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2019-02-16闫旭宇

山东化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实验室评估

闫旭宇,李 玲

(延安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实验室作为高校师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其安全工作是推进高校正常教学科研活动不断向前开展的基本保证。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实验室的数量、种类和规模也随之增加。这也造成了高校实验室事故频发,且呈现增长的趋势。例如:2018年11月11日,南京某大学二级学院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燃,当时身处实验室内的多名师生受伤;2018年12月26日,北京某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了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仅使教学科研秩序受到了影响,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如何做好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高校近一段时间内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状与问题

实验室引发安全事故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均作为实验室安全隐患。在日常实验室的管理运行中,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隐患,如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小的安全隐患将可能是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间接导火索。

1.1 实验人员主观安全意识缺乏

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指出在实验室安全工作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教育不够[1]。长期以来,高校都把教学和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对于学校实验的安全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安全工作投多投少,影响不大,只要没有出事,就没啥问题[2]。贺蕾等[3]对近20年来的112起高校实验室事故原因分析得出,由于实验室人员麻痹大意,对实验仪器设备操作流程不熟,对危险物品的不安全状态认知缺失,且不具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是造成实验室事故的主要因素。尽管大多数高校有安全教育和培训,但没有形成成熟的培训制度和课程设置,长期以往,教职工和学生防范安全的意识基本丧失,最终导致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时大家束手无策,缺乏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

1.2 安全保障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高校实验室用房过度紧张,实验室人均面积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使用空间要求,有毒有害实验室和研究生学习区共用,实验室用电负荷超标,实验台不阻燃不耐腐等因素成为高校实验室的隐患;一些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因缺少资金而未预留应急供电系统,一旦停电会导致设备损坏或报废;为了满足正常教学科研需要,学校对实验室每年投入的经费往往仅限于教学实验试剂材料、必需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简单维修改造等方面,并没有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给予充分的投入。消防器材未按标准足额配备,已有的多年未进行检修,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设备,易制毒危化品、特种设备和放射源存放点等重点场所没有安装门禁和监控系统,安全设施配备不齐全,埋下了安全隐患[4]。

1.3 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缺失

风险评估是提早发现是否在实验过程中存在对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重要手段,如有危害,需要对风险作出预判,然后告知参与实验的人员规避伤害的具体措施和办法[5]。当前高校实验室许多安全隐患和问题就是由于前期缺乏充分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而间接造成的。目前高校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维修改造一般均由实验室负责人根据实验研究需要自行设计,其建设方案大多没有进行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等建设好使用时才发现某些安全设施没有考虑进来,导致二次维修难度加大或无法整改,实验室运行存在安全隐患[6]。此外,随着高校实验室规模的扩大,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导致开展的科研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加,使用化学品和高危设备频率也急剧增加,在许多化学或生物实验中还涉及大量使用剧毒、易制毒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致病微生物等高风险物品的实验项目,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实验废弃物。然而,很多高校没有根据不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差异,实行实验室安全风险分级管理[5]。

1.4 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当前,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并做了一些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但仍然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已有的制度文件已经过时,没有及时修订完善,不能适用实际管理工作需要。制度建设也仅停留在学校层面,内容过于笼统,可操作性性差,学院和实验室没有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案[6]。另外,由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校内行政部门、校外监管部门也较多,实验室安全工作由多部门管理,导致职责不清,日常事务办理和监管效率都容易出现低下的状况,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等管理混乱局面。

2 分析与思考

2.1 建立安全教育体系,营造校园安全氛围

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大家工作责任心,防范和遏止事故主观人为因素的保证,是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高校应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要求,全面加强进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7]。美国高校对实验室安全教育非常重视,学校会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接受哪些培训项目、是否强制培训、是否必须经过考试等,都有明确的培训和考试要求[8]。日本高校也非常安全工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硬件和软件建设,每所高校都编制实验室安全指导手册,安全教育培训课程纳入学生的必须课,已形成一套系统、科学、人性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9]。我国高校应借鉴国外高校成功经验,今后从安全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安全教育的形式几个方面入手,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安全教育常态化机制,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处置安全事故的水平和能力。

2.2 建设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建设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可以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有效规避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验室教学科研活动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环节。实验室安全评估主要对环境安全风险、设施安全风险、安全管理风险、实验项目安全风险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环境安全评估是对实验室用水电气暖、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方法、环境卫生等存在的隐患进行评估;设施安全风险评估是对实验室建筑规划和设计、仪器设备、危化品储存管理使用、消防设施、通风设施等存在的隐患进行评估;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是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日常管理过程、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应急管理等存在的隐患进行评估;实验项目风险评估是对实验项目申报、危险实验项目等等存在的隐患进行评估[10]。高校要通过采取自评和专家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做到及时准确掌握和把控,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构建安全工作体系,强化安全管理责任

高校要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将目前由多个部门的实验室管理业务整合在一个机构统筹管理,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作为安全工作的领导机构,下设实验室安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协调工作,解决实验室安全相关管理机构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等问题[6]。同时,还要理顺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要构建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由学校、学院、实验室、学生组成的四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并具体落实到人[11]。此外,高校实验安全管理委员要建立实验室安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采取日常监督和定期抽查等方式,每年对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工作职责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考评成绩纳入学院年度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学院年度绩效工资分配挂钩[6]。

3 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涉及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教育与管理也日益重视。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引起上级管理部门及高校的重视和思考,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通过实施全员安全教育、加强实验室风险评估机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等措施,努力提高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保障水平。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实验室评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南非大学的能力建设研究——以教学科研策略为例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