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实现的路径研究

2019-02-16尹晓娟郭珍磊

关键词:学生党员支部高校学生

尹晓娟 郭珍磊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安徽 蚌埠 233000)

在2017 年12 月教育部颁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将组织育人纳入了“十大”育人体系,提出要“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1],彰显了组织育人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担负着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是开展党建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发挥高校党组织作用的基础,也是高校组织育人的落脚点。因此,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积极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自觉担负起育人育才的主体职责。

一、充分重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的重要意义

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高校学生党支部担负着吸收和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承担着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以来,各高校按照支部建在班上的目标,形成大学生基层党组织体系,基本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学生党支部作为最贴近学生基层党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抓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主要体现为在思想建设上的凝聚作用,在班级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密切联系师生中的服务作用,在自我教育管理中的培育作用。

2.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需要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我们党团结统一的共同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教育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首要问题。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素质难以量化,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存在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很难做到客观科学,导致把关不严的问题。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党员受多元化思潮影响较大,入党动机复杂,功利性倾向显著,支部对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力度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提高党在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使得每个师生党员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敬党,在党为党,对党忠诚老实。

3.构建全员育人“大思政”的需要

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组织最小的“细胞”,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石,纵观高校组织育人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各自为政,其功能和行动的“碎片化”[2],学生党支部如何更好的发挥出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把其它学生组织团结和聚集在党的周围。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大思政”格局战略形势下,充分发挥组织育人的政治功能,思想引领功能,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存在”、“组织化实施”,把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的发挥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功能提升密切联系,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的现状反思

1.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政治功能弱化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石,是我们党与大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学生党支部是最具有活力、创造力和辐射力的基层党组织,是青年学子了解和认识党的窗口,也是教育和引领的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前哨阵地。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期党的领导和政治功能出现弱化问题,什么时期就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在互联网带来思维方式的改变及西方意识形态多方位渗透的今天,党支部的政治功能需要尤为突出。而现在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模式化,大都集中在听报告和参加会议上,教育内容大都理论化,缺少吸引力,不能真正做到解疑释惑。或者为了创新支部活动形式,吸引更多学生党员参与到活动中去,将一些课外活动,专业学习、就业创业指导讲座等作为支部活动的主要内容,长期以往就会弱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政治性,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育人功能。

2.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能力有待加强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速度快,党员人数增加导致党员教育培养难度增大,一是支部活动组织难度大,支委人才培养难;二是虽然学生党员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入党动机取向多元,政治意识模糊,理想信念动摇等现象。同时,随着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求,支部进行分拆,支部数量增加,合适的支部委员、支部书记出现任职断层现象。另外,对于由高年级学生担任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又会面临实习、毕业、考证、论文等多方面的压力,影响其对支部活动热情,也缺乏对活动思想和形式的思考,使得支部活动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3.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体系不够清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高校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就涉及到“为谁培养人”这个方向性问题,目前高校党支部出现育人体系不够清晰,各支部之间缺乏联动性、共生性;支部和上级党组织缺乏主从性、层次性;党支部育人功能主要由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工作能力所体现。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发挥不利,党团分离、党学分离,以团学活动代替党员活动等,这些都充分体现组织育人主体职责不清,定位不全,缺乏顶层设计,势必导致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出现“自拉自唱”不能“同频共振”,或者淹没在其它活动之中,不能同向发力。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功能实现的主要路径

1.加强党的领导,保障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协同实现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功能的实现首先需要高校党委做好顶层设计。2018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4]。加强党对高校组织育人协同体系的全面领导,保障高校组织育人功能实现,学校各级党组织要自觉负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职责。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突出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优化院(系)党支部建设,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考核办法,做好党支部书记选配、培育、使用工作,统筹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生党支部应积极发挥其根植校园深处优势,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支部各项活动中,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从高校目前运行机制来看,支部建设一般统筹在学校党委组织部,而思政工作统筹于高校学工部,如果沟通不够,缺乏顶层设计,势必会出现各自为政,其育人整体功能不能得到有力体现[5]。从工作思路来看,应从发放文件布置工作验收工作予以转变,充分挖掘各项工作背后的育人要素,如果说学校党委是人体的大脑核心,院系党组织就是中枢神经,而学生党支部就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神经元,发挥各级党组织育人功能就是要大局出发做好顶层架构,从基层着手使之落地生根,厘清各自功能定位和职能范畴,达到理想育人效果。

2.加强思想建设,奠定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思想基础

加强思想建设,突出价值引领。要把支部思想建设和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党员教育培养过程就是一个传递信念到坚定信念的过程[6],在党员发展中,要以政治思想素质为标准,加强对团支部推优工作的指导,做到育优、推优、选优无缝对接,把好入口关。针对入党积极分子主要解决思想上入党这个问题,可在同学中开展党史党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如可以开展走访老党员等活动,树立同学对党的敬仰向往之情。对新入党员同学,可通过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的建设,举办党员骨干培训班、学生党员读书会等活动,帮助新党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党龄较长的学生党员,重点培养思想自我净化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参加马列主义经典原著读书会、听专家讲座等形式加强对经典的理解和理想信念的塑造。通过支部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思想建设,重视党员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激发思考,坚定信念,为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加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育人职责

一是拓展阵地平台建设。以班级阵地建设为主的党支部设置模式在班风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的概念不断弱化,学生党支部应根据新时代要求做出调整积极拓展新的组织阵地,探索在宿舍、实习点、社团、实验室、科研项目、创新团队等进行组织覆盖[7],通过组织引导带动文明宿舍、文明社团、优秀科研团队培育创建。

二是探索网络平台建设。顺应时代发展和师生需求,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以互联网为纽带将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融合。网络平台建设基于充分考虑95 后学生的特点及新媒体的传播环境,遵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如创建示范性网上党建园地,创建学生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创建支部网络党课等,使得主渠道、主阵地的声音在众声喧哗的背景中凸显出来,使得青年学生党员以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教育。

三是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坚持支部建设与实践育人相结合,为学生党员搭建锤炼党性的实践平台,在校园文化、校风建设、校园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进与社区共建,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展“社区支教”、“送文化进社区”等品牌活动;坚持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组建支部党员团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开展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组织党员同学参加“百万师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等。

4.加强组织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群团组织育人中的纽带功能

一是实现党团无缝对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密切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关系,做好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工作,将培养学生党员与培养优秀团干结合起来,优先推荐优秀团干入党;把团建纳入支部党建整体规划中,通过活动阵地共建,活动主题共享,吸引更过优秀团员参加党支部活动,使得广大团员青年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促进青年团员成长进步。二是积极参加班级、年级、学生组织管理工作,引领优良班风学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使得学生党员群体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党支部工作应渗透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具体环节,除了党员同学教育和培养,广大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是党支部建设效果的育人体现。三是引领学生会、社团等青年组织建设[8]。可以通过吸收学生会、社团等青年自组织的负责人、组织骨干加入党组织,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扩大支部工作覆盖,提高育人辐射能力,支部活动和学生会、社团活动有效对接,隐形渗透,指导他们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

5.加强制度建设,充分保障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长效性

针对党建工作的新形势,高校党委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政策环境,提升育人水平。一是健全评述机制,全面推进校、院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建立科学评估指标体系,重在发挥组织育人的协同性和整体效应;二是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注重发现挖掘并宣传师生身边的优秀党员先进典型事例,深入提炼树立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三是建立高校协同育人体系落实情况的督导考核机制,定期研究、联系指导、问题研究、校内巡查、工作问责,确保育人功能协同实现。

学生党支部应自觉纳入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完善育人机制。一是科学布局学生党建,除了把支部建在班上,合理实现高低年级党员发展计划,可以根据教学管理、学风建设、作用发挥合理布局。如研究生党员以学术梯队、重点实验室等组建党小组或党支部;学生实习期间,以实习单位设立党小组或党支部,从而实现组织覆盖和思想凝聚,提升支部育人实效。二是健全困难师生党员关怀激励和帮扶机制,积极开展服务、帮扶、慰问、表彰等活动,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有教育引领又有温情关爱,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师生之家,增强师生党员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三是加强对支部育人功能评估分析。把支部育人实效作为党建考核重要环节,确立科学的评估标准,评估标准要有可测性,可行性和可比性,突出效果的差异性,避免主观随意性和评估的形式化。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支部高校学生
支部联建润“甘泉”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