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BL教学和微信公众号的《遗传学》课改与探索

2019-02-16田志杰童良英

山东化工 2019年19期
关键词:遗传学章节遗传

石 瑞,田志杰,童良英,聂 慧

(忻州师范学院 生物系,山西 忻州 034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了着力培养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为了探索遗传学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本文以高校的遗传学教学为例,通过TBL的方式(任务型教学法)和微信公众号结合的试验教学,以任务型学习和任务型教学模式对课堂教育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延伸,为解决遗传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常见问题,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较高质量的完成好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历史和前沿动态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为在进一步深化高校遗传学的教学改革方面提供参考和帮助。

1 现状

遗传学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时相对比较短缺,先行课程背景知识无法在课堂扩充,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的最新研究内容的加入,使得遗传学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渐渐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和更新,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课前不预习课后学习主动性不强,课程作业和实验作业结果反馈不及时的话,更会造成厌学的恶性循环。学生仅有的时间用来应付课堂知识,缺乏关注科研动态以及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的问题,都制约着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对策

2.1 老师合理编排课程章节

关联度大的章节不拘泥于课本的编排,可以根据逻辑相关性进行重排。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新知识,更减少回顾旧知识的时间。一举两得。比如:课本《连锁遗传和性连锁》一章后面接着的是《基因突变》,而实际上《细菌和病毒的遗传》这一章完全可以放在《连锁遗传和性连锁》后就进行,因为连锁遗传一章的重点就是交换值的测定及如何通过两点测验及三点测验进行基因定位,把植物类、动物类、真菌类(顺序四分子分析法)的基因如何通过交换值的测定进而定位在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乘热打铁的讲《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可以省去复习交换值的概念及两点测验、三点测验的步骤,节约课堂时间,而且可以及时将细菌和病毒的“性状”特征与植物动物的“性状”特征做类比,将细菌的“共同培养”和病毒的“双重感染”与植物动物的“杂交”做类比,节省旧知识的温故,加快新知识的知新。类似章节讲授顺序也可以做适当调整。

2.2 老师利用微信公众号扩充先行知识

解决课堂课时有限,相关学科知识无法详细阐明的问题。比如:在《遗传的细胞学基础》这一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特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生殖细胞的产生过程的对比是重点,关于涉及到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活史部分,这是植物学的重点,而植物学是遗传学的先行课程。再如: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中心法则及发展,是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生物化学也是遗传学的先行课程。而《细菌的遗传分析》的章节中,涉及到微生物培养的问题,这部分知识又是遗传学的另一个先行课程《微生物》的基础知识。比如影印法,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等课堂上使用到的专业名词的背景知识。

通上,鉴于遗传学课时的有限性。这些知识在课程中只会做简单的阐明,这部分的内容就可以作业的形式布置成微信公众号的主题。

2.3 老师利用微信公众号提前做课程预告

解决学生课堂内容枯燥的问题。提前做课程预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基因突变》一章的基因突变的诱发,内容相对枯燥。可以以新闻事件回顾的方式,作为课程预告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例如:曾经发生在山西忻州的CO60致死事件。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的新闻故事大体对辐射造成的基因突变的事件有一个了解,进而产生好奇。对课堂的内容:基因诱变的物理因素中的辐射诱变的产生和影响,有前期的信息接收,新闻事件和课堂知识进行整合,更有效的深入理解课堂枯燥的教学内容。

2.4 让学生参与制作微信公众号的课程预告

解决学生课前不主动预习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制作微信公众号的课程预告,结合相关实时新闻,制作与课程相关的预告内容,学生需要查阅好多资料,间接达到预习的目的。让学生参与制作课程预告的原则是,只要与课程有关联的知识点,包括新闻点或者研究进展都可以作为选材的内容。带着这样的任务去寻找课程预告的资料时,势必会先浏览课程内容,再发现相关的点去找新闻,找素材,在无形之中达到了提前预习的效果,并且寻找素材的过程中,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深入探索课程相关内容了。

2.5 让学生把兴趣点设计成微信公众号的主题讨论

解决拓展课堂知识的相关内涵问题。针对课程的某一个兴趣点,拓展开的相关学科知识点以及本学科相关知识点的研究背景,研究案例,研究前沿等的讨论。比如:《细胞质遗传》的章节中,细胞质的遗传主要通过母本进行传递,父本只提供很少或者几乎不提供细胞质的基因。有的同学就对父本提供细胞质基因的情况很感兴趣。就可以鼓励学生对科学前沿文献进行搜索,信息汇总后撰写成一篇相关的主题讨论。将课堂的知识外延到课堂外,将书本的知识外延到科研文献中。

2.6 让学生把疑惑点或者兴趣点设计成微信公众号的主题讨论

解决拓展相关知识的外延问题。不能理解的知识点,抽丝剥茧的,刨根问底的去寻找答案。本学科的,相关学科的,充分的自由的去探索。解决学生不能独立思考惯性被动接收的问题。比如《遗传数据的卡平方分析》的内容中,设计到统计学的“自由度”的概念。df=n-k(n=事件数,k=限制条件),一般k=1,一个限制条件,有的学生就好奇k什么时候不等于1?有没有什么实例?像这种情况,本属于统计学的专业名词定义,产生的好奇和猜想,就可以通过将兴趣点作为公众号主题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参阅文献,寻找答案。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探索,达到双重收获的效果。

2.7 让学生把时事热点设计成微信公众号的主题讨论

解决学生对学科知识兴趣不浓的问题。结合时事热点,新闻动态,综艺节目,电视节目等,只要与学科相关的背景知识相关,或涉及到学科的外延知识,都可以制作主题讨论。学习娱乐两不误。学生喜闻乐见,又能寓教于学。比如:《向往的生活里》涉及到每一个鸡蛋都会孵出小鸡来吗?这个可以在《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的章节,作为热点进行主题讨论。福岛核泄漏的时事新闻,在《基因突变》的章节中,作为热点进行主题讨论。时事新闻“宇航员DNA发生永久突变”的新闻中,也可以在《基因突变》的DNA修复机制中讨论。

2.8 把课后习题解析和实验操作规范结果制成微信公众号的答疑主题

解决课后答疑不及时和实验报告结果无反馈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作为和学生课后的交流互动平台。布置的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课后的问题可以陆续制作成公众号答疑主题,尤其是对于遗传学习题存在的一题多解现象。可以由老师或者通过学生制作解题步骤及讲解视频的方式发布,及时为同学们解惑答疑。另一个缺乏及时反馈的教学环节是实验的部分,做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每个人看到的结果会有差异,实验结果不理想。但不清楚究竟自己贻误了哪个环节,甚至于正确的现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最终都没能看到。或者是实验报告交回来了,由于学校需要装订成册,没有机会发给大家及时反馈老师的评价。微信公众号平台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由老师或者学生自行制作,实验操作的细节注意事项的视频,及正确的实验结果的演示。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完成实验课的翻转课堂。达到及时答疑及时反馈,及时温故知新。

3 结语

鼓励学生和教师共同维护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达到突破课堂内外界限,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教师课堂编排的调整能力,一定程度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利用微信平台,积极反馈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遗传学章节遗传
非遗传承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