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岗位导向的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的建设

2019-02-16

山东化工 2019年21期
关键词:石油化工岗位教学内容

王 蕾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是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属职业核心课程,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化工类专业的职业拓展课程。是从事石油加工生产领域人才培养过程中必备的专业素养形成课程。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结构、劳动组织方式以及对人才的要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1],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去建设“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这门课,将对培养燃料油生产一线高级操作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及石化产品销售人员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课程建设思路

1.1 专业人才主要从业岗位调研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石化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从岗位分布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以下几类: 1)一线操作人员,主要从事化工生产的操作、调试、运行与控制;2)质量检查人员,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 3)从事产品的销售、售后的技术服务类岗位。

其中,一线的操作岗位占主要比重,因此,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要培养的是集生产、管理、服务为一身的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课程建设目标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显著特征[2],课程建设应当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对接职业岗位能力发展要求,并将职业岗位标准引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深入走访石油化工企业,与优秀技师、专家座谈,统计毕业生就业岗位、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校企共育、工学结合、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3]。构建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开发以典型化工工艺为载体,化工生产任务为导向的优质核心课程。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扎实的石油加工技术、油品分析、化工产品生产、化工安全与环保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生产操作、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化工生产组织管理等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经济社会与石油化工等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2 课程建设实施

2.1 课程框架构建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石油化工生产领域的典型生产工艺,依据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学院现有教学资源,将“石油加工工艺学”、“有机产品生产运行控制”和“无机产品生产运行控制”三门课程的有机整合为一门课程。

依据化工工艺运行控制和化工装置操作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化工总控工和化工单元操作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形成基础技术技能课程、综合技术技能课程和高级技术技能课程,实现岗、课、证融通的技术技能课程体系。

选取典型的石油加工工艺和产品生产工艺作为教学模块,各个模块按照石油加工过程、石油加工下游产品生产的顺序设置。将理论知识、企业文化、行业标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重新制定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自编教材,采取理实一体授课方式,分组实施。

该门课程保留原“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中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四个典型的石油加工工艺,将氨、丙烯腈、乙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融合进来,删减纯理论知识,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注重操作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内容有机的融合进了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该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也学会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际现象,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课程建设内容

1)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专家座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确定教学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2)开发建设“校企共育、工学结合、学岗直通”的课程教学模式并实施。通过教学督导及学生的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3)完善教学资源(课程实施方案、教学标准、授课计划、课件、教案、考核评价表、项目指导书、授课素材等);4)总结教学方法;5)改进实训条件和教学场所对教学需要的满足程度。

通过以上工作,努力完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实训过程的组织、辅导和考核,科学、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技能状况,以考核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技能的训练。进一步优化、完善教学资源配置,加强管理,满足教学需要。

3 课程建设创新点

本次课程建设将打破原有“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传统教学顺序,以石油加工过程为主线来设置教学模块,将理论融入工艺,将其建成一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自身素质培养,改变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实现学生综合技能的养成,力争实现“学岗直通”。本课程的创新点如下:

(1)采用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与工厂实际情况相符,操作装置与工厂实际等比例缩小,操作环境、仿真界面与工厂车间相似,可实现巡检、内外操交互、紧急事故应急预案的操作过程;

(2)突出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该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学资源,将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生产实践与在企业情景体验、顶岗实习有机融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与生产零距离,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培养目标。

(3)工学结合,构建“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

(4)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燃料油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

(5)将编写以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为主线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4 小结

基于职业岗位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建设,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岗位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安全、环保、化工产品质量监测与控制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并为其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猜你喜欢

石油化工岗位教学内容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22 年第23 卷总目次
《石油化工建设》第41卷总目次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