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研究
2019-02-16翟伟希
翟伟希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475000)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P10)中华民族已经越过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阶段,正在经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习近平建设美丽中国思想不仅继承延续了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且反映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的覃思精研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2](P208)习近平建设美丽中国思想,能够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助力中国走向美好新时代。
一、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的科学内涵
建设美丽中国思想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促进中国山明水秀二者之间的矛盾,使中国成为一个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改善突出环境问题,是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改善突出环境问题,指要解决严重影响人民大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的国家,环境承载力十分脆弱。随着中国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3](P392)。一些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诸如土地荒漠化、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不仅严重危害着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远大目标,我国必须改善突出环境问题。随着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具备了改善突出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条件。中国的经济持续保持着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1](P3),为改善突出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习近平指出:“我们已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3](P392)
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的必然要求。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指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使其由过去极度依赖物质能源消耗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转变成为依靠创新驱动引领的绿色环保的集约型模式,并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健康、节约适度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习近平指出,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3](P394),为了中国的环境能够更加优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必须放弃以能源资源消耗为主的发展方式,坚决否定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做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3](P395)。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是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的重要内容。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指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保护绿水青山的做法,实质上就是在获得金山银山。习近平所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2](P209)的著名论断,就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习近平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矛盾对立中,看到了二者统一的关系。他认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一个共同整体的两个不同组成部分,中国要建设的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同在,即保护环境和发展生产和谐并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指国家要建立完整无缺的生态文明制度,用班班可考的规章制度,去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和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包括了资源保护制度和环境修复制度,也包括了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习近平强调指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3](P396)只有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才能做到令行禁止,使党和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政策能够快速高效地落实,推动保护环境在中国社会蔚然成风。
二、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的重要意义
建设美丽中国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中国思想为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的环境支持,对于党、国家、人民大众乃至整个世界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一经成立,就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其历史使命,自始至终“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4](P41)。党始终不渝地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其开展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目标。习近平强调指出,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2](P208),大力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思想要求党切实维护好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积极改善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努力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还黎民百姓一个山明水秀的美丽家园。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先锋队的性质,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国顶层设计,诸如“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均包含了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绿色发展理念,指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国家富强与环境优美并存的和谐美好局面。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坚持对党领导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建设美丽中国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与自然关系正确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必然属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环境的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条件,因此,建设美丽中国思想遍及了中国的顶层设计,将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加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到21世纪中期,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P29)。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体现在中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实力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政治上更加民主和法制,政治制度趋于完善和成熟;还体现在中国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够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下,中国应该成为也必将成为世界上最有生态影响力的国家。中华儿女能够在“天蓝、地绿、水静”[5](P134)的优美环境下幸福生活。
建设美丽中国思想要求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应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对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第三产业和消费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结构的主体,创新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可以带动朝阳型绿色产业和绿色行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绿色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能够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不断增加居民个人收入的同时,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财政税收。建设美丽中国思想还能够促进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国家用改革的方法,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减少低端质量商品的供给,增加中高端商品的比重。建设美丽中国能够有效减少中国企业对能源资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给产品的质量。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P3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特别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5](P2)。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P208)。建设美丽中国思想也有利于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P11)。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物质需要,还包括健康需要和环境需要。建设美丽中国,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能够提高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建设美丽中国思想有利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能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告诉我们,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部分特别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有时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整体的关键部分之一。建设美丽中国思想,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方法论。中国的环境问题一旦得到解决,能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治理本国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其他国家在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可以多一份参考和选择。如果各个国家都能够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那么作为整体的世界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美丽的了。因此,建设美丽中国思想促进了美丽世界的形成。
建设美丽中国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和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保护的思想精髓,又继承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生态问题和发展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点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6]。
三、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的具体举措
建设美丽中国思想之所以是一个科学发展的理论体系,不仅因为习近平论述了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更在于习近平为了能够把建设美丽中国思想变为现实,提出了一揽子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导。
党和国家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妥善处理好严重影响民生的环境问题。第一,建设美丽中国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事关人民福祉,要将建设美丽中国看作是惠民利民的重要工程,将它摆在全局工作的显著位置,加大国家财政的投入力度,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第二,要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坚持保护环境和自然修复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与保护一体化工作,对土地荒漠化、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使生态环境逐步有序地朝良性方向发展。第三,要努力增加森林和绿地面积,必须提高土地植被覆盖率,鼓励全社会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依法保护森林和绿地面积。
党和国家必须敦促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消费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首先,要把创新作为引领绿色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形成绿色环保的集约型生产模式,重视绿色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为其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使绿色产业和行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次,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绿色产品的供给质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的中国化路子。最后,推动形成绿色健康、节约适度的生活方式,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满足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党和国家必须自觉树立环境保护和尊重自然的思想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中。第一,要加大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党和人民深刻了解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保护绿水青山实质上就是在获取金山银山的认识,使绿水青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第二,要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切实提高全党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伦理观,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三,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塞罕坝党员群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理念而形成的伟大的绿色发展精神,值得中国人民学习和效仿。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能促使环境保护和发展生产在中国和谐并存。
党和国家必须努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可靠的政治基石。“生态文明的成效,关键在生态文明制度的落实落地。”[7]首先,要完善国家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使保护环境成为发展生产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其次,要贯彻落实资源保护制度和环境修复制度,切实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制可循,有制必循。最后,要积极实施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对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追责和处理。
建设美丽中国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的形成发展,不仅是习近平个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的提出,将极大地解决中国生产力稳步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促使二者达到和谐共生,并将为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生态强国的美好新时代提供强大的环境支持,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奠定重要的环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