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主要肉类价格波动新特征及影响因素探析

2019-02-16马敬桂魏凤秀

中国猪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牛羊肉鸡肉肉类

叶 锋 马敬桂,2 魏凤秀,2*

(1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3; 2 长江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 荆州 434025)

近年来,由于疫病、生产成本和养殖政策等的影响,我国肉类价格波动频繁。肉类及其制品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必需品,其价格波动必定会影响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城乡居民的消费福利。对于养殖户来说,肉类价格的波动会加大其养殖风险[1]。因此,研究我国主要肉类价格的波动规律,不仅能为政府出台调控政策提供参考,也能为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养殖和消费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文采用HP 滤波法来探讨我国猪肉、鸡肉、牛肉和羊肉等主要肉类的价格波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主要肉类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肉类因素的特点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养殖者的养殖决策提供参考。

1 主要肉类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目前,我国居民主要消费的肉类是猪肉、鸡肉、牛肉和羊肉。据新华社报道,2017 年我国猪肉、鸡肉、牛肉和羊肉的消费量占肉类消费总量的90%以上。本文以来自《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统计年鉴》、中国畜牧网等2006—2015 年的猪肉价格(PP)、鸡肉价格(CP)、牛肉价格(BP)和羊肉价格(MP)月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HP 滤波法对4 种肉类数据进行分析。

HP 滤波法认为时间序列的趋势项是缓慢变化的,既不是随机波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认为经济运行中的数据是有规律的,存在周期变化和趋势变化。其原理是将时间序列数据波动方差进行极小化处理,将研究的时间序列数据看成频率不同的几个组成部分,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分离出频率较高的成分,去掉频率较低的成分,然后得到时间序列数据的周期项和趋势项。因此,根据此原理将猪肉价格、鸡肉价格、牛肉价格和羊肉价格分解为价格周期项和价格趋势项。

本文采用Eviews 6.0 和Excel 2007 处理各种肉类的价格数据,得到的结果见图1~4。

图1 猪肉价格HP 滤波

图2 鸡肉价格HP 滤波

图3 牛肉价格HP 滤波

图4 羊肉价格HP 滤波

1.1 肉类价格总的来说呈现出稳步上涨趋势

由图1~4 可知,2006 年1 月到2015 年12 月,猪肉价格由12.67 元/kg 上升到26.15 元/kg,增幅约106.0%;鸡肉价格由9.66 元/kg 上涨到18.59 元/kg,增幅约92.0%;牛肉价格由18.31 元/kg 上涨到61.60元/kg,增幅约236.0%;羊肉价格由19.48 元/kg 上涨到58.59 元/kg,增幅约201.0%。可见,4 种肉类的价格基本上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上涨幅度不同。从短期看,猪肉和鸡肉价格的上涨幅度远大于牛羊肉价格的上涨幅度;从长期看,牛羊肉价格的上涨幅度大于猪肉和鸡肉价格的上涨幅度。

1.2 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具有波动周期性

通过对各种肉类价格进行HP 滤波分析可以看出,牛羊肉价格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猪肉和鸡肉价格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由图1 可知,从2006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猪肉价格经历了2.5 个周期波动,其中有3 个波谷和2 个波峰,2006 年5 月猪肉价格下跌到第1 个波谷10.95 元/kg;到2008 年2 月到达第1 个波峰25.94 元/kg,增幅137.0%;2010 年5 月为第2 个波谷价格为16.41 元/kg,跌幅52.0%;2011年9 月猪肉价格达到第2 个波峰,为30.2 元/kg,增幅83.0%;2014 年4 月下跌到第3 个波谷19.3 元/kg,跌幅36.0%。猪肉价格波动的周期一般为3~4 年,并且其波动还具有非对称性,即猪肉价格波动周期中上涨时间和下跌时间不同。由图2 可知,2006 年1 月至2015年12 月,鸡肉价格共经历了3 个波动周期,2006 年3月鸡肉价格达到第1 个波谷为9.37 元/kg;2008 年5 月鸡肉价格上涨到第1 个波峰为14.11 元/kg,涨幅50.6%;2009 年6 月,鸡肉价格波动的第1 个周期结束,价格为12.87 元/kg,跌幅9.0%。鸡肉价格的第2个波动周期从2009 年6 月开始,2011 年9 月达到波峰为17.30 元/kg,涨幅34.4%;2013 年5 月鸡肉价格下降到第2 个周期的波谷为15.67 元/kg,下跌幅度为9.0%。鸡肉价格波动的第3 个周期于2013 年5 月开始,到2015 年2 月达到峰值,价格为19.34 元/kg,涨幅23.4%[2]。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的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而牛肉价格和羊肉价格的周期性特性不太明显。

1.3 肉类价格存在波动的不规则性

肉类价格波动不规则性是指在一定环境下,肉类价格出现除了趋势性和周期性以外的特点。肉类价格波动的不规则性主要由养殖所面临的自然风险造成,2006 年的生猪蓝耳病和2008 年的雪灾给畜牧价格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导致市场价格预测失灵,肉类价格波动呈现出变异波动。因此,比较突然的自然灾害和畜禽疫病会导致肉类价格波动出现明显的不规则性[3]。

1.4 猪肉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由于气候条件、生产条件、节假日和居民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肉类价格在波动的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季节性特征。一般表现为每年的第一、四季度价格上涨,第二、三季度价格下降。这种不同肉类的季节性价格波动不同,具体体现为猪肉价格季节性波动明显,鸡肉和牛羊肉价格季节性波动相对不太明显。通过对猪肉价格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猪肉价格短期季节性变化一般1 年为1 个周期,呈现出“U”形变化。一般情况下,猪肉价格在每年的1 月和2 月达到最高值,自3 月起逐渐下降,至6 月降到低谷,7 月猪肉价格逐步回升并一直延续至第二年的1 月和2 月。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大多在每年的1 月或2 月,该段时间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猛增,短期内猪肉供给一定,会使猪肉价格上涨;3 月和4 月猪肉供给逐渐增加,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明显下降,会造成自3 月起猪肉价格不断下降。鸡肉和牛羊肉的季节性不太明显,主要是我国居民对猪肉的消费比重远大于牛羊肉和鸡肉,因此鸡肉和牛羊肉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低于猪肉价格的季节性波动。

2 肉类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2.1 生产成本影响

生产成本是影响肉类价格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饲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土地租金等各方面成本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使得我国各种肉类的价格上涨。以猪肉成本为例,生猪养殖成本是猪肉价格形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考虑影响猪肉价格波动的因素时,需要优先考虑生猪的生产成本。生猪生产成本中,以玉米、高粱、麦麸、豆粕为代表的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对生猪养殖成本影响较大,直接影响着生猪的市场价格。同时,仔猪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疫苗兽药成本等对生猪的生产成本影响也较大,且比重有增长的趋势。

2.2 市场影响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肉类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消费者主要还是以猪肉消费为主,但是牛羊肉的消费在近些年有增长的趋势。我国肉牛、肉羊养殖规模比重小、标准化程度较低、良种率低,使得牛羊肉商品率较低。同时由于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国家出台的草原禁牧政策也对牛羊肉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使得我国牛羊肉市场供给缺口较大,供不应求,价格上升。我国生猪和肉鸡的养殖已逐步趋于规模化,近些年猪肉和鸡肉价格波动比较平稳。此外,替代品价格也是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根据经济学原理,某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会引起其替代品价格上涨。牛羊肉、蛋奶制品等都是猪肉的替代品,在满足人们某种营养需求上存在替代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时,牛羊肉、蛋奶制品等的价格波动会引起猪肉价格不同程度的波动。

3 结论和建议

本文分析了2006—2015 年猪肉、鸡肉、牛肉和羊肉价格数据,发现猪肉和鸡肉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猪肉价格波动季节性特征比其他肉类明显。基于生产成本和市场对猪肉价格影响较大,本文提出以下3 点建议。

3.1 继续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

标准化示范场是以规模养殖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在场址布局、畜禽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通过规模化养殖,一方面可以防止因为肉类价格波动影响养殖户的养殖信心,防止养殖户过快退出养殖业;另一方面,规模化养殖可以使肉类的供给更加稳定,政府能够根据市场上肉类的供需来调节政策方针,养殖户可以通过市场供需决定畜禽养殖量。

3.2 创新畜禽补贴方式

针对目前我国畜禽生产资料成本上涨过快的情况,政府对生猪、肉鸡、肉牛、肉羊等养殖均实施了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以生猪为例,不仅要对每一头猪进行补贴,而且要从生产环节来进行补贴,比如疫苗补贴、饲料补贴、规模化补贴和粪污处理补贴等。这些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经营者因生产成本过高而带来的经营风险,提高了养殖业主的养殖积极性。

3.3 完善肉类收储制度, 平抑肉类价格波动

由于肉类不同于粮食,收储所需资源和资金量较大,因此国家对于肉类的收储量一直不大,一直以来肉类价格波动都是由市场机制来决定的。政府应该改革肉类收储制度,加大对肉类的收储,在肉类价格剧烈上涨时,加大肉类供给,在肉类价格剧烈下降时,对市场上过剩的肉类进行收储。以此来平抑肉类价格波动,防止肉类价格的大起大落影响消费者和养殖户的福利水平。

猜你喜欢

牛羊肉鸡肉肉类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我国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
厨房料理小妙招
下半年鸡肉市场看好
肉类加工
天热了,吃点鸡肉吧
巧除牛羊肉膻味
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
不吃鸡肉