普遍缺乏化学知识,因此在天津一直流传着“华蘅芳从镪水里提取氢气”的传闻。其实,镪水就是浓硫酸。而今天稍有化学常识的人都不难知道,浓硫酸里并不含氢气,自然也就无从“提取”。

在进入天津武备学堂之前,华蘅芳曾在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工作过多年。在江南制造局,他参与了火炮和火药的研发、设计工作,并由此开始研究化学知识。华蘅芳制造氢气的方法,在今天看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后,与铁等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氢气。再将氢气充入气球内。中国近代第一个氢气球,就这样制造成功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华蘅芳制造的氢气球并没有得到腐败的清政府的重视。天津武备学堂的军用气球课程,也并没有影响到战力匮乏的晚清部队。在后来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未见清军使用氢气球的记录。华蘅芳制造的氢气球,并没有能为保家卫国出上力。

不过,作为晚清著名的数学家和军工专家,华蘅芳毕生的心血并没有白费。从1865年加入江南制造局开始,一直到去世前,华蘅芳呕心沥血翻译了许多西方的数学和军事学著作。华蘅芳毕生共翻译西方自然科学书籍12种,160余卷。他翻译的《地学浅释》,是中国最早翻译的西方地质学书籍,康有为曾将《地学浅释》推荐为青年必读书。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求学时,曾以《地学浅释》为课本,还把全书抄了一遍,连715幅插图亦描了下来。可见这部书对鲁迅影响之大。他与傅兰合作译出的《决疑数学》一书,首次把西方概率论引入中国。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华蘅芳在家乡去世。他一生潜心科研事业,著述丰富,蜚声遐迩,学生布于四海,却终生不求仕途进取,以布衣素食为足,“身殁之日,家无佘财”。

猜你喜欢

氢气球氢气李鸿章
李鸿章的尴尬
善恶只在一线间
AP1000核电站安全壳内氢气控制
李鸿章的崛起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
都飞走了
轻飘飘的“炸弹”
俾斯麦奚落李鸿章
氢气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