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19-02-16曹莎莎郭珍磊
曹莎莎 郭珍磊
(蚌埠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安徽 蚌埠 233000)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对生产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对于高等教育领域同样展现了巨大的影响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高校必须能够准确的掌握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与结合点,借助大数据,采用相应的教育措施,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新路径
关注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是思政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准确把握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大数据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新的教育载体,具有海量化、数据化、复杂化、动态化等特点[2],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是通过课上课下的观察感知、互动交流等途径来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实效性欠缺,且精准性不够。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态的新途径,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带给生活学习的便利,其中包含了在线学习、网络选课、网络购物、网络社交等等,通过这些网络活动,每一个大学生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储存、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就能把隐藏在数据表面下学生的行为动态、思想变化、价值取向等信息呈现出来。因而,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教育者更准确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规律、掌握教育的有利时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比如登陆购物网站,页面会自动推送用户最近关注的感兴趣的商品,就是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商家从庞大的数据中发掘出用户的个人偏好,从而根据用户的消费关注点来去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这种注重个性化的服务思维在教育领域也同样适用,为我们进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渠道。通过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消费等方面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可以获取大学生行为习惯、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等相关信息,不仅有助于教育者获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反馈,更有助于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体差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使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3.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新思路
教学效果的评估不仅是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教育者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学效果的反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反思、查漏补缺。但如何根据师生互动的信息来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大数据技术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大数据时代,每一个教育评价对象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微观动态都可以被关注和记录,他们的偏好、兴趣、思想等非理性表现都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被分析。教育评价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教师、环境、课程、学校等等都是被评价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范围也扩大到所有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变量。这种基于大数据的新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际体验,以及学生在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实际表现,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效果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4.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与其他门类学科的研究相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人文色彩相对较强,而量化分析较弱,这也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软肋。在实施定量研究过程中,调查方案的设计多是围绕调查目的去准备,提前预测调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实施过程中也会人为协调各变量,最后的调查结果分析阶段则是建立在之前人为把控收集到的信息上。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调研的数据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且通过这种途径得到的数据是有限的,调研结果可能也不精准。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拓展了数据收集的广度和深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再仅仅依赖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而是通过捕捉大学生的各种网络行为所留下来的相关数据变化。研究者们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学生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重新处理,发挥量化研究优势,结合定性研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二、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息处理能力不足
大数据时代,各类数据不仅体量巨大,且一直处于动态发展阶段,以大数据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要具备收集、筛选、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树立大数据意识和思维。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使用大数据的能力和意识,一般专业技术人员虽知道如何收集、分析和使用数据,但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基础,仅依靠大数据这个载体,无法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教育实效性更无从谈起。缺乏完善的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导致数据的集成度、共享度不高,许多数据还因为缺乏统一的格式标准而不得不闲置丢弃[3]。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大数据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
2.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纷繁复杂影响教育效果
一是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学会如何收集处理信息,还要有筛选信息的能力。在信息采集中,大量的干扰信息也会被一并采集到信息库中,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也是教育者面临的一大问题,否则将会对信息分析结果造成干扰。二是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群体,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因此,大数据背景下传播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西方的腐朽价值理念也极有可能影响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关社会思潮和网络舆论环境一定程度冲淡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4]。三是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育者还要多,教育者的信息主导地位被打破,再加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理论性居多,针对性不强,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易受到道德挑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利用大数据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收集的数据虽然有利于了解、教育学生,但是对于教育对象而言,自己的隐私会被窥探。当信息管理不当或者数据滥用导致个人隐私泄露,不仅数据采集者会受到道德挑战,且可能带给教育对象毁灭性的打击。另一方面,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信息采集、分析能力不足或者专业素养不够,当面对动态的庞大数据时,很有可能抓不住教育对象的本质问题,对学生进行错误的指导,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数据应用,依托数据而非依赖数据,探究行为而非挖掘隐私。大数据技术研发、应用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幸福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仅用于合法、合乎伦理和非歧视目的[5]。
三、大数据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树立大数据意识,创新思政教育理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云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的运用,都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数据资源的即时性、多样性、变化性,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实现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同时,教育双方都应该树立大数据意识。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目标,必须是具有信息素养高、思想品德好的人才,是数据时代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不仅要认识大数据、培养大数据能力,更要学会运用大数据,比如在大学生进校时就对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信息数据培养课程,搭建网络教育平台等等。对于教育者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更要紧跟时代发展大势,树立大数据意识,将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应在科学研究上多思考,探索大数据信息与学生成长、学习、交往等方面的关系,发现问题并提出应对方案,挖掘大数据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提高数据能力素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从学校层面来说,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首先要成立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建立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将数据素养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之中。通过开展大数据信息素养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用网络技术、统计学、云技术等方面的数据操作能力;通过开展网络课程设计、数据分析等业务培训,增强教育者的数据应用能力。其次,学校还应该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成立跨学科课题研究组,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多方优势共同开发、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最后,学校还应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改善师资结构,确保教育队伍技能结构的互补和多元。在师资选聘方面,不仅要招录专业水平过硬、政治理论素质高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招录一批专业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充实到队伍中。只有技术人员与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互通有无,才能彼此促进,增强教育实效。技术人员可根据教育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相应技术支持,帮助教育工作者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教育工作者可向技术人员传播政治教育理念,交流彼此经验。
3.积极整合数据资源,加强教育平台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平台建设的前提是数据安全。这既是规范平台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教育工作者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不健康的数据信息要严格控制,彻底删除,并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保护,加强安全防护,保证数据安全。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类数据资源。第一,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将校内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各学生管理年级、日常事务管理、学习过程与反馈等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化平台。第二,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分析平台。数据平台建设完毕后,就可以充分利用数据资源,进行统计、比较与分析,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检索相关的数据资源,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探讨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规律,挖掘数据信息背后呈现出来的潜在价值。第三,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追踪平台。实现对数据库中学生校内外活动、学习情况的追踪,比如通过学生大学几年的获奖情况、学习成绩分布、参与实践活动、实习状况等方面的追踪与分析,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和预警能力,有效防控学生思想、心理问题及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助于完善应急危机处理体系。
4.注重提供针对性服务,实现思政教育个性化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数据基础是对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可以说,数据是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95 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各类社交软件、信息平台、移动设备,使得大学生的数据足迹被记录和保存下来。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提取有用信息,可以分析不同数据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探索其内在规律,以可视化的形式精确描述学生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个体倾向、行为偏好等个体表现。此外,基于大数据平台,可以获取学生家庭构成、社会关系、参与活动等个人信息,这有利于挖掘影响大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观念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根据其个体差异,精准判断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手段,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服务。例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做出指导性意见或者是建议,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企业专业测评、求职意向、个性分析以及岗位匹配等诸多服务,将社会上分散的就业需求信息和每位大学生的个人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的匹配,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